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故事汇』第15期
2022
『光影故事汇』第15期
全国光影助学工程42校区---何紫燃
本期
人物
何紫燃
「光影助学」开启我发现美的眼睛


今天是教师节,又是中秋节,在这百年三遇双节到来之际,我在遥远的贵州省纳雍县向我最敬爱的许洪绪校长和全国66所光影助学校区公益大使老师们致以节日的问候!预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节日快乐!
★ ★ ★ ★ ★
大家好,我是何紫燃,来自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全国光影助学工程42校区光影助学班的一名穿青人学生。2018年9月,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发起人许洪绪校长一行来到我们这座黔西小县城,来到了我们穿青人生活的地方,了解我们穿青人的文化和生活习俗,教我们这些穿青人农村娃学摄影。当我得知这位退休老人是原来北京一所民办大学退休校长,退休后他退而不休,还到当时我们属于国家级贫困县里来免费送给我们照相机,还要教我们学摄影,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世界上哪里有这样的好事。我带着怀疑和试试看的想法报了名,在纳雍县摄影家协会周曦主席引荐下,让我这个山里娃认识了从北京来的曾经从事十几年教育事业、几十年坚持做慈善事业的摄影家许洪绪校长。我见到许校长第一面觉得他和蔼可亲,令人尊敬。当我听周曦主席说许校长退休后一直在西部贫困山区做公益事业,一直在自费帮我们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山里娃娃们,教我们学艺术、学摄影,当时我感到特别的不理解。一个退休老人,放弃北京那么好的生活环境,常年在我们这些穷山沟里教我们学艺术,许校长的做法让我感到特别的不可思议。同时也让我对这位花甲老人感到了一种特殊的尊敬,我敬佩许校长这种公益大爱和无私的精神。他这次来我们纳雍是准备选一所学校,准备捐助相机成立全国光影助学工程42校区,经过面试和资料审核,我也有幸成为42校区光影助学班的一名特殊生。
2019年4月18日,许洪绪校长再一次来到我们纳雍,这次许校长推着一个很大的行李箱,里边装满了照相机和学习摄影的教材。全国光影助学工程42校区就在我们纳雍县第一中学成立了,我荣幸加入了光影助学班并成为其中的一份子。许校长为我们每人捐赠了一台相机,让我们拿起相机记录我们的民族文化,记录家乡的变化,记录身边的美。
许主席在开学典礼第一堂课就告诉我们什么是摄影?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许主席在课堂上告诉我们:“培养西部贫困山区同学们学习摄影,其目的不是将我们培养为摄影家,是希望我们能够用所学到的摄影知识,用镜头发现自己身边的美,这个世界上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老师的这番话让我时刻铭记于心,也是我学习文化课、摄影艺术课和生活中的座右铭。
全国光影助学工程不仅让我们这些偏远地区少数民族的孩子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拓宽了我们的视野。除此之外,我们可以通过光影助学工程这个平台,将我们各自不同的文化传播到祖国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了解我们贵州大山里的民族文化。
每一位公益大使都很用心的培养我们,他们尽心尽力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我们,耐心的为我们讲解摄影技巧和美学知识。使我的人生更加丰富以及对摄影的了解更加深刻。我掌握了很多摄影技巧,对外面的世界也通过照片有了许多新认识,这些都是我青春生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9年6月30日,由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发起的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在都匀古城石板街举办的第四届民族之光摄影展。展出了光影助学工程贵州所有校区光影助学班学生作品。我有幸跟随两位公益大使周老师、陈老师以及光影助学班的两名同学来到都匀展出现场,同时参加了开幕式及全国光影助学工程民族之光摄影作品展。在这次展出中,许校长和公益大使们在影展现场给我们讲述了许多的摄影知识,让我收获颇丰。通过这个摄影展,我接触到了许多摄影老师,同时也看到了许多优秀的摄影作品。在这次展会的熏陶下,我对摄影艺术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从一幅幅作品中,让我懂得,摄影记录的不仅仅是静态的事物,静止的美。更多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城市的模样也开始逐一改变。人民摄影家、纪实摄影家——黄一鸣前辈的镜头下我看到了一座城市的变化,他的镜头下记录了中国的成长,香港及澳门的回归等等。在公益摄影协会许洪绪主席的镜头下,我看到了不同民族的不同民族风情。在公益大使周曦老师的镜头下,我看到了那些不为人知,常使人忽略的属于小县城的细节的美,让我对我的家乡更加欣赏和喜爱。
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在全国建了66个校区,涵盖了56个民族,作为百名光影助学工程的优秀学生,可以接触到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的朋友,拓展了我的交友圈。我们会在空闲时间大家一起在群里分享自己家乡的美景,一起欣赏他人的作品,讨论摄影知识。光影助学工程真的改变了我。在加入光影助学班之前我的生活并没有那么丰富,总是在空闲时间玩手机。但是在加入光影助学班后,我的空闲时间大部分都是在摄影,有时很烦闷的时候就会翻看一下自己的摄影作品,这样心情就会舒缓很多。光影助学班让我明白了心灵美才能感受到自然美。这也是许主席告诉我的道理。尽管许校长工作繁忙,在全国已有1378个学生,可当我们不管在文化课学习方面还是摄影专业技术学习方面,只要给他留言,许校长总会在第一时间给我们回复。听其他比较了解许校长的公益大使老师跟我们讲,许校长已经快70岁的老人了,每天工作都在十几个小时。几乎每天工作都要到深更半夜,我们经常早晨起来看到许校长深夜零点以后给我们的留言和摄影作品点评。当我得知许校长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做公益事业,帮助过很多留守儿童及孤儿,九十年代他就被评为省级希望工程标兵荣誉称号。我们从许校长的眼神里看到他对我们这些山里娃的期望,从他的行动上看到他对公益事业的执着,让我们这些山里娃深受感动。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也经常在想,我们一定不辜负许校长对我们的一片心意,一定好好学习文化课,利用课余时间学好摄影专业课,考出好成绩,拍出好作品,以实际行动感谢许校长和公益大使老师们。我也常常在想,特别是看到许主席不远千里多次来到我们山区,教我们学摄影,每次来还给我们送来学习摄影的教材、相机配件、名家画册、饮水杯、摄影包等礼物,让我们特别的感动。我常常在想,等我长大以后,我也要加入到光影助学工程这个大家庭,跟老师们同学们一起去做公益。我们将来一定要接过全国光影助学工程这个重任,把这项工程继续办下去,而且一定要办的更好,让更多向我一样的山里娃也有机会学习摄影,学习艺术。让我们手中的相机记录民族文化,记录我们家乡美丽乡村变化的时代变迁史。
我对许校长和全体关心和支持光影助学工程的老师们大声说一句,是光影助学工程开启了我们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今天是全国第三十八个教师节,我和我全国光影助学班五十六个民族的学哥学姐们一起祝福许校长和公益大使及全体老师们节日快乐!幸福安康!
全国光影助学工程42校区2019级光影助学班
学生:何紫燃 2022年9月10日
我向大家汇报我加入光影助学班之后,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带来的意外收获。我一个山里娃从没摸过相机,在许洪绪校长的言传身教和周曦主席、陈私勇等公益大使手把手的指导下,我收获了我们家乡有温度、有故事性的艺术作品。

