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令人心动的offer2》之更令人心动的周深

2021-01-12 05:22 作者:Limo_Seco  | 我要投稿

Offer开播之前,官宣了周深之后,我当时就和朋友说,周深是一个有内容的人,他肯定能在里面分享很多自己的故事,并且能讲出很多给人共鸣的话。整个一季节目下来,每周三如期而至的热搜,网友们各自分享着自己的故事和观点,真的很高兴,为他,为大家。

 

我写的也不算盘点吧,只是因为他说的话,很能给我共鸣,让我思考。

 

1、Offer2 面试篇

“对你来说造成的没有办法抗拒的困难实在太大,甚至影响到了你的身心健康,那如果是为了救自己,我觉得是该裸辞的,而不是因为你存了多少钱去决定你该不该裸辞。”

 


关于裸辞,其实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就像裸婚一样,是安身立命的重要元素。

社会上的大部分人都用不到“穷困潦倒”这四个字,能逛商场,能点外卖,能买得起几件叫得上名字的名牌货。生活水平都不会差到哪里去,面对工作也并不会像几十年前一样,会带着牺牲的态度去工作。

什么时候可以选择裸辞呢?

心理上,实在是没有办法再承受工作带来的压力,整个人已经到了郁郁寡欢、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不知道笑是什么动作,不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会对周遭产生不好的影响,感觉自己的人生好像一眼就望到了尽头,心里对任何事都没有起伏,只会越来越往下沉。如果心理状态已经是这个鬼样子,那身体也好不到哪里去了。这样的工作,是不可取的。

而我们又有多少人,即使在这样的状态下,还一天一天地熬着。总以为会过去,但是就是过不去。虽然这样的状态不至于要人命,但是人一天一天地耗着,说大了,对社会没有贡献,产生不了任何价值,说小一点,时间不等人,浪费的是生命,我们都没有从头来过的可能。

或许有时候,我们可以多为自己的生命想一想,房子、车子不需要太好,攀比并不能给我们真正带来什么。如果明天将结束我的生命,我可能会后悔远离家乡工作,不在父母身边陪伴,没有去外面走走看看吧。

幸运的是,我目前的工作虽经常感到郁闷,但大多数时间还是快乐的,能做到良好的自我调节,这个话题我没法感同身受,只是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观点。

 

2、Offer2 第一期

“我觉得我上班只会才明白的是沟通。因为我在读书的时候就是,因为他们有个评判标准,就你考试,你多少分。但在上班的时候你会觉得,如果不沟通会很容易被误解,不仅是被同事或者被老板误解,(会耽误时间)而且会让事情变得更累。”

 



我工作了六七年了,一直没有换过工作,在最开始的两三年,算是得心应手,工作上的表现也很突出,出去谈合同谈项目,一谈一个准,从来都是胜利收场。

和老板相处得越久,沟通就不再如从前那么顺畅了,我们之间有很强的默契,但是公司的经营范围越来越大,结交的工作伙伴越来越多,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进行沟通,在我的工作模式已形成定式(我可真客观),而老板的思维跳脱到我无法接轨的情况下,交流方式就变得越来越生硬。也或许是财富的流动规律,让现在已经有很多经验的我们比不上初出茅庐的我们做出的成绩,就很苦恼。这个应该叫人生起伏吗?

有时候,我也发现,只要耐心地平静地沟通,很多事都能很好地解决,毕竟工作中,大多数都是繁琐小事。可有时候,就是懒得沟通。明知道不好,却非要那样做的情况很多,已经在改了在改了。

 

3、Offer2 第二期

“我发现坐冷板凳的时候一定要自己找事做。”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深深自己的经历。刘同的书中写到,深深找刘同要了很多歌曲伴奏,自己没事就在家里翻唱,不急也不躁。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冷板凳,可能有其他不一样的定义,但这样的情况下,他没有闲着,没有在现在回忆起那段时光是用无聊和空虚来总结。

我们自己在闲下来的时候会干些什么呢,追剧、补没看完的综艺,平时都不会十二点之前睡觉,闲下来的时候更舍不得睡,把熬夜当享受,第二天睡到下午才是正常的生活节奏。

前几年的我就是这样,一到休息日,恨不得把夜熬穿。现在每天晚上除了听歌会听到忘记关耳机,基本上都会在十一点之前睡觉。早上按照正常的生物钟醒来,适当赖床。白天就会找点事做,不管是打扫卫生洗衣服收拾厨房和厕所,还是打开几个学习视频看点东西,都能很好地度过休息日,至少回想的时候,不会给我空荡荡的感觉。

