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初中生物

2019-05-06 21:57 作者:swiss126  | 我要投稿

初中生物知识全集,包含内容:

初中生物-基础: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生物多样性、放大镜、显微镜、细胞、生物结构、种群与群落、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平衡

初中生物-人: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生殖系统(略)、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

初中生物-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种子、根茎、花果、叶

初中生物-基础

一、生物

1、生物与非生物区别是:有无生命。

2、生物特征:

a能进行新陈代谢

b有严整的结构(细胞,除病毒外)

c能生长、繁殖

d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e具有应激性

f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g需要营养

二、动物界

1、营养方式:异养

2、分类: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脊椎动物门:

a鱼纲:有鳞、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一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水中(体外)受精,卵生,水中发育

b两栖动物:无鳞,幼体有鳃,成体有肺(功能不完善)兼皮肤呼吸,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水中受精,卵生,水中发育(能到陆地生存)

c爬行动物:有鳞(甲),有肺,二心房,一心室(体内有隔膜),体内受精,卵生,体外发育,变温动物

d鸟纲:有羽毛,有肺,有气囊,二心房,二心室,体内受精,卵生,体外发育,恒温动物

e哺乳动物:有毛,有肺,二心房,二心室,体内受精,胎生,哺乳,恒温动物

*生物学上把生物按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分类的等级越低的生物,共同点越多。

三、植物

1、营养方式:自养

2、分类:

a藻类植物:无根、茎、叶、花、果、种子,分裂(或孢子)生殖,在水中生活

b苔藓植物:有茎、叶(有些有假根),生殖中有胚,孢子生殖,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

c蕨类植物:有根、茎、叶,有胚,孢子生殖

d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种子生殖

e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根系发达,抗寒能力强

f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分布广

四、微生物

1、细菌:单细胞,原核生物,由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核区等构成,有的还有荚膜(保护)、鞭毛(运动)、菌毛等结构,异养生物

*细菌分类:球菌、杆菌、螺旋菌

2、真菌:真核生物,有细胞核,分为单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能进行分裂(或孢子)生殖,异养生物

3、病毒:最简单的生物,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与遗传物质构成,寄生生物

*病毒分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嗜菌体)

五、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等

2、方法:保护环境,设立自然保护区……

六、放大镜、显微镜

1、放大镜在离物体1倍焦距内观察小生物(放大虚像,正像)

2、显微镜使用:

(1)取镜、安放(2)对光(3)放片(4)观察(5)整理

*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像

七、细胞

1、细胞学说:德国施莱登和施旺提出,内容是:细胞是生物体(除病毒外)的基本单位

2、细胞发育

(1)分裂:一个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意义: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

(2)生长:刚分裂的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组成物质,不断长大的过程

(3)分化:细胞生长过程中,发生变化,具有不同形态、功能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3、制作临时装片步骤

擦玻片、滴、取材、展平、盖盖玻片

4、绘制细胞

a布局合理,大小适当

b用铅笔画轮廓

c明暗用疏密不同细点表示

d图注写在图右侧,用水平指示线引出

5、植物细胞

6、动物细胞

八、生物结构

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植物: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九、种群与群落

1、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体总和

2、种群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等

3、群落:一定环境中所有种群总和

十、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1、生物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2、适应普遍性:向光性,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

十一、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环境因素总和,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成分: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十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食物网:食物链交错连成的网。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通道,物质循环是往复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十三、生态平衡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稳定性越高,破坏后越难恢复。

2、生态平衡破坏

原因: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若人为干预或自然变化超过它的限度,它就会遭到破坏。

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初中生物-人

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发展:从四肢着地到直立行走,从使用简单工具到使用复杂工具。

二、生殖系统(略)

三、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及消化系统

1、六类营养物质

(1)糖类:直接供能物质,可转化为脂肪储藏在人体中,大米、面粉等食物含糖较多。

(2)脂肪:贮能物质,可转化为葡萄糖为人体供能,油、肥肉等食物含脂肪较多。

(3)蛋白质:人体生长发育和细胞修复更新的原料,可转化为糖内和脂肪,肉类食物含量较多。

(4)水和无机盐

(5)维生素

*无机盐、维生素缺乏症

钙—佝偻病、骨质疏松

磷—厌食、贫血、无力、骨痛

铁—贫血

碘—地方性甲状腺肿

锌—生长发育不良、味觉障碍

VA—夜盲

VB—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V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VD—佝偻病、骨质疏松

2、消化系统组成及用途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淀粉变为麦芽糖)、咽(食物的通道)、食道(把食物推入胃中)、胃(有胃腺,分泌含有盐酸和蛋白酶的胃液,消化蛋白质,胃还可以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混合)、肝脏(分泌胆汁)、胆囊(储存胆汁,胆汁中没有酶,但是可以乳化脂肪)、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十二指肠、小肠(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有肠腺,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盲肠、阑尾、大肠(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粪便从肛门排出)、肛门

