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番的要义
偶然点开了一部好评颇多的百合番,但第一话看完就完全不想继续看下去了。这让我想起另一部名气更大,也创造了名梗的百合番,而那部番,我第一话没看完就果断弃掉了。
这些不愉快的看番经验,让我再次想起我作为一名百合控的内心基准。
——>我认为,百合番的要义,首要在于:要让观众产生纯洁的美好感。
这里,“纯洁”和“美好”是两个关键词。“纯洁”服务于“美好”,“美好”要以“纯洁”为基础。
“纯洁”的意思是要超出肉体、欲望层面,甚至超越性别,强调精神层面的追求。而一切,最终又都要以“美好”为指归。观众看到最后,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真好”的感叹。
“纯洁”作为百合番的基本要求,排除了所有挂羊头卖狗的“伪百合番”,这些番剧打着“百合”的旗号,本质就是肉番,仅仅是为满足最低级的观感刺激。遗憾的是,这类“最低”产品的数量并不少,有些甚至还成为了人气“名作”。。(这类番还使得一些不谙百合的观众误以为所谓的“百合番”就是这个样子)
“纯洁”与“美好”是百合番内在品质方面的要求。
除此之外,另一个常常被忽视的问题其实也非常重要,这就是——叙事。
假如一部番剧除了“百合”之外,其他故事线索可有可无,只是简单陪衬的话,要想成功,难度可以说是最高的。因为,对于异性恋情故事(例如《月色》),只谈恋爱并没有太大难度,但假如是百合题材,留给作者可走的路似乎只有一条,就是前面提到的肉番路线。
当然,这么说也并不绝对,有一个类型是目前几乎仅见的成功例子,由这个成功典范,形成了一个类型化的百合“谱系”,这个成功的例子就是《圣母在上》。不过,详加考证的话,这个类型是“姐妹情感 ”向百合番,和今日所言“百合”,已经略有区别。
具体请看漫言中的考证:https://mangatalk.net/2015/yuri/
同时感谢Y同学的推荐!
假如一部番剧中“百合”只是故事的一部分,那么叙事难度就降低了,但也不代表随随便便就可以成功。
——>这里我认为,百合番的叙事,一定要有情感累积和变化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微妙感”极端重要。
之前在另外一篇文字中我曾谈到,有些B_L番没有“感情经历”,主人公一上来就爱得死去活来。这种尬爱不是不能成功,但需要有比如强大的世界观做支撑,否则简单粗暴的爱情故事,只能降格为低级的肉番。
在这篇文字的一开始,我提到的那部百合作品,就是在第一话一开始,就讲明了女主A喜欢女主B,一方是一见钟情,另外一方几乎一拍即合,并以“我好像喜欢上你了”这样的台词来表白。这样一来,就使得这个百合故事的可看性大打折扣。(我看了一下剧情简介,得知后续故事还有些别的内涵发展,所幸是一些补救。)
说回来,即使是百合故事,本质也应该是一个情感故事,那么这个情感的建立过程就不是一个可以简单跳过的环节了,或者反过来说,这个情感建立过程才是要大书特书的重点。一见钟情不是没有,但在文艺作品中,一定要配合波折才可以。
同时,百合番在情感产生质变的环节,特别强调微妙感。这一点是极端重要的。
——>所谓微妙感,是通过举动加以显示,通过氛围营造加以渲染,然后留给观众去感受和想象的一种情感空间。绝对不可以用语言加以直陈,绝对不可以将导演、作者的意思强加给观众。
这一点是非常考验原作者以及导演功力的。
假如做得好,观众们会对两位女主之间是否产生了“异样”感情出现意见分歧,或者,观众们会在内心非常期待女1和女2“在一起”——尽管剧中并没有这么讲明。
所以,这种微妙的朦胧感特别重要。
最后,百合番中情感建立过程的叙事模式,也会和异性恋的故事模式有类似。比如欢喜冤家这种屡试不爽的斯德哥尔摩模式,在百合番中也很常见。
总之,我觉得不可以轻看“百合”这一题材。想做得好绝非易事。
*写于 202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