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山的泥水里摸爬滚打1314个日夜,他们终于让山海相连!
莆炎高速公路起自福建省莆田市,沿途经江西省到达湖南省炎陵县,高速贯通三省,让山海相连。今天为大家分享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莆炎高速三明段文笔山1号隧道建设者的奋斗岁月和精彩故事。
“今天,文笔山1号特长隧道左幅顺利贯通,标志着莆炎高速公路隧道全部贯通,莆炎高速连接福建莆田和湖南炎陵,途径福建、江西、湖南三省,全长706公里……”3月12日,中铁十四局集团三公司莆炎高速项目全体职工在新闻联播上看到这条新闻时都欢呼雀跃。
“终于胜利了,终于胜利了。”这是职工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所有项目职工都在等待这一刻。
1314个日日夜夜,2次大规模涌水,涌水量达1800万立方,最大涌水量达2.5万立方,涌水持续126天,零事故,零伤亡,伴随着喜悦一组组数据也勾起了回忆。
涌水量超过一个西湖
2021年4月22日,2021年5月14日,两个令参建者刻骨铭心的日子。
4月22日13:30,左洞在进行除渣时,发现有小股水流流出,水流逐渐增大。凌晨1:00,左洞反坡涌满至洞口。
5月14日,右洞除渣作业时,突然一声异响,一股水流从裂缝中喷出。
“切断洞内电源,人员、机械抓紧时间撤离。”现场副经理刘辉喊道。有了左洞涌水的经验,迅速组织人员机械撤离,10分钟完成人员、机械完成撤离。
半个小时左右,水已经从出水点涌至洞口,隧道内4米的反坡完全被填满,涌水量每个小时可达2.5万方,总涌水量超过1800万方,比杭州西湖的库容量都大。
“人员有没有伤亡?”项目负责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问道。“当时水推着洞内的机械、石渣往外涌,像海浪一样,幸亏我们的隧道是反坡,不然后果不堪设想。”项目负责人回忆道。
涌水,排水,再涌水,再排水,隧道排水的“拉锯战”整整持续了126天。
为了能够加速排水,项目部加大加宽洞口排水沟尺寸,防止涌水冲断段路;在洞口设置水位监测点,值班人员对涌水量进行实时监测;联系厂家连夜加急做大排量水泵,与其他项目调配水泵,组建成抽水攻坚队,每天规划排水量。
加宽洞口排水沟
“我们在原有物资的基础上又购入了5台55千瓦、8台22千瓦的水泵,总共20多台水泵一齐开工”物资部部长李存念说。
项目部实行24小时现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现场涌水及抢险情况等信息及时报送,确保能及时调整方案。
项目部联系专家进驻现场,指导现场工作。“这样的涌水水量以及流速在福建省都很少见。”当地的水利专家说道。
针对遇到的特长大断面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涌水的处理,项目部积极编制专项方案,多次进行方案探讨,经专家论证后实施,严格落实技术交底、质量“三检”制度,优化传统帷幕注浆工艺,引进DCG注浆技术,采用全新国内化学注浆新工艺,结合隧道施工注浆堵水,适时调整施工方案,以最经济的成本达到快速堵水效果,方便后续喷射混凝土施工,成功克服涌水难题。
2021年7月终于具备施工条件,大家悬着的心也都放下来了。
划着皮艇修隧道
“涌水点塌方,涌水从塌方渣土因内流出。涌水大造成上台阶初支损坏约70米,塌方渣土约5000方,二衬无变化,洞内所有固定设备淹没。”项目副经理王建伟划着皮艇查看完洞内的情况后,对车行横洞接应点的冯昊喊道。
隧道涌水发生后,有经验、熟悉水性的王建伟、韩永征、冯昊、张恒四人临危受命组成了这支“80”“90”后“进洞攻坚队”。
皮划艇每次乘坐两人,在车行横洞设置警戒人员进行接应,一旦发生危险立刻撤离。
“我和王经理一组进入隧道,进入洞内漆黑一片,需要用手电照明,头一次划皮艇还掌握不了技巧,王经理便教我如何使皮艇平稳直线前进。”张恒说道,“刚进洞的时候内心还是有点忐忑的,毕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王建伟一直在一旁指导。”