▲《让我心动的时刻》当许洪绪校长把一台新相机送到我的手上时,我激动得不知道如何表达对我眼前这位老人的敬慕,只有心里感谢这位老人,从此,这台小小的相机改变了我的命运,许校长的教导和嘱托改变了我的人生。
▼《采茶人组照1-5》摄影:何紫燃F(穿青人)茶叶自古以来就是贵州山里农民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特别是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采茶、制茶这份手工业被我们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百姓当做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我拍摄这组作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我手中的相机,把我们家乡辛勤的茶农们和他们亲手制作的茶品,用影像的传播方式,借助于全国光影助学工程自媒体平台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纳雍的茶文化,带动我们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老有所乐组照1-4》摄影:何紫燃F(穿青人)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四十二校区小学六年级。本组作品是我在纳雍县市区公园街拍时发现有很多退休老人,他们都有自己的晚年娱乐爱好,不仅体现了我们西部偏远山区在党的政策扶持下,大山里这些老人无忧无虑生活着,还展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组作品是我在上小学六年级时拍的,也是刚加入光影助学班不久,每当我看到这些老人和我手上的照片时,感觉纪实摄影有无限的幸福感。虽然人已经慢慢的老了,可我给他们拍的照片里的模样还是那么的精神。




当我完成作业感觉身体有点疲惫的时候,我会拿起相机记录我身边一些有趣的故事,下边这几幅作品都是按照老师给我们要求去创作的。许校长多次在微信里提示我,拍一张好的作品不需要走的多远,就把自己身边小伙伴的故事、校园里的故事、家里的故事、邻居家的故事、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中的故事记录下来,都是很有意义的纪实摄影作品。

▲校园里的故事
《超越》摄影:何紫燃F(穿青人)作品表现的是我的同学在校园运动会上参加的跳高比赛,她那优美的姿势飞跃高度横杆的一刹那,我举起相机拍下了这幅优美的画面。

