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板夜话:专访——Schwarz篇

和Schwarz的这次专访在Bakker Street拐角的一座公园长椅上展开。当天有一场当地的社区足球比赛,我们都去现场观赛,当一名球员用华丽的过人技巧晃开对方的后卫完成射门得分后,Schwarz大声叫好,气势之盛就像他是他们的成员之一。
这也亦如他在自己的事业中保持的激情,在竞技体育中奉献自己的一切。‘有人将这事视为高过自己的生命,我并不认同这点,但不是不能理解’。这是他转述给我的说法。在成为猫眼的跟队记者后,他有不少时间都花在路上,唯独挤出一些时间来整理完成自己的报道。我们在看完球赛后决定买周边的热狗来吃,挤满满满的黄芥末酱,味道还算不赖。我打开笔记本,向他询问事先准备的问题(采访过程中不小心一滴芥末酱滴到了笔记本封面上,我还清理了好一会)。
这份职业绝大多数时间,Schwarz都在采访别球,而很少成为被采访的对象。但他掌握相应的技巧,总是能够直接而稳定地回答我的采访问题。这使得我们的进展很快,也很有趣。


Q1:开场热身的第一个热身问题,请用三个词来形容自己!
Schwarz:慢热、理性、细致

Q2:跟队记者这份工作,在休赛期的时候能够做些什么?我觉得这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尽管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呆在一块,但现在随着离联赛周期越来越近,你是否也会开始记录猫眼们在这段时间的变化和情况?他们最近过得怎么样了?
Schwarz:跟队记者的工作周期跟队伍还是比较类似的,毕竟每一场比赛我们都是全程在场;所以休赛期,当队圆们开始假期我一般也会去休个假,然后等到他们重新归队合练的时候再投入工作。至于每一名球圆休赛期里面的新闻我一般不会去深究,交给别的同行吧。当然,按我个人的习惯,我一般会花上点时间整理过去一个赛季的采访稿件和相关数据,做一期总结性的专栏。
现在的话,他们在封闭集训,感觉今年好像格外重视。等下次公开新闻发布会才能见到他们吧。也挺奇怪的,以前有这种事很少把我排除在外,可能确实今年有啥重大战术变动,不太方便透露。
Q3:你觉得是跟队记者这个“身份”决定了你们和其他职业媒体人间的视角不同吗?做媒体人的一个好处是在于可以无多顾虑地来进行评论和批评,但跟队记者不行,你们被限制在只能进行对自己主队的报道。那么做跟队记者的优势在哪?
Schwarz:视角的话还好吧,只不过在你产出的内容里面不能表现出来,自己私下里面看比赛可能还是会从多个角度来品味。跟队记者的工作就是要去发掘一些自己主队可能不那么明显的细节和情感,并且把好的那部分传递给粉丝们。在这份工作里面你会对自己的主队有一个相当透彻且全面的了解,你会发现运动圆除了场上表现出来的成绩,数据,悲喜之外还有着很多让他们看起来和普通人不那么遥远的细节,就是指和观看比赛的“我们”一样的一些东西,这是我最享受的部分。
Q4:在采访时,你是一个提问者;但在写作时,你是一个叙事者。你怎么看在这份职业中的一个问题:你需要尽可能客观和尖锐,但人总是有感情的。在你看来:一篇有采访者个人色彩鲜明的采访是一篇好的采访么?
Schwarz:从职业的角度来说,不是,但我想在某些时刻读者也能够理解一些颇具个人情绪的东西夹杂在报道之中。熟悉我的读者应该知道,在猫眼的重大比赛之前,或者是关键胜利之后,我的刊物会有那么一些个人情感,比如ML2021以及M1S3的收官战赛前,ML2021沙地拉力赛后,你会在这些东西里面看到可能不那么客观的我,但我想大部分读者会喜欢这样,在生死时刻来临前或者酣畅淋漓的胜利之后,真实的情感会引起大家的共鸣。

