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德勒心理学入门-被讨厌的勇气(浅读一)

2022-04-04 19:18 作者:小沐觉得不是很对  | 我要投稿

德勒心理学入门-被讨厌的勇气(浅读一)

导言:被讨厌的勇气一书是阿德勒思想精华的部分总结,其中同孔子和苏格拉底等学者一样,书并非由阿德勒所写,而是由后人总结而成。

被讨厌的勇气通过谈话的方式来抒发期间所蕴含的思想,用简单的对话丰富了讲道理的空洞,本书用五个夜晚的谈话,由浅入深去剖析对阿德勒的主张。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其总宗旨并非教人如何被讨厌,而是教人如何勇敢的去面对生活,而勇敢的面对生活,也注定会被某些人所讨厌,所以称为被讨厌的勇气(个人见解);同时阿德勒认为个体不仅受到弗洛伊德所说的无意识驱动力所影响,即一个人的心理受到“当下的存在”和“意识”的影响,而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也同样重要,所以也称为个体心理学。

第一夜时,哲人与年轻人讲了阿德勒心理学,主张的并非是传统的原因论(有因才有果)作为主导,而是目的论作为主导(因为有目的,才有原因),可以总结为:“过去无法改变,决定出现原因。”意思是你不想改变自我的原因并不是你无法改变,而是你决定自己不想改变的同时,制造出阻止你改变的原因,以此来佐证和确定你自己的不想改变的想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你分手并不是因为某些原因而分手,是因为下了分手这个目的才出现了原因来佐证分手。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心理创伤并不存在,是因为过去无法来影响现在的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我们给过去赋予什么样的意义这个问题,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人是因为某种目的而活着的动物,而不是活在一出缜密的大戏里。

传统意义上讲愤怒(发怒)这一因素是因为不假思索受到了怒气的支配,是一种不可抗力的情绪,但其实不然,愤怒是一种可控的情绪,愤怒要的结果总的来说是一种想要别人屈服,人们想要通过简单的方法达成这一目的,而发怒是一种简单快捷的选择;因此,大家总是“为了大发雷霆而去制造愤怒这一情绪”,而非“因为愤怒而去大发雷霆”。举一个简单的小例子,学生在对父母不让你懒床而发生争吵,但电话响起,接起电话的你仍有一丝怒气。但其后传来辅导员的声音,意识到这一点后,你会彬彬有礼的回复,而非继续愤怒。愤怒就是如此可以巧妙的释放,也可以随意的收起,所谓愤怒不过是以一种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

人是可以改变的,在阿德勒心理学中是为一个大前提,人并不受过去的原因所左右,而是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前进;改变的第一步就是去理解,去理解人是可以改变的,而非逢人就问我应该怎么样的去改变,不要急于去寻找答案,答案不应该是从别人那里得到,而是应该自己亲自找出来,就如同孔子或者苏格拉底一样,通过对话来导出答案,而不是剥夺你自己发现答案的宝贵过程。如果你觉得有另一个人是你的人生标杆,不要去想着变成他,你就是你自己,如果对于现在的自己不够满意,不能够感到幸福的话,就不可以待到你所习惯的生活方式里面,不可以止步不前,必须不断向前迈进,期间,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一味的去执着于“被给予了什么,现实也不会被改变,我们不是可以更换的机械,我们需要的不是更换而是更新。活得很痛苦,感受不到幸福,甚至想去成为别人的话,要记住,现在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你亲手选择“不幸”,而非生来如此。既然是自我的选择而非天生,我们就可以由自己重新选择生活方式,我们之所以不去改变,是我们自己常常下定决心不去改变,是因为你觉得这样的“不幸”能给你带来好处,即是,你自己主动选择了自己这样的生活方式,带来最直接的好处是,这样的生活方式让你感到习惯,感到熟悉,即使你对自己的生活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在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我们活在当下,要改变的话首先要摈弃现在生活方式的决心,活在内心的假设之中,这样就根本无法改变;对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去做,即使失败的话或许也能有所成长,应该能明白或者找到别的道路。总之,可以得到有所发展。

你就是你,你依然是你,只要重新选择生活方式而非陷入习得性无助就可以了。虽然听起来很严厉的道理,也很简单。

                              


德勒心理学入门-被讨厌的勇气(浅读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