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本书教会我极简生活 | 《扔掉坏人生》《断舍离》《金刚经说什么》《当下的力量》


大家好!这里是金兽读书。爱读书爱分享。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让我学会极简生活的四本书。
见过不少践行极简生活的记录,有人诺大的房间只剩一张床垫,有人整个衣柜只剩三四套衣服,还有人第一天丢一件东西,第二天丢两件东西,第三天丢三件,一直丢一个月。说实话,这些和我理解的极简生活不太一样。
我最早了解到极简生活的概念是从《扔掉坏人生》那本书里。那本书作者的职业就是帮人整理杂物。是个老美,客户里有很多好莱坞大明星。明星有钱就总是乱花钱,看到什么买什么,渐渐豪宅里就被各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淹没了。作者的工作就是帮这些明星们整理豪宅,告诉他们什么可以留,什么该扔掉。
从读完那本书开始,我迷上了扔东西。
我扔掉了吉他。那把吉他我只弹过三天。买回来的时候我以为未来的自己会用它动情弹奏《风中之尘》。但事实上三天后就一直任它在书架和墙的夹缝中落灰。
我扔掉了很多纸箱子。大大小小各种电器的包装纸箱。在墙角叠到比我还高。我总是想,也许某天,这些纸箱还可以装些什么。但四五年过去,纸箱越来越多,却一直没想到到底应该用他们装什么。
我扔掉了很多书。平心而论,这些书都是好书,但平日我都把他们堆在书架的最下面一格。我时常幻想着自己读这些书的时候多么威风,读完这些书多么霸气,但我知道,我之所以把它们放在书架的最下面,就是因为我内心深处,根本不想读它们。
我手机里记录了一份人生清单。看了看,大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没有几条真的能实现。或者诚实一些讲,根本一条都实现不了。
我也删掉了手机中的人生清单。
乔治克鲁尼演过一个电影,《在云端》。电影里说:“你拥有的任何一样东西,不管有多小,都在消耗着你的心神。”
当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就一震。
永远不会弹的吉他,永远不知道装什么的纸箱,永远不会看的书,永远不会实现的人生清单。
并非拥有越多越快乐,如果你拥有的是这么多的逃避和否定,这么多的永远不会发生,你只会越活越疲惫。
后来我就不断扔东西,我有一种错觉,扔掉这些东西,我的生活自然就会变得更好。
现实很快就给了我一记耳光。
我发现,生活仍旧没有起色,而家里的东西还有越扔越多的迹象。
我在不停重复一个循环:扔掉旧东西的同时,又捡回来新东西。
因为我还是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这时候我读到了那本著名的《断舍离》。
从实际操作的细节来看,《扔掉坏人生》这本书更具操作性。《断舍离》则更注重理念的传递。这可能和作者一个是西方人,一个是东方人有关。西方理念和东方思想毕竟侧重点不同。
从《断舍离》这本书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比起整理杂物,更值得整理的是人的内心。
相比丢掉一把吉他,我更应该丢掉的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相比把心思放在琢磨空着的纸箱里应该装着什么,我更应该考虑自己空着的内心里应该装什么。
可是,这时候我遇到的问题是不知道什么该扔掉,也不知道什么该留下。
然后我读到了南怀瑾先生的《金刚经说什么》。
书里面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烧红的炭握在手里烫不烫?烫,那还不扔掉!这句话彻底点醒了我。让我明白了到底该扔掉什么。
那些在生活中每日让你难受,痛苦,抱怨的,就是应该从生活中扔掉的。你都难受了,痛苦了,抱怨到自己都听烦了,为什么还不扔掉?你都难受了,痛苦了,抱怨到自己都听烦了,还不扔掉,所以你继续难受痛苦,你又该怪谁呢?
还剩下半个问题要解决:我该在心里装什么。
还是看书,很多我人生中遇到的困惑,最终都是书给了我答案。这次,我在《当下的力量》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
书里说:美丽的花不为明天担忧,它们安逸地生活在永恒的当下。书里说:你的大脑背负着100件你在未来将会或必须做的事,却没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现在你就能做的事情上。书里还说:人们总是用一生来等待开始新的生活。
我找到了答案,我心里应该装的,是当下。
此时此刻,谁是爱你的人,谁是关心你的人。是谁在支持你,是谁在维护你。有没有人全身心地信任你,依赖你。你心里应该装的,是他们。是他们对你,以及你对他们的爱。
用这双方面的爱作为标准回顾自己的生活,什么该丢,什么该留,一目了然。
《扔掉坏人生》让我学会了整理生活杂物,《断舍离》让我懂得了整理内心世界,《金刚经说什么》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生活中该丢弃的,《当下的力量》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生活中应该保留的。
这四本书教会了我如何生活。
谢谢各位的阅读,祝您生活极简,内心充实。
这里是金兽读书,爱读书,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