 

4、Offer2 第三期

“我其实有点不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跟自己伙伴这样的关系去进行谈判的,怎么会把这个僵局留着让对面去看。明明你是可以预知到那个情况发生会什么样子的,所以我觉得他们两个的错都是非常非常严重。”

 

这里是王骁和刘煜成第一次组合谈判,在谈判桌上那种尴尬的气氛真的很气人,不管有没有好好准备,两个人的谈判节奏真的不流畅,很混乱,主题拉来拉去的,不仅让对方看到了自己的不成熟,同时也会影响公司的形象。

这儿呢,我就想到了我自己,有时候和老板出去谈事的时候,提前只会说一下大概宗旨,很多细节问题不会事先想到,在激烈讨论和谈判的时候,偶尔会有那么一点小争执,气氛和情绪是很直观的东西,只要对方不傻,就能看得出来。虽然在工作中不可避免,但事后总会互相埋怨几句,可能无伤大雅,但是对于客户来说,这种有瑕疵的印象是很明显的。

 


(你参加选秀的时候不就有这种环节吗?两个人同唱一首歌,然后只淘汰一个。)

“我是一定把歌唱好的。”

(那你要帮助对方把歌唱好吗?)

“其实帮他就是帮我吧,那个歌好了,大家记住的是这首歌,以及唱这首歌的两个人。”

 

这就是合作的重要性,深深的合作舞台太多了,包括他自己后面谈到的,帮别人去唱歌,大家都会夸,但是又不投票给他,就很失落。很典型的那个舞台和评价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那么好的一个合作舞台,被说成不被市场接受,那个饭拍版本,当深深一开口,就有观众在下面说,“好好听啊”,这是观众的第一反应,这难道不是市场吗?

不管是在哪个舞台,我们记住的不是宣布名次的时刻,而是一个个精彩的表演,名次只是当下的特定人群产生的结果,作品投放到市场上,大批量的观众会给出一个好的结果。对于观众来说,不管早到还是迟到,只要碰上喜欢的作品,都会真心支持的。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合作的重要性就不赘述了,没有一项工作可以离开伙伴。

 

这一集中,还提到了何老师在《歌手》总决赛上对深深说的“希望大家不分场合一如既往地支持周深”,就真的很感谢何老师,在当下我听到那句话都热泪盈眶,是觉得有多可惜多值得才会说出这样的话,如果是我听到这样一句对我的支持,我得多感恩啊!有时候语言的力量真的很强大。

 

5、Offer2 第四期

“因为我之前是非常内向,几乎不怎么说话的那种,然后我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我就发现如果我可能更多事情,我觉得,比如像我做这个事情会不会让他不开心。这种事情全部放心里的话,别人会觉得你一天在那想什么,别人会对你有非常多的误解,所以我是一直想改的。但到了后面,到了开始工作之后,我就开始遭到了暴击,就是你会发现身边比较善于交流或者是表达的人,他们好像就在跟,无论是跟上级还是跟同级,你就会觉得他们更好交流一些。别人觉得你很简单,但其实我,可能我其实什么都没想,(你可能更简单。)对,我其实真的什么都没有想,但别人觉得一天窝在那想什么,他们觉得我很复杂,可是我根本就没有。我就遭暴击了很久,我就发现当暴击来的时候你不得不改,你会发现如果你不改,你就没有其他选择了。所以很多时候暴击来之前我想改,但我改不了。”

 

为什么性格要分内向和外向,为什么大部人喜欢并且希望自己或者别人的性格要外向一点。外向的优点很明显,容易沟通交流,拔尖的人大部分都是比较外向的。

比如,一个初相识的班级,谁都不了解谁,若要选出班干部,班主任只会从那些外向的善于表现自己的人之中挑选,如果我一直怯懦地待在角落里,不管心里有多希望入选,老师也不会注意到我。

再比如offer里面的詹秋怡,来到公司的第一天就像一只小猫咪一样,慢热、想进行交流却不知所措。在最后一期述职的时候,她说,她慢慢地打开了自己,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不仅自己更喜欢这样的自己,几个大律也都很惊喜这样的变化。

当然,外向的好处不是绝对的,也不能说内向不好,但是这个世界是开阔的,“各抒己见”“百花齐放”“百鸟争鸣”,都是要展示自己,这样才会有更多积极的力量产生。

 


