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叹为观纸介绍

2022-12-01 21:33 作者:玩鱼的猫咪  | 我要投稿

在古代,织物是相对贵重的物品,在古籍中有很多皇帝赏赐绢等织物多少匹的记录,所以织物在古时是可以当作货币使用的。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时期蔡伦总结了前人的造纸术,并因此封侯,所以他的纸也叫作“蔡侯纸”。 在蔡伦之前的纸都有什么用途呢? 答案也许就在“灞桥纸”的身上。在西安灞桥西汉古墓中出土了一面铜镜,铜镜裹着几层古纸,因年代久远纸已经变成大小80多片,这种纸被定名为“灞桥纸”。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结论,纸可以替代“织物”起到包裹的作用。也许包裹物品才是纸被发明最初的意义(请允许我用“也许”这个词,因为历史的迷雾是一个概率的问题)。至少能得出一个结论,纸自从诞生之初就有了立体的性 质,包裹是三维立体的,不仅是二维平面的书写或绘画需求,因此折叠是包裹的前奏。 纸的折叠也许从它诞生的第一天就出现了。也可以从纸的另一个用途书写来说明这一假设,如何在一张没有任何标记的纸上书写得纵横井然有序呢?《虞初新志》中记载“周伯器年九十, 修《杭州志》,灯下书蝇头字,界画乌阑,不折纸为范,毫发不爽。”这段信息说明古人书写之前会先折叠出间距同等的折痕,然后再挥毫书写锦绣文章。又因此纸的折叠就成为了书写的前奏。 接近现代定义的“折纸”是如何出现的呢? 《警世通言》中“乐和一心忆着顺娘,题诗一首: 嫩蕊娇香郁未开, 不因蜂蝶自生猜。 他年若作扁舟侣,日日西湖一醉回。乐和将此诗题于桃花笺上,折为方胜,藏于怀袖。”是说名叫乐和的男子在印有桃花的信笺上写了一首诗,然后折叠成了“方胜”,欲送给心仪的女子。方胜最早记录于《山海经》,是西王母头上的发饰。此后“方胜”广泛用于各种工艺品装饰上,是我们民族常用吉祥纹饰,造型大抵就是两个菱形中间融合的样子。在《西厢记》《六十种曲紫箫记》《石点头》《花月痕》《海上尘天影》《荡寇志》《清稗类钞》《隋唐演义》《今古奇观》《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女仙外史》等古籍中出现折纸方胜的记录里,这种写在信笺上,后折叠成方胜的方式多用在简单的书信往来,特别是男女之间倾诉爱慕的信笺中。因此折叠成为了表达爱慕的前奏。 以上提到的三个前奏是我对折纸起源的一些个人想法,因为喜欢书,爱看古籍,也从书籍中找到了我热爱的折纸的踪迹,这个追寻探索的过程充满了欣喜和乐趣。 如今折纸爱好者和折纸艺术家的作品可以分为仿折和原创。所谓仿折,就是按照原创作者的教程复制出一样的,只要能看懂折图并且折叠准确就会得到折叠的乐趣。如果再加入一些整形的经验和技巧,就可以趋近完美;仿折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乐趣”。原创就要难很多,从考虑整体的形态入手,或是分支的设定,亦或是从折纸基本型开始自己的创作,这个过程中剪刀是不能用的,不能剪掉和添加,是有一定难度的创作,也是折纸的乐趣之一。 这些作家在国内折纸圈子里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能够代表我们国内的整体原创水平。本书是“叹为观纸”第一本在中国正式出版的原创折纸书籍,我们把它定义为“启元”。由于篇幅有限还有很多优秀作品没有收录其中,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们会陆续出版发行中国纸艺术系列丛书,还会有更多优秀作品分享给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叹为观纸工作室成立于2008年,是一个全国性的纸艺爱好者团体,也是国内最早的纸艺术团体之一。叹为观纸工作室精通刻绘、折纸、纸模、纸雕、纸塑、帕吉门、衍纸、糊纸等多个纸艺术门类。 叹为观纸工作室多次在国内和国际展出: 受日本纸艺协会邀请参加第六届国际东京纸艺展(历届第一次邀请中国籍原创作者),受邀“大国工匠中国传统手工艺展”(米兰-伦敦-牛津),海南三亚大型纸艺装置展,北京798艺术区大型纸艺装置展,北京前门北京坊“和纸展”纸艺装置展,加拿大温哥华熊猫大型纸艺装置展。工作室的纸艺术作品被国际专业纸艺类书刊收录:《折纸探侦团》(日本)、《英国折纸协 会 B O S 会 刊 》 《美国折纸协会年刊》《以色列国际折纸大会年册》《捷克折纸协会年刊》《西班牙折纸协会年刊》。 实体作品被收藏于日本艺术馆:受国际折纸协会理事长小林一夫邀请,作品永久陈列在其博物馆内。受邀参加法国里昂第十二届国际折纸大会,作为特邀嘉宾(历届唯一中国籍艺术家);以色列折纸大会特邀嘉宾;西班牙折纸大会特邀嘉宾。受邀担任电影《星空》和《妖猫传》纸艺术指导等纸艺术相关的文化活动项目。 在国内外先后原创、编著、翻译、参与出版的纸艺图书有:《吉泽章的经典折纸艺术》 《One Water One Word》《Amazing Origami》《Origami Moments》《折纸变变变:用手绘让折纸大变身》《川畑文昭的超造型折纸》《唯美手作花学堂 索拉花基础技法与创意应用》《三谷纯的弧线立体折纸艺术》《折纸女皇——布施知子的折纸艺术》等。 特别感谢: 叹为观纸工 作 室 成 员 : 宋 安 、 孟 伟 凝 、 宋 佩 琦、陈晓、赵戌元、赖嘉伟、李光基、吴日 欣、张泽豪。 特约校稿老师(排名不分先后): 娄旭、李新民、刘晓彤、关健。

叹为观纸介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