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每日学习笔记 2022.08.02

2022-08-02 22:57 作者:瓶装月光  | 我要投稿

受害者心理对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没有好处,一个人若是习惯性扮演受害者的角色,那么他与身边的人就会陷入Karpman的“戏剧三角”。戏剧三角是由受害者、拯救者与告发者组成,这很容易理解,当一个人扮演受害者,那么就会有人想要拯救他,也会有人指责他。那这个扮演受害者的人会对这种关系欲罢不能,因为这是他熟悉的角色。 要想办法把戏剧三角转变成“力量三角”。力量三角由创造者、辅导者与挑战者组成。受害者要变成创造者,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再退缩到“可怜的我”的叙事中;拯救者也要放弃自己被需要的渴望而成为辅导者,鼓励对方寻找答案;告发者要转变为挑战者,督促创造者执行他的计划。 这是转变心态的方法。当然,想不想改变又是另一回事儿了。

我也首先想到我妈!不过她的诉说也都是用在跟家人吵架闹矛盾的时候,用这种方式绑架家人!传说中的一哭二闹三上吊用到她这个年纪也是入戏很深了! 我小学班主任是一个思路非常奔放的人,有一次他突发奇想,让班上最调皮捣蛋的同学做纪律委员,专管班级纪律。结果那同学做得很认真,自己也一下子变得守纪律,好像变了一个人。所以角色的转换真是能改变一个人的,但这也很难,因为不但要认知和心理的转换,还要有位置和行动的转换。 戏剧三角也经常用在对话写作中,因为它只会激化矛盾,把事实层面的纠纷上升到人格指控,越吵越大,由矛盾升级为冲突,以对决或者一句狠话做结;再对比“力量三角”,那这三个人一上来就是奔着解决问题去的,无戏可看了。


每日学习笔记 2022.08.0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