自从隧道涌水以来,王建伟就搬到了隧道口住,每天吃在洞口、睡在洞口,就是为了早一天可以进入正常施工状态。
“我每次跟王建伟在隧道口见面,他的嗓子总是哑的,后来才知道是查看隧道喊出来的,王建伟一天要到隧道里查看好几次,距离远,空间大,对讲机信号不好,说话全靠喊。”项目副经理胡卫锋说道。
隧道出口处于三明市水源保护区内,为了做好环水保工作,项目部第一时间邀请环保检测人员对涌水进行检测,同时在洞口设置污水处理池。
“隧道涌水量大,污水处理池的处理能力跟不上,我们便又引进了泥沙沉淀池。”项目副总工张海野说道。坚持做到“少破环、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全力打造绿色公路。
打通最后一公里
隧道的最后一公里除了发生涌水外,也是困难重重。岩层软弱破碎,稳定性极差,软弱围岩占比达80%,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洞内流沙现象,高地应力,高地温,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
洞内温度一度达到40度,隧道施工的工人林超,手持风动凿岩机,任由汗水顺着脸颊流淌。
“洞内实在是太热了,工人走了一波又一波。”安全总监李学庄无奈地说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项目部通过购买制冰机制冰降温,提供氧气瓶吸氧等措施防止高温中暑,确保隧道施工顺利进行。
“李总来了项目部,微信步数排行榜的第一名就没换过人。”项目部办公室的宁珍刚说道。自打李学庄来到项目部,他每天雷打不动步行进洞两次,日行3万步,隧道内每位工人的安全他都要叮嘱一下。
“工地上五百多名工人,李总基本都认识,姓什么,家是哪的,什么时候进场的,他都如数家珍。”宁珍刚说道。
“给工人讲安全不能说那些法律、案例,工人会反感,特别是在洞内干活的时候。”工人们玩抖音,李学庄就关注工人抖音,到抖音去评论进洞注意安全,李学庄说:“工作做到方方面面,安全才能入耳入心。”
为确保施工安全,施工过程中加大了现场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及时准确的了解围岩变化、支护变形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和修正支护参数,制定合理的排水措施,以保证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
设置视频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智能门禁系统、有毒有害气体监测系统及应急通讯系统“六大系统”为隧道施工保驾护航,建设平安工地。
2022年1月12日,最后一公里顺利打通。
贯通后我们再回家
自从隧道涌水后,项目部人员都没有请过假,大家拧成一股绳,共渡难关。项目负责人郭宗勇说,“对于我们来说,隧道贯通便是我们的头等大事,每天想的都是抓紧时间把水抽完,抓紧时间干,抓紧时间贯通,能提早一天抽完,就能早干一天。”
“难”这是项目部所有人对隧道的评价,“没有见过这么大涌水量的隧道。”
“也有人劝我说,这个项目这么难,换个项目干吧,干过这么多项目就没当过逃兵,三公司什么难的项目没遇到过,杨林隧道、额哈铁路、三岔河特大桥,我也不能当逃兵。”项目技术负责人陶化弟说道。
陶化弟在涌水期间每天晚上12点多才能休息,白天一起床就想着如何排水,隧道如何施工。
修隧道这两年,白发悄悄地爬到了陶化弟的头上。他总是说“我也是从‘翩翩少年’发展成了‘油腻大叔’了。”
隧道贯通后,调到临康广项目的副经理刘辉打来电话,“我看到咱们的隧道上央视了!”语气里满是兴奋,“在莆炎项目过了三个春节,说实话没亲眼看到贯通的时刻,确实是有点遗憾。”
为了隧道的贯通,项目部人员放弃春节回家休假的机会,拧成一股绳,全力以赴冲着贯通目标努力。
隧道贯通了王建伟答应5岁的儿子带他去动物园,张海野也说完工后回家看看孩子。“很快就要完工了,完工之后我们再回家……”
“完工后再回家”是铁建人对革命老区三明的承诺。
(中铁十四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