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理解记忆?事件太多记不下?来看历史学霸这样学!

哈喽,各位淀粉们中午好呀!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学长的历史的一些学习技巧和心得,一起跟着小编的步伐来康康吧!
最丰满的理想:“放纵的高一,高二把历史书背了五遍,高三去了北大。”
最骨感的现实:“死在了背第一遍书的时候。”
口诀篇
1、14个沿海开放城市:
“听闻您父亲逛大连,天南海北宴请咱”
听闻(温州)您(宁波)父(福州)亲(青岛)逛(广州)大(大连)连(连云港),天(天津)南(南通)海(上海)北(北海)宴(烟台)请(秦皇岛)咱(湛江)
2、4个经济特区:
“生下猪头”深圳厦门珠海汕头
3、马克思生卒年:1818-1883
“马克思一爬一爬的爬山去了”
4、工业革命因素分析角度:
老(劳动力)子(资本)是(市场)柯(科技)震(政治)东(自行忽略……)
5、佛罗伦萨的主色调:
粉红白绿
参照意大利国旗
6、八国联军
饿的话,每日熬一鹰
饿(俄)的(德)话(法),每(美)日(日)熬(奥)一(意)鹰(英)
口诀是一种记忆固化,对担心记混琐碎记忆有用,比如十四个毫无逻辑的城市你不用口诀背清楚得多少时间?背出来了考试就纠不纠结记混了?
细节知识要不要背?别的地方俺不知道,浙江想考高分都会去背,大家按高考导向来吧
理解记忆
1、中华苏维埃建立时间记不住?——联系九一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了不抵抗的策略,中共随即提出你不抵抗我抵抗,并宣布不抵抗的国民政府不能代表国家,是不合法的,所以在11月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带领人民,守土卫国!
2、政事堂建立时间是唐还是宋?——联系三省六部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门下省有权驳回中书省的诏书,文书的重复往来会延误政令并导致效率的低下。诏旨老是被驳回,中书省表示内心很受伤,索性在作决策前先去门下省、大家商量一下再拟诏书,于是有了政事堂
3、新中国火箭技术排序年份记不住?
先有火箭提供运力再有技术的运用,先有卫星发射能力,再着手解决载人卫星发射能力。提供运力的是“运载火箭技术”,有实际科研、实用价值的是“空间技术”。
4、棉纺织业发明记忆逻辑
背景:英国圈地运动为城市工厂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和羊毛等原料,前者通过大工厂制消化,后者通过技术革新消化
逻辑:圈地运动提高羊毛和纱丝产量(传统织布做不过来)—>1733飞梭(提高织布效率,引发纱荒)—>1765珍妮纺纱机(提高纺纱效率,但质量不高)—>1769水力纺纱机(改善了质量,产量又有所下降)—>骡机(产量质量都高)1779,不要求记忆
5、一战美国参战时间记不住——联系十月革命
1917年美国参战以后,德国无力对付东线这个打不死的小强,德皇“威廉二世”就派专列送列宁回国领导起义,这才有了十月革命(野史记载,德皇亲笔预祝“旅途顺利,革命成功”)
6、如何理解梭伦改革
这哥们最大的特点是“既不偏袒贵族,也不纵容平民”,但他并不是一个恪守中立的理想主义政客,而是一个商人政客,其所有政策的最终受益者都是工商业者。把握这个点很多理解性的题目就能做了
7、选官制度的变革逻辑
世官制—>战国军功爵制(有打仗需求,靠血缘选的不靠谱)—> 汉武帝察举制(盛世武将功高盖主要出事,利用董仲舒的彩虹屁以文制武)—>魏晋九品中正制(曹丕想当皇帝,得拍拍大士族马屁)—>隋设科举(隋炀帝发明考试,日常被调侃,好记滴很)
8、对内改革逻辑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不知道怎么改)—十二届三中全会(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没有摆脱资和社的束缚)—南方谈话/十四大(确定市场经济)—十五大(再深化,提出非公有制)
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区分:前者侧重允许商品买卖,后者侧重资源配置。老王能否拿自家面粉摊煎饼卖归商品经济范畴,能不能买国家的面粉来摊煎饼属于市场经济范畴
实行商品经济的原因:知青返城加上大包干之后出现大量劳动力无法安置就业,遂允许自由买卖,自谋生路
贺舒婷学姐励志的文风曾多次在我备考焦虑和彷徨时给予我鼓舞,但当我以一个考完历史而且考得还不错的角度再回去看这篇文章,更多的是产生了共鸣(当然不是考上北大这块),但很多时候要产生共鸣需要有前提条件的,比如这句话:
“上课跟牢老师的节奏”
这句话应该所有高考考生都听过,这是一句“最大的实话”,也是一句“最大的废话”。要想跟牢老师的节奏必须要有一个优秀并且适合自己的老师,成绩好的同学大部分都是遇见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好老师,所以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出这句话,但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要遇见好并且适合自己的老师并不容易。
非常荣幸,感谢母校给予的资源,自己遇到了三个非常优秀的历史老师,但我只有在第三个老师手中得到了升华。
第一个老师,自己的孩子是清华的,带的班级每一届都是第一,当然优秀。但与我而言,她节奏太快,我学的非常累,从而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时的我,不管是名次还是学习态度都沦为了“亲生巨婴”
第二个老师,我说我要提前选考想得到他的帮助,他非常热心(而且是不收钱的那种),有问必答,但他实在太忙,尽管每一题都讲得特别好,但由于没法给我系统梳理体系,让我总有一种不得要领的感觉。这个阶段,外人看来我很努力,其实我知道效率很低。
第三个老师,讲真,因为我们之间配合的默契,只用了5个半天,把所有选考加试内容梳理完(都是上午梳理下午背诵),这个时候就开始打鸡血了,能做到每天背到天旋地转但很充实。至此,我的历史备考进入快车道,并在选考前模拟(高二考高三年级第一)和最终成绩(整个高二物化生政史地六门所有提前选考生的最高分)上被封为“别人家的孩子”。
如果我是直接遇上第三个老师,我也会跟学弟学妹说要跟牢老师的节奏。但现在我知道,这句大实话做起来真不容易。
我知道,上面的干货其实只是一种“战术动作”级别的捷径,可能会为崇尚多读书提升成绩的同学所不齿,但用处还是有一些的吧。
学长寄语
大家都说历史学习要靠理解,窃以为,理解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指逻辑理解,即弄清楚史实之间的关联,通史逻辑能帮助掌握方向,小事件之间的关系也能辅助记忆;另外一个是具象理解,也就是把抽象的话转换成具象、富有画面感的内容,告诉大家一个隐藏副本,历史课本每一个枯燥的意义都蕴含着一个深情并茂的小故事哦~想弄懂逻辑纵论古今天下事的,请锁定定哥!最后祝新鲜的小淀粉都能金榜题名!!!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想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