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逻辑思维(3)大众新能源车,专坑德国人?

「新能源车不要买合资杂牌子」这种说法虽然属于调侃,但在某种程度上客观反映了事实——比如最近被德国网民怒喷的大众ID3。
一、德国网民的愤怒
【自创题】这两天大众在德国老家火了,但原因有点奇特。德国网民发现,大众旗下的新能源车ID3在德国的售价竟然是中国的2.5倍多!这不是「拿德国人的钱,补贴中国人的需求」吗?大众新能源车,只坑德国同胞?
请从尽量客观的角度,以尽量简洁的方式,分析大众ID3在中、德两国售价差距大的原因。
正确答案:先确定信息真伪(当然在公考中不需要),再缩小分析范围(尤其是排除不现实的因素),然后找出「2.5倍」这一差距的原因(差距为什么这么大?)。
错误答案:直接分析中德两国的新能源车产业差距,并认为这是正确答案。
二、对新闻真实性的确认
由于当前假新闻非常泛滥,这种看上去颇为「博眼球」的信息,各位小伙伴最好还是要确认下真实性。当然在公考中,我们默认出题者给出的信息都是真实的。
确认的方式很简单:一是去汽车相关网站搜索「大众ID3在中国/德国的售价」;二是去热门平台搜索关键词,看有没有「辟谣」「反驳」的文章即可。
经确认,截图中的观点是事实,也就是ID3这款车在中、德两国的售价差距确实达到了惊人的2.5倍左右。
二、排除不合理因素
在确定「2.5倍的售价差距」属实后,大家不要急着分析中德两国新能源车的情况,而是要从「2.5倍」自身来入手。
①有没有可能是「汇率大幅波动」?
如果人民币对于欧元大幅贬值的话,那么即使ID3在国内的售价不变,以欧元折算的话也可能显得便宜不少。
确认的方式也很简单——直接百度「人民币欧元汇率」查询即可:

从图中可以看出,2022年以来人民币对欧元的确贬值了,但波动幅度只有约10%,远远到不了「2.5倍」,因此该因素基本可以排除。
②有没有可能是「汽车配置级别不同」?
同样型号的车,顶配的价格可能是底配的2倍,那有没有可能ID3在德国卖的配置要远高于中国,因此出现了明显价格差距呢?这个情况是必须考虑进来的。
经查询,符合截图中德国网民吐槽的中、德两国ID3售价对应的配置,可以说各有千秋,不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这一因素也能够排除。
三、了解真实情况
在确认信息真实性并排除不合理因素后,再来分析「2.5倍售价」的真实情况。
简单来说,德国虽然是老牌燃油车强国,但在新能源车时代明显落伍,不要说「具有统治力」,就连主要参与者都不是。
中国的汽车市场是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尤其是10-20万价格区间的竞争堪称残酷。大众的ID系列虽然有一点品牌力,但面对比亚迪、特斯拉两个新能源车巨头和一众造车新势力(理想、蔚来、小鹏等),可以说毫无竞争优势。
就在几天前,大众宣布对旗下的ID系列产品开展大幅度降价优惠,原价16万以上的ID3直接降到了12.5万元左右。
以前ID3的中、德市场价格比约为1.8-1.9倍,这一大幅优惠直接让价格比超过了2.5倍,所以德国的消费者感受才特别深刻——毕竟,两倍以内和超过2.5倍,给人的心理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四、分析具体原因
大众在中国的ID3能卖的便宜,最直接的原因是成本低。简单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中国的人工成本比德国低——德国毕竟是老牌发达国家,用人成本摆在那里。
②中国的能源成本远低于德国——尤其是2022年俄乌冲突之后,德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廉价天然气也断掉了。
③中国的用地和建设成本远低于德国——例如,特斯拉在中国上海的「超级工厂」建设速度堪称奇迹,但在德国的工厂因为「影响蛇冬眠」等匪夷所思的原因一拖再拖。
④中国的交通物流成本也低于德国——特斯拉已经用上海工厂生产的整车给美国消费者交货了。
种种因素影响之下,大众在中国卖的ID3自然天生比德国生产的便宜,价格也当然更加实惠。
成本低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残酷的市场竞争使大众不得不选择降价策略。
大众在德国市场不能说是没有对手,至少也是优势明显。可以说,除特斯拉之外,大众ID系列电车打遍德国无敌手。只要价格不太离谱,大众想卖多少钱就能卖多少钱,基本不愁销路的。
但是在中国卖新能源车,必须面对比亚迪、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的夹击。传统的德日燃油车大厂都被打的落花流水,甚至BBA都被车友调侃成了「新能源杂牌子」,大众的压力怎能不大?
2023年作为疫情后时代的第一年,很多车厂都在拼命抢占这难得的良机(或者为了生存下去),而降价就成为最有效的方式。前有东风雪铁龙C6做到了「十二三万买B级车」,后有国产新能源近身肉搏,不久前又有宝马电动车原地10万优惠,大众ID系列的降价,某种程度上是不得已的应对措施。
五、「割德国消费者补贴中国市场」事件的逻辑
大众是不是「割德国消费者,补贴中国市场」?是,也不是。
说是,是因为中、德两国目前ID3的售价的确有惊人的差距。
作为同一个公司的同一个产品,价格差距竟然如此之大——而且中国市场的产品还刚经历了大幅降价……从德国消费者的眼中,自然怀疑大众是不是在「吃里扒外」,是不是在盲目讨好中国消费者。单纯从价格上来说,这个观点是没问题的。
说不是,是因为ID3即使降到12万出头,依然会面临海量对手的残酷竞争,而且很大概率上依然竞争不过比亚迪等车企。
同样一款车,在中国卖12万人民币出头卖不动,但在德国卖4万欧元(约32万人民币)照样卖的很舒服。市场选择如此,大众确实不是有意在割它德国同胞的韭菜——再说ID3卖12万人民币出头也是能赚钱的,毕竟它的竞争对手把类似的配置也能卖同一水准的价格。
总结:
中国一直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尤其是市场高度对外开放,这对老百姓有很多好处,ID3的「2.5倍售价」就是典型的代表。
在本国工业健康成长起来后,积极引入外资,允许外国人和国外资本在中国合法赚钱,是非常有必要的。甚至我们一直在鼓励它们多赚钱,赚大钱。只要是合法经营,外国人在中国赚的越多,中国的老百姓受益就越大,中国的经济就越有活力,发展就越健康。
大家以后再看到类似「2.5倍售价」的文章时,也可以像本文一样,先求证其是否属实,再排除一些不合理因素,然后再详细分析。
很多事件的背后,其实蕴含着丰富的道理。比如,通过查询德国国内新能源车工厂建设情况,发现了「因保护蛇冬眠,特斯拉工厂被勒令停建」的新闻后,就可以理解欧美「白左」群体为一己之私利破坏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了。
这些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借助「环保」的名义,搅乱舆论范围,勒索相关企业,最终的后果却让德国所有的新能源车消费者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