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史图馆】莫高窟飞天娘化史(上)

2018-02-25 01:13 作者:史图馆  | 我要投稿
  • 本期作者: 菱形社会主义路灯|专栏编辑:拓拓

  • 本文为史图馆专栏约稿,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史图馆立场无关。

飞天是佛教的天部诸神之一,一般认为是天龙八部中的紧那罗(音乐天)和乾闼婆(香音神)。随着佛教传入中国,飞天也在中国落土生根,却也表现出了极为独特的女性化的过程:从一开始十六国时期粗犷的男性飞天,到北朝时期男女莫辨、阴柔化的飞天,再到隋至初唐时期明显女性化的飞天,最后在盛唐时期完全地变成了女性天人。这一过程颇为值得细究和玩味。更因为莫高窟的飞天形象艺术成就最高,演化的过程最为完整,本文首先将浅探莫高窟飞天形象的女性化演变过程,然后探究这一变化背后的根源。


一、粗犷的十六国时期飞天

十六国时期,是莫高窟最早一批洞窟开凿的时期,也即是石窟寺艺术刚刚从西域传到河西地区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莫高窟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域艺术和汉文化的双重影响。而且,统治河西地区的北凉政权,其统治者为北方胡族,更导致了来自西域的影响占据上风。对于飞天来说,就是使得飞天的整体塑造以粗犷健硕为特点,且大多是男性。

北凉政权

这一时期的莫高窟飞天,上身赤裸,下身短裙。袒露出来的上身是略显僵硬的胸肌,双手干瘦细长,面目粗犷,且有胡髭,体现出极为强烈的男性特征。但正如学者所说,“十六国时期的敦煌飞天(如275窟佛传与佛本生故事画中的天人、天女形象),仍采用西域重色晕染法,身体多呈V形,四肢动作僵直,一条飘带从两肩绕过双臂垂下,动势较弱;上身赤裸,下身则由短裙向长裙过渡。”[1]这一时期的飞天,已经出现了女性化的苗头,不仅动作趋于阴柔化,连服装也更加趋于女性化,至少开始穿上女装,而且是长裙。可以说,哪怕是在最具男性特征的十六国时期,莫高窟的飞天就已经有了女性化的倾向,这一倾向也在后来的北朝石窟壁画中的飞天得到了证实。

图一 北凉 莫高窟272窟


二、渐趋阴柔化的北朝飞天

到了北朝时期,飞天的形象较十六国时期更为阴柔化,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化的特征越加地明显。由于受到更深层面上的汉化,也即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粗犷的西域画风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具中国特色和审美的魏晋画法。

北魏政权

在画法和风格的转变中,飞天的身形和姿态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北魏初期,飞天的造型尚与十六国时期的造型差别不大,但到了北魏后期,与十六国相比,飞天已经具备了更多更明显的女性特征。“北魏早期的飞天(如254窟中心柱佛龛内的四身飞天)在姿势、动态上变化不大……北魏晚期到西魏的敦煌飞天形象有了较显著的变化。由于受到以龙门、巩县石窟为代表的中原风格的影响,受到道教及‘魏晋风度’审美情趣的影响,同时又受到南朝画风的影响,飞天身体变得苗条以至于过分修长,眉目清秀,身着长袍大袖以表现飘逸,显示出强烈的动感与生机,往往产生满壁生风的效果。”[2]

图二 北魏第254窟飞天

到了西魏北周时期,由于当时统治凉州地区的是宇文家族,统治集团是汉化不深的、残留有大量鲜卑胡风的关陇贵族集团,加上与西域交往密切,通好西域,导致飞天的形象出现了一定的“复古”,比如说出现了一些完全赤裸的男性飞天,画风也重新变得粗犷起来。“在故事画与飞天中,出现了五岳朝拱,‘面短而艳’的人物形象,并逐渐代替了流行一时‘秀骨清像’。”[3]但从总体数量上来说,仍是具有女性化特征的飞天居多;从姿态上来说,这一时期的飞天的姿势也更加的妩媚柔婉;从身形来看,中性天人的女性化特征更为明显,比如一些飞天袒露的胸脯不再是死板僵硬的胸肌,而有柔和化的倾向。总之,这一时期的飞天形象,实际上仍然在女性化,女性化的进程并没有被打断,只是有所减缓。

图三 北周428窟飞天


三、女性化占上风的隋代飞天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了隋政权,不久就统一了全国。尽管隋朝国祚不长,只有37年,但统治者虔信佛教,因此大力开凿石窟,在敦煌莫高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隋代也因此成为飞天形象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正是在这一个时期,飞天的女性化特征正式占了上风。

短促的隋朝,对于飞天形象的演变却十分重要

从姿态上,隋代飞天动作婀娜,时常弯曲着身体,宛若无骨。从衣物上说,飞天的裙子已经变为腰裙、罗裙。飞天下身“多腰裹长裙,腰部常系腰裙,腰裙长度到臀部,也有双层腰裙并在腰前系以长腰带,腰带系成蝴蝶结或扣状隋代裙长及脚踩,露双足,裙身贴体,后逐渐加长,裙身变宽变肥,遮住双足,面料上出现团花纹样。”[4]如果说北朝时期飞天的裙装尚且可以说是受到西域胡风影响的男子装束,隋代飞天的裙装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男子所穿的。从脸型体征来看,飞天的脸型由小字脸向丰腴圆润的圆脸转变,体型修长,肩宽腰细,五指纤细,削肩,越发地像是世俗的贵妇。即使个别飞天面带蝌蚪状胡髭,但是在整体特征都是女性的情况下,只显得俏皮可爱,并未颠覆人对于这一飞天形象偏向女性的观感。

图四 隋427窟持花飞天

总之,隋代的飞天,大多已是女性的飞天。尽管出于礼教和惯俗的考虑,可能保留了一些男性的特征,但是与十六国时期粗犷的飞天,已经是大相径庭了。


图片来源:

图一:蒋英:《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飞天造像风格的演变》,《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5月,第43页。

图二:孙立婷:《四至九世纪莫高窟壁画中的四种飞天图式及其来源》,《美与时代》,2016年07期,第47页。

图三:敦煌研究院编:《敦煌》,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73页。

图四:敦煌研究院编:《敦煌》,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95页。

注释:

[1]王玉芳:《“飞天”的中国之路》,《读者欣赏(理论版)》,2011年01期,第60页。

[2]王玉芳:《“飞天”的中国之路》,《读者欣赏(理论版)》,2011年01期,第61页。

[3]敦煌研究院编:《敦煌》,段文杰:《敦煌壁画的内容与风格》,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2页。

[4]马文娟:《敦煌隋唐壁画中飞天服饰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华大学,2007年2月,第30页。


【史图馆】莫高窟飞天娘化史(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