四、呼吸系统

1、呼吸道:鼻腔(净化空气,温暖空气)、咽(空气与食物的通路)、喉(内有声带)、气管与支气管

2、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3、呼吸运动

(1)吸气:膈肌收缩,肋间肌舒张,空气进入肺部。

(2)呼气:膈肌舒张,肋间肌收缩,空气呼出。

4、肺泡与血液能进行气体交换。

五、循环系统

1、血液(含有血浆、血细胞)

(1)血浆:运输血细胞和营养物质、废物

(2)血细胞

红细胞(运输氧、二氧化碳)、白细胞(吞噬细菌)、血小板(止血)

2、心脏与血管

(1)心脏(推动血循环,有二心房和二心室)

(2)血管

动脉(管壁最厚,血流最快)

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细胞,血流最慢,红细胞只可以单行通过)

静脉(管壁与血流速度处于两者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3、血液循环

(1)体循环: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

(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4、ABO血型

(1)A型,可接受A型、O型,可输给A型、AB型

(2)B型,可接受B型、O型,可输给B型、AB型

(3)AB型,可接受任何一种血型,可输给AB型

(4)O型,可接受O型,可输给任何一种血型

*血型的遗传与变异

(1)A+B=A、B、O、AB

(2)A+O=A、O

(3)B+O=B、O

(4)O+O=O

(5)AB+O=A、AB、B

六、泌尿系统

1、组成与用途

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2、肾单位

肾小球与肾小囊(过滤血液,形成原尿)、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七、神经系统

1、眼与视觉

(1)眼球

虹膜、瞳孔、晶状体、睫状肌、巩膜、脉络膜、视网膜、玻璃体、视神经

(2)近视

晶状体过凸,光线成像在视网膜前方,使人看不清远方物体,可以用凹透镜矫正。

(3)远视

晶状体不够凸,光线成像在视网膜后方,使人看不清近处物体,可以用凸透镜矫正。

2、耳

外耳:耳郭和外耳道(收集声波)

中耳:鼓膜、听小骨、鼓室(把声波化作振动)、咽鼓管(保持内外气压平衡)

内耳:半规管与前庭(与平衡有关)、耳蜗与听神经(形成神经冲动)

3、神经系统

大脑(神经中枢)、脊髓(低级神经中枢)、神经(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4、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八、内分泌系统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过少侏儒症,过多巨人症、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少呆小病、大脖子病,过多甲亢)

胸腺(分泌胸腺激素)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

胰岛(在胰腺中,分泌胰岛素,过少糖尿病)

性腺(男**,女卵巢,分泌性激素,维持第二性征)

九、运动系统

由骨骼与骨骼肌构成,骨骼有206块,肌肉有六百多块。

初中生物-植物

一、藻类植物

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阴湿处,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吸收水和无机盐,但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常见藻类植物

淡水藻类:衣藻(单细胞)、水绵

海洋藻类:海带、紫菜、鹿角菜、马尾藻、石莼、石花菜、裙带菜

二、苔藓植物

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具有茎、叶,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根只能固定植物,不能吸收养分,称为假根,因此植株矮小。

三、蕨类植物

生活在潮湿环境中,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根、茎、叶中有专门的输导组织,靠胞子繁殖后代。

*常见蕨类植物

满江红、卷柏、贯众、肾蕨、江南星蕨

四、种子植物

1、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如油松、雪松、云杉、银杏、苏铁、侧柏

2、被子植物

种子包在果实中,如刺槐、毛白杨、槟榔、玉米、小麦、水稻、牡丹、菊、玫瑰、苹果树、橘树,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五、种子

1、单子叶植物(平行叶脉)种子组成及用途

种皮和果皮(保护种子)、胚乳(有营养物质)、胚(子叶:传递营养物质、胚芽:发育成叶、胚轴:发育成茎、胚根:发育成根,胚发育成新植株)

2、双子叶植物(网状叶脉)种子组成及用途

种皮、子叶(有营养物质)、胚:胚根、胚芽、胚轴

3、种子萌发条件

(1)温度适宜,空气、水分充足

(2)种子结构完整,不在休眠

4、种子萌发过程

(1)吸收水分

(2)营养物质转运给胚

(3)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

胚轴伸长,胚芽发育,形成茎和叶。

六、根茎

1、根的组成及用途

根冠(保护根尖)、分生区(分裂细胞)、伸长区(使根生长)、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2、茎的组成及用途

导管(在木质部运输水分、无机盐)、筛管(在韧皮部运输有机物)、形成层(使茎长粗)

七、花果

1、花的结构

(1)花蕊:雄蕊(花药、花丝)、雌蕊:柱头、花柱、子房

(2)花被:花冠(花瓣)、萼片、花托、花柄

2、果实结构

果皮(由子房发育而来)、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

八、叶

1、叶的结构

叶脉(输送物质)、上表皮、叶肉、下表皮、气孔

2、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  (光能、叶绿体 )→  有机物+氧气


初中生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