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三代MBT辨析指南与发展史(总论篇)
声明
1.本文辨析部分资料来源于中文与外文资料,外文网站来源复杂将不一一列出,其余参考资料见文末。
2.欢迎就文章内容进行合理讨论,但请勿谩骂或人身攻击,吹一贬一请自觉离开,感谢您的配合。
3.封面和头图为本人架空建模,非现实车辆。
4.文章仅做科普用。
1.1 前言
大体上说,苏式三代MBT总共有三大系列,即T-64系列,T-72/90系列,T-80系列(T-72和T-90系列归为同一系列的原因会在下文提及)。我们平时总是直接谈论T-64,T-72和T-80,代指的即是这三大系列。但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T-64,T-72/90,T-80这三大系列,各自都有着至少十多种子型号,彼此从外观到性能都有着较大差距。如同豹2A4与豹2A7不可同日而语一样,以系列名称直接称呼T-64,T-72/90,T-80一样是不合适的。且这些系列中大都有以系列名本名相称的型号,因而在后文中,不加系列的,均指的是具体子型号而非一整个系列。
本文中所述苏式三代MBT辨析即指T-64系列,T-72/90,T-80系列这三个系列的辨析,且仅包含苏联与苏联加盟国在苏联解体后生产的型号,但会涉及一些国外易混型号。文中所提及辨析方法会有一些例外,会注明在括号内,该部分内容请参见“例外与易混型号”章节。
1.2 总体辨析
苏式三代MBT有着三线并行的特色,但由于其诞生的一些巧合与政治原因,这三个系列之间有着共通的特点。即尺寸相近的车体,统一采用68度大倾角首上,首上迎弹,近圆形的炮塔中置,动力舱后置,转盘式自动装弹机位于炮塔正下部,三人成员组等。由于这些共有的特点,导致这三个系列之间的区分较为困难。本部分先以较为粗浅的方式对这三个大系列之间进行一些区分。
1.3 负重轮
从大体上说,这三个系列外观上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行走机构的不同,更直观一些就是负重轮的不同。其中,T-64系列采用沿用自旧苏联重型坦克的小直径钢负重轮,负重轮一共6对,负重轮之间间距相等,如图1所示。
T-72系列采用大直径的钢负重轮,负重轮一共6对(罗马尼亚TR-125主战坦克除外),负重轮之间间距相等,如图2所示。
T-80系列采用中等直径负重轮(219工程sp1,478DU工程为例外),负重轮一共6对(640工程 Mod.1999为例外),负重轮之间间距不相等,其中每两对为一组,组内间距较小而组外间距较大,如图3所示。



在后文的照片中,读者也可以验证这一点。
1.4 引擎盖(动力舱部分)
仅仅使用引擎盖或动力舱部分的特点对苏式三代MBT进行辨析并不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因为该方法本质是依赖64系5TD/6TD系列柴油机,72/90系V系列柴油机,和80系GTD系列燃气轮机的不同导致使用该动力的车型在动力舱部分的特征不同而进行判断的(如图4,5,6)。这种方法对于大部分苏联和俄罗斯的量产型号都能进行较好的分辨,但在苏式三代MBT不断发展遍地开花的过程中,更换动力系统也成了常见的事。使用5TD/6TD系动力的T-72,使用燃气轮机的T-64,使用柴油机的T-80,都曾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印记。



1.4.1 T-64系列的引擎盖(动力舱)
对于一般的T-64,T-64R,T-64A,T-64B来说,其引擎盖不对称,顶部格栅右侧面积远大于左侧(其中只有T-64左侧的格栅底部和右侧齐平,剩余型号均长一倍),且引擎盖左侧有一块竖置的橡胶板立起,排气管位于车体后方,为长条状且偏右(如图7,8,9)。



1.4.2 T-72系列的引擎盖(动力舱)
大部分T-72/90系列的引擎盖主体对称,后部为两块对称布置的格栅,前部为一块带有竖纹的对称盖板(如图10,11)。排气管位于车体左侧侧面,是非常明显的识别特征。可以通过观察排气管的形状区分是否是使用V-92系列引擎的子型号。但由于乌克兰有大量换装5TD/6TD系列的改进型,因此单看引擎盖区分72/90系列不甚理想。
此外,T-72系列由于引擎舱的加长,其车体尾部较64和80更加倾斜(如图12)。



1.4.3 T-80系列(非T-80UD系)引擎盖(动力舱)
采用燃气轮机的T-80系列主战坦克,其引擎盖前端,通风管下部位置为格栅,而后部则有一整块盖板,盖板上有不规则的凸起,其排气管位于车体后部,长方形,但比T-64系列的要窄,且位于车体正中(如图13,14)。


1.4.4 T-80UD系列的引擎盖(动力舱)
T-80UD系采用6TD引擎,不适用上述T-80系列的识别方法,其引擎盖与T-64的相像,但格栅尺寸更大,排气装置也与T-64类似,位于车体后部,为长条状,横向尺寸较大且偏右(如图15,16,17)。



1.5 通气管
通气管主要是用于泅渡时为引擎进气。但大部分T-64系列,T-72/90系列,T-80系列所使用的通气管形状都不大相同,因此可以用来作为区分依据之一。
1.5.1 T-64系列使用的通气管
T-64系列所使用的是直径较细的通气管,且通气管右端又一段更细的弯曲头部,但要注意一些T-64B安装有两根通气管,后部的头部有弯曲,前部的则没有(如图18)。

1.5.2 T-72系列使用的通气管
T-72/90系列使用圆筒通气管,但比T-64的细且短。安装位置上,除T-72与早期T-72A位于炮塔左后部外,其余均位于炮塔正后部居中。且T-72/90系列的通气管位于储物箱之后(如图19,20)。


1.5.3 T-80系列使用的通气管
T-80系列则较为复杂,需要分成三个部分。
(1)T-80,T-80B使用的通气管为圆筒通气管,但该通气管比T-64系列的更粗更长(如图21,22)。


(2)T-80U及其衍生系列(不含T-80UD及其衍生),T-80BVM使用的通气管极其粗壮,且左端有弯曲头部。通气管前部有极具辨识度的进气量提升装置,形似战舰烟囱(如图23,24)。但有时T-80U会不携带通气管,仅保留形似烟囱的装置。


(3)T-80UD使用的通气管,与T-64使用的基本相同,可能是和T-64都出身哈尔科夫的缘故(如图25)。

1.6 红外大灯
对于有红外大灯的型号来说,红外大灯的位置也可以做一定程度的区分。其中,T-64系列全系红外大灯位于炮塔左侧;T-80红外大灯位于炮塔左侧,但T-80B,T-80U,T-80UD等之后的型号红外大灯均位于炮塔右侧:T-72系列中,仅有1975年之前的T-72,以及172M工程的原型车红外大灯位于炮塔左侧,此外的T-72,T-72A,T-72M,T-72M1,T-72B等型号红外大灯均位于炮塔右侧(如图26,27,28,29,30,31)。






未完待续
本篇参考资料:
1.《Основной Боевой Танк Т-64》
2.《Обозрение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Бронетанковой Техники (1905-1995)》-А. В. Карпенко
3. 《Отечественные Бронированные Машины.ХХ век(Том 3.Отечественные Бронированные Машины.1946-1965 г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