很多时候暴击来之前我想改,但我改不了。”

这句话也深有感触呢。很多时候,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这个状态不好,就是没办法去改正,心里很想改变,但是就是没有行动。直到有一天,重要的人对你说了比较冲击的话,或者一件让你心里出现强大波澜的事情发生,就自然会去改变。可能每个不那么好的我们,缺的就是这个“暴击”的出现吧。

 

6、Offer2 第五期

(人生有很多地方相逢,他去了别的地方可能对他的人生是更好的选择。)

“我的理解不太一样。看完刚才那一段特别有代入感,就是我自己刚出道参加《好声音》的时候,然后我就是第一轮PK我就被淘汰了,然后我就在舞台上,哭到就是,头也抬不起来。别人都以为我是因为输了比赛哭成那个样子,但其实完全不是因为输了比赛,而是因为我从小到大真的是自己一个人长大的人。我可能六七岁就要帮爸爸妈妈炒菜做饭给他们送到门面上去,因为他们也很辛苦嘛,然后自己读书也从来没有人在学校门口等我,下大雨了也从来没有人等我,去医院也是自己一个人去,然后家长会也是几乎他们都很少去。所以我在好声音第一次参加那样的节目,我发现有那么一群战友,我会发现真的好难得,你发现好像你可以存放你安全感的地方。但是我当时那么多我为他们都哭得停不下来的那些好朋友们,我们倒现在就是,有的没有再联系了,就是一个很残酷的。人生不一定有那么多重逢的。”

 


在我这里,这句话应该是:“人生不一定会有那么多的重逢”

我在外地工作,和同事相处了六七年,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出游。可能确实是因为工作,不会轻易把同事看做朋友,有什么心里话还是会和自己原来的朋友说,但是说了解的话,还是同事更了解我,我可以把我的同事当做家人。

最近一两年的不顺利,工作上的沟通不畅,让原本活跃融洽的气氛变得越来越没有了味道,消沉地开始想离开。而且心情会有周期地变得沉重郁闷。

那天晚上看了这一期节目,我哭了很久。

如果我真的要离开,那么从现在到我离开的那个时间点,可能就是我这一辈子和同事相处的最后一段时间了,我真的要在他们内心里留下这样的印象吗?哪怕现在交通便利,大家随口一说,只要有时间到各自的家乡去玩,可是现实生活中的忙碌和繁杂,要实现跨省的聚会,是很难的。说说都简单,做起来真的,很远。

珍惜现在,我实在是应该好好学学。

 

7、Offer2 第六期

“我觉得团建会是一个蛮尴尬的事,如果强行跟不熟的人一起去旅游,我觉得事有一点点......”

 

我的经历倒不是和不熟的人一起去团建,是在情绪不好的时候,和同事们去旅游,因为已经安排好了,没有办法推辞。并且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两次团建。

在游玩的过程中,也不能太扫兴,便陪着笑脸,很机械地度过了四五天的时间。

如果说煎熬,还没有到那个地步,只是在过程中,会控制自己不要那么尽兴,不要让自己开心到忘形,现在回想的话,我会觉得遗憾,没有跳下海游泳,没有在山顶上好好凹几个造型以作留念,连桌上那只龙虾都没好意思吃,处处表现得十分懂事,可是我知道,我真正高兴的话,根本就不是这个样子。同事应该能看出我的拘谨。

两次团建后,有一天,因为一点事情,吵了几句,我脱口而出“你知道吗,和你们出去玩,我有多难受,演戏演得很辛苦”,显然,这句话伤害到了同事。当天,她的情绪很不好。隔了两天,我写了很长一段文字向她道歉,生活恢复平静。

可,平静生活下的波澜,是抹不去的。

 


“我有个问题就是人到底存不存在两个状态,就可能一个工作状态,或者是跟他一个私底下的状态。”

我觉得是存在两个状态的,从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就有好多同学,在学校很听话,很安静,但是在家里就很任性;而有些同学,在学校很活跃、开朗,但是在家里一句话都可以不说。

那么工作中,就更是这样,和朋友谈笑风生,在公司默默无闻。

可能这就是他说的,我们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要找到自己舒适的状态。

 

8、Offer2 第七期

“我发现了我们的共同点就是别人在问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我要立马回答所以我们害怕电话的原因是这个,就是你没有一个给我(缓冲的思考的时间)。”

 