▲邻里之间的故事
《吃瓜崽》摄影:何紫燃F(穿青人)当我路过街头巷尾,蓦然回首,看见了这个可爱的吃瓜崽,我顺势拿起相机记录下了这个可爱的画面。

▲邻居家的故事
《穿青人》摄影:何紫燃F(穿青人)我在跟随光影42校区公益大使来到纳雍县寨乐乡木花村穿青人学生杨永利同学家中家访时,正巧女主人从屋子里走出来,看到客人们的到来,她非常高兴,并为我们今天的到来去准备午餐。
▲同学的故事
《传授》摄影:何紫燃F(穿青人)2022年7月27日,我有幸跟随公益大使参加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发起人许洪绪校长走进纳雍县乐治镇堂坝村苗族学生黄群家里家访时,许校长为黄群同学进行摄影创作指导。

▲非遗文化传承的故事
《传统布艺》摄影:何紫燃F(穿青人)在贵州大部分山区,传统手工布艺是少数民族百姓的一项经济来源之一,她们用多彩的纺线织成各种头巾花带等饰品,并带到集市上去卖,增加收入来源。

▲穿青人烟火气的生活故事
《待客》摄影:何紫燃F(穿青人)女主人正在用当地的烹饪方法,为今天到来的客人按照穿青人的生活习惯准备午餐。

▲《家访》摄影:何紫燃F(穿青人)2022年7月27日,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发起人许洪绪校长在周曦主席陪同下走进纳雍县乐治镇堂坝村苗族学生黄群家中家访,许校长亲切的与黄群同学84岁的奶奶交流,许校长驱寒问暖,了解家中生活等情况。

《家访》摄影:何紫燃F(穿青人)2022年7月27日,黄群同学是我的师姐,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84岁的奶奶照顾她和弟弟的生活起居,师姐从小就一边上学一边帮奶奶做家务和照顾弟弟,真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师姐现在已经考上大学了,相信她家的苦日子会离开,日子也很快就会好起来。

《劳动的双手》摄影:何紫燃F(穿青人)劳动人民永远是那么勤劳善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去收获丰收的果实。

《留守儿童》摄影:何紫燃F(穿青人)在贵州山区,从2000年前后开始,一般家庭父母都去外地打工,孩子也只能留给家中的爷爷奶奶照顾。如今我们贵州在脱贫攻坚战的帮助下,百姓生活日日提高,画面中两位小主人公虽然父母远在他乡,但他们的生活还是很幸福。

《忙碌》摄影:何紫燃F(穿青人)师姐杨永利把自家豆棵子抱下来,准备剥去豆壳。这种豆作物是黔西地区农民几代人延续种植的一种豆类,可以做菜,也可以做粥喝。

▲《摄影展采风》何紫燃F(穿青人)全国光影助学工程42校区初中一年级


《孝道》摄影:何紫燃F(穿青人)我在跟随光影42校区公益大使来到纳雍县寨乐乡木花村穿青人学生杨永利同学家中家访时,看到一幕让我感动的画面,爷爷的儿子在修轮椅的轮子,之后家里四代同堂扶着爷爷坐上轮椅,准备迎接今天来家做家访的客人。

▲全国光影助学工程42校区纳雍县一中光影助学班同学们拿到许洪绪校长给大家赠送的相机高兴的在校园操场跳跃起来,大家和我一样,许校长的一份爱和许校长的几句话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变了!变了!我的父母看到我文化课学习成绩优秀,摄影作品还获奖了,爸爸高兴的看着我文化课考试成绩单和手中的摄影作品获奖证书时激动地说“我女儿变了,在全国光影助学工程的帮助下,变成小摄影家了”。这时让我想起三年前在全国光影助学工程42校区开学典礼上许洪绪校长跟我们说的三句话:
一句是,我给你们赞助相机教你们学摄影,目的不是为了把你们培养成专业摄影家,是通过相机这个工具和光影助学工程对你们的理念,让你们开启一双慧眼,去发现身边的美,因为你们身边不缺少美,但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二句是,学摄影是在保证学好文化课的前提下,学好摄影专业课;
三句是,不要拿着相机去舍近求远拍风景,因为风景摄影你拍、我拍、他拍基本都一样,你们要去用纪实摄影的拍摄手法去记录自己身边的故事。
许校长三句话我铭记在心,我不仅按照许校长要求拍了很多有温度、正能量的优秀作品,我还获得了很多参展及获奖证书。








▲全国光影助学工程42校区纳雍县一中光影助学班同学们和许洪绪校长及公益大使们合影留念。
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在2016年发起的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历时七年,已经在全国西部偏远山区捐助成立66所校区,截至目前递交申请准备考察成立的还有23所,近期准备筹建成立的有6所。光影助学工程七年已帮助农村贫困学生1378名,已经考上大学的228名,现有在读研究生9名,大学毕业生已经就业26名。北京公益摄影协会
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委员会
祝福公益大使教师节快乐
祝福大家双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