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胶有万能公式么?

硬板配软胶,软板配硬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40+塑料球时代,严格意义上的软板已经不好打了。因为无论你配软胶,还是配硬胶,软到一定程度的底板,它既没速度,又没底劲,攻防都差。这个时代,五夹底板已经很少有人打了,个别的硬五夹就算可以打,通常也是只见于直板,横板好打的硬五夹极其罕见。这个时代,算是七夹起步了,太软的底板没速度又没底劲,软底板剩下的那点稳定感其实于事无补,实战必然吃大亏的。太慢的球,不顶的球,很容易被别人反拉反冲,得不偿失。
为什么专业队不是vis就是968,因为只有这两个板子能兼顾狂飚和涩套,能提供最高的综合的单板质量。专业队进攻好,但其实防守更是了得。进攻,业余抡开大臂其实也能打出一些高质量的球,但防守是很见功底的,更能见步伐,预判和控制能力的。这事情其实有点类似拳击,业余的上去抡开了也能打出有力的球,但业余的防守肯定是不行的。阿里的蝴蝶步,泰森的极致闪躲,外行只看到了拳头的狠辣,但一般看不见完美的防守和躲避。vis流行那是顺其自然的,哪怕是业余防守好的,你用别的纤维板也难以打穿对手的。
当然了,好打的器材是底板和套胶的有机结合,不能光看底板的,你给vis配天极三,它就没那么大的劲。那么配胶有没有万能公式呢?因为有可能底板和套胶单看都是好东西,但组合在一起可能就不太给力,反而是削弱实力的。万能公式是有的,但也只是相对的,底板配胶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在里面,每个人的技术能力不同,不同水平的人,他们其实是适合不同的配胶的。没有任何一个配置是是适合所有人的,人与人是不同的,要看到不同,才能得大同。
配胶的万能公式是什么?速度快的底板,它需要配速度慢旋转好的套胶;而速度慢的底板,它需要配速度快旋转弱的套胶;最终的目标就是配出来的底板足够通透!需要注意的是,配胶切忌盲目追求硬度,盲目追求速度。因为乒乓球的核心是旋转,并不是速度!但无可奈何的是,乒乓球技术非得到高手的阶段才能理解什么是旋转。不信你去球馆看看,确实是只有高手的球才是又转又冲的,初级和中级的球就只是快,没饱满的弧线,也没极致的旋转。高手的球,你控制不好版型,一碰就飞。而初级和中级的球,它就只是快,用手一挡就挡回去了。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配胶盲目,因为他们暂时理解不了乒乓球的核心是旋转,他们单纯的以为速度快就是猛,抡大臂就是爽。但其实高手的球,从来都是以旋转为核心,以衔接为核心,先得势再得分,比如马龙就是旋转的极致代表。当然了,它的球转,一个方面也是特制狂飚的好处,特制狂飙刷油之后确实极致的存在。我打过很多涩套,哪怕是岸度和蝴蝶,都还是比特制狂飙的旋转弱一些的。不过市场版狂飙刷油就没特制狂飙猛,岸度和蝴蝶的你把球裹住去拉,差距并不大。
配胶的万能公式,换言之就是两点,旋转和通透。为什么我前面说速度快的底板配速度慢旋转好的套胶,因为这能加强旋转,提升控制。为什么vis大部分正手都打狂飚,就是因为狂飙是速度慢但旋转好的套胶,这样最终的效果就是旋转好,控制好。速度慢的底板,它需要配速度快旋转弱的套胶;比如丹羽孝希纯木最佳配置就是v15e正手,因为两者结合,最终的出球是有速度也有旋转的,控制也极好的。
为什么要强调通透,vis正手配42度蓝国,纯业余的根本打不透,打不出质量的。如果丹羽孝希纯木反手配t05hard,那是绝对的发闷,速度出不来的。经常有很多球友给反手配47.5度以上的套胶,结果就是弹性是好,速度是快,但旋转并不好,甚至会掉球和虚弹。这个就是一个风气的问题,所有的底板,不管品牌和结构,反手统统上高硬度涩套,最终的结果就是,涩套的口碑下降!拜托,不是涩套不好打, 你自己配太硬了却怪涩套不持球,真的是背黑锅的。打个比方,你只能举50公斤,却偏要举100公斤,然后怪健身房风水不好,影响你的发挥。这当然就离谱啊!总而言之,配涩套,你就得让它吃住球,然后再去谈性能。所以涩套先选软点,然后再加硬度才是对的。你直接上来就挑战地狱难度,然后怪涩套不吃球,这就离谱。本来你只能干一碗饭,上来就整一大盆,肯定吃不下的。有意思的是,业余没几个人打正手42度,但选涩套的时候全选最硬的那种。讲真,这是低估了涩套的打透难度的。
总而言之,速度快的底板,它需要配速度慢旋转好的套胶;而速度慢的底板,它需要配速度快旋转弱的套胶;最终的目的就两个,旋转好和持球。如果板子搭配了最佳的配胶还不给你,那就说明板子太软了,这没法,只能换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