我的工作以沟通为主,忙的时候,100个电话起步,如果通话内容是以我为主导,那不会有什么压力,但是如果我接到了一些我比较弱势的电话,就会很犹豫,但是又不得不接。有时候电话拨过去,听到无法连接或者关机,内心是欣喜的,感觉逃过一劫。这样的心态不该有,但是能晚一点面对,那就晚点面对吧。

 

这一期还听到了大老师在《蒙面唱将》对他说的那句话,当时我看到这个片段的时候,也很感动,“如果这个世上不存在音乐,那么周深的声音一出来,那就是音乐本身”,大老师不吝夸赞,也觉得这样的声音不红,真的很可惜,意难平。好在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要相信永远的曙光会到来,你还是会成为最好的那个你”,现在的他越来越好,以后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9、Offer2 第八期

“就每个人其实都不是很会做父母。”

 


小时候写作文,爸爸总是高大的,妈妈总是温柔的。

越长大,越接近父母的个头,偶然的一天,你会发现,父母没有那么高大了,他们也慢慢变老了。

到后来,身边的朋友慢慢结婚,有了小孩,大家讨论着孩子的话题,怎么给孩子选奶粉和尿不湿,买衣服要注意什么,什么时候报早教班,选幼儿园又有多纠结... ...原来这就是父母的成长过程,在社会这个大学里,不断地自学着带孩子这门课程,没有学分,还要一直交学费,课程涵盖了太多学科,还要时刻准备随堂测验。很难的一门课程,真是不得轻松。

父母也有偷懒的时候,我们得允许他们偷懒吧。

 

10、Offer2 第九期

“我也有一次去玩那个就恐怖的密室,然后因为我特别怕黑,所以我就不敢进去,然后就在外面大概站了十分钟。那个NPC不耐烦了,‘进不进来(duang)’,真的,他说,然后他就开始安慰我‘不怕的(duang)’。”

 



有趣是一个很大的优点,深深的表达能力很强,而且很会讲故事。很平常的一件事,能被他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

我就很不会讲故事,有时候看到把自己笑得肚子疼的笑话,转述给别人的时候,人家看到的是我在那里捧腹大笑,不能自已,根本不用讲笑话,我才是那个笑话。

他们get不到那个笑点,不是笑话本身的问题,是我的表达问题。

嗯,如果没有这个能力,我就少讲笑话,接受自己的缺点。

 

11、Offer2 第十期

(大家在工作上有什么不顺利会跟父母分享吗?)

“我悲喜都不报。”

 

我也是悲喜都不报的人,每次父母问我怎么样,都是那一句还好。

因为不是同一个行业,说得再多,他们不会理解,父母喜欢空担心,不想让他们担心,就尽量不和他们谈论工作上的事。

 


“因为我从小就是自己长大嘛,所以我跟父母联系其实非常少的。包括之前在那读书,可能也就顶多一年一个电话。”

 

这一点,我和深深也很像。

幼儿园、小学、初中一直到高二,十几年时间,我都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舅舅、姨妈、姑姑、外婆、奶奶家,父母在外地工作,和他们的相处时间很少。高二开始,和他们一起住,有时候会找借口不回去,去亲戚家。在学校的我,很开朗活跃,和同学打成一片。但是在家里,我就像一个自闭症一样,可以一天不说话,不笑一声,自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只有吃饭的时候才出房间门。

大学又出国了几年,现在在外地工作,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真的很少。

我很羡慕可以吵架的亲子关系,因为那也是一种交流。我和我的父母,连交流都没有。

父母年龄越来越大了,妈妈会经常和我视频,说点家常,我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耐心倾听吧,她的抱怨、小心思。爸爸会在喝酒的时候变得话多,说些平时不会说的话。

现在我们的关系可能比以前好一些,但是还没有到相对理想的状态。

 

我同样感谢父母,正是因为这样的成长环境,我独立得很早,在文理科选择、大学报考、是否出国等问题上,都是自己决定的,而对于我走的每一步,都没有后悔过。

 


周深说的很多话,都能让我思考,能给我力量;在我情绪不好的时候,能更好地得到自我调节;在平静的生活中,又给我带来很多快乐。

除了“谢谢”,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谢谢深深。

 以《资深庸才》结束这次的分享:

多想要永远都看不见  宇宙的疆界

只一心遵循每一个故事 最初的起点

可终其一生怀抱夙愿 要如何兑现啊

世界一律千篇

多么想要完美表现

自视平庸的人的心结

要体会还是体面”

《令人心动的offer2》之更令人心动的周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