Q5:衔接上一个问题,你的问话技巧通常是在哪里学到的?让人坦诚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不简单,在采访时,你往往能够你想要得到的。但在仔细观察后,你是否有某一刻觉得:实际情况可能不是这样的,比如一个脆弱的人实际在伪装坚强。在得出了这样截然不同的结果后,你会想要报道什么?是你的推断,还是他的说法?
Schwarz:其实我的话术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在每一届赛事紧锣密鼓的采访之中我会时不时翻出之前比赛的旧稿整理整理,然后反思一下自己在有些问题上是不是可以设计的更好一点,更刁钻一点;同时我也看很多同行的报道,我总能从他们那里得到灵感。
第二个问题,如果出现那样的情况,作为记者来说,我不能把我的主观推测写进我的报道里面,所以我只会记录真实的情况,然后让读者来做判断。当然,我可能会在这里加入一些细节描写,因为这也是我看到的事实,并不违背记者这份工作的本职。
Q6:你和猫眼在休息时会一起做些什么?比如扑克游戏或者电玩?
Schwarz:感觉他们对比较时兴的竞技类游戏都不太感冒,Yellow Eye和Cyan Eye有时候会陪我玩这个,但大部分时候我们还是喜欢坐下来玩一些桌游。White Eye和Red Eye一般会热衷于拉上队圆出去团建。
Q7:因为赛事的推进速度之快,需要的报道更新速度也是同步的。如何在短时间内做出采访和专栏报道?你的经验是什么。
Schwarz:在熟悉了跟队记者的工作之后你会发现其实每场比赛能够被拿出来深究的点相对固定,这样在观看比赛的时候我就已经为接下来的采访想好了问题,并且对他可能的回答还要再去想点追问。提前准备好,做起来就轻车熟路了。
Q8:继续来谈猫眼,你如何看待队伍中潜在的资源竞争问题。在M1赛场上Red Eye的表现自然毋庸置疑,但在联赛中Blue Eye一直是表现更为夸张的那个。极需在一个糟糕的M1赛季后证明自己的Yellow Eye、径赛方面优势的Green Eye、以及需要场次来展示自己能力的Cyan Eye。在有限的出场时间中,猫眼本赛季是否会复刻早期的“造星战术”,将Red Eye的资源无限放大。这对队伍更衣室的氛围有何影响?你又是如何看待队伍中拥有“巨星”这个问题的?
Schwarz:资源的倾斜是严重打破队内平衡的选择,做出这样的决定就一定会承担巨大的风险。如果队伍成绩不佳,那么这样的倾斜将成为最危险的导火索。当然,我认为猫眼并不担心这一点,他们相信自己的队长,而他们的队长也一次次带他们走向胜利。只要猫眼还在不断的拿到好成绩,更衣室就不会对这样的安排有什么挑剔。一个团队的成功需要每个人发挥自己的长处,而我觉得猫眼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出色,这也是他们稳步上升的原因。
队内有值得信任的巨星自然是好事,这使得你的战术安排变的相对容易,你只需要在关键的比赛派他上场,他就能带回你想要的结果。猫眼是幸运的,我们在联赛里有副队长Blue Eye,M1里有队长Red Eye,他们出场的比赛总是令人安心。
Q9:你觉得在这项运动中,评论家、跟队记者和撰稿圆们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Schwarz:给喜欢细品精彩对局的观众们一个讨论的窗口。
Q10:你是个体育爱好者,这也是你从事这份职业的原因之一。但你对自己在赛场上的表现有信心么?比如,你觉得自己可以在某项联赛项目中取得成绩。
Schwarz:挺没信心的,感觉自己不太适合联赛里面那些项目。真要说的话,可能碰撞或者足球是我相对擅长一丢丢的比赛。

Q11:你觉得在竞技体育中压力是来自于“需要取得成功”更多些,还是说“需要保持成功”更多些?猫眼现在更偏向于那种类型,或者说,刚好卡在中间?
Schwarz:后者吧,向成功进发的路上你始终是作为一个挑战者的身份,而保持成功则是你站在顶峰面对其他队伍的挑战,压力会大不少。猫眼的话,分成两块来看,ML方面我们依旧在努力去取得成功,去站上最终的领奖台;M1我们毫无疑问是这个项目的统治者,我们只用了两个赛季就拿到了历史第一的位置。
Q12:你觉得自己身上最“异类”的地方是什么?
Schwarz:对于喜欢的事情会异常的执着吧。从事这项工作将近两年,见过不少同事因为阅读量或者现实生活的原因退出,我可能就不那么看重数据,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Q13:在社区里面和其他记者交换情报,维持人际关系是一门必要的功课。你对如今的跟队记者计划发展有什么好的看法么?我知道这项工作在初期实际充满困难,记者们并没有太多的创作激情,社区也缺乏一定的凝集力。是你的推进让实际的发展越来越好,在此过程中你做为印象深刻的改变是什么?你又是怎么做到的?
Schwarz:跟队记者这个事情我一直在努力完善,我的希望就是能有更多热爱比赛本身的观众可以在有时间有兴趣的前提下参与到我们的创作中来。因为毕竟这个只是大家的一个爱好,不是什么强制性的东西,可能往下接着走也就只能做好自己,看看能不能让更多人看到并且喜欢上这项工作吧。
说到改变那肯定还是官方重视程度的一个转变,官方开始鼓励这种创作的话,写作的动力自然也就更足了。我自己的话,可能就是投入了更多的时间,花更多的精力去发现优秀的专栏作者,并把个体捏合在一起。
(P.S:在这里打个小广告——ML22要来了,欢迎更多的跟队记者加入呀!)

Q14:你个人觉得弹珠联赛中最有吸引力的项目是什么?每个体育迷都有自己的想法,是纯粹的竞速,力量,还是诸如战术类的赛事?现场观看一场比赛,周边的氛围会对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Schwarz:我还是比较喜欢速度与技术的结合,像是沙地拉力和M1类型的比赛,比如马拉松、小轮车之类的。我喜欢在现场观看的时候完全投入进去,融入身边猫眼粉丝的狂欢,这样能获得最好的观赛体验,也让之后的采访更有代入感。
Q15:在经历了这么多期的内容创作中,你是否发现这份工作中存在的某种相似的地方:就是你能问的问题实际上在类别上已经问的差不多了。如何规避内容上的相似和重复,并从中找到新的乐趣和持之以恒的动力?
Schwarz:这是每个跟队记者在工作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就我个人经历而言这也很可能成为新从业者放弃这项使命的原因。一般碰到这种情况我会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调整问题的表现形式,就是可能不那么直截了当的问同一个问题,而是根据采访对象过往的回答,得出一些个性化的提问方式,比如可能想要得到的回答是类似的,上一次我直接去问,下一次我就会用上一次他的回答里面提到的一些东西去cue他,引导他做出回应。
当热,这不是长久之策,就算梗套梗一路套下去也总有尽头,那么就需要记者去深挖比赛细节,通俗一点就是多拐一个弯。一开始从事这项工作,我们可能停留于,只对自己看到的比赛内容提问,不会去细想这个比赛内容可能潜藏着的意义,比如有关队内关系啊,球圆比赛特点啊之类的东西,但当你开始往更深层次考虑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东西很有意思,你的采访也就能不断的给读者提供新的品味比赛的角度。这也是从一个刚上手的小白记者往更尖锐更敏感更职业化的记者转变的一个过程。


采访者:周末
采访对象:Schwarz
审核/修改/编辑:沃.夏.硕德
(刊于《白板》,2022年10月6号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