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虫记·普格·螺髻山·20180923 (3)


比较典型的斑螟,图中的个体斑纹比较模糊,可能是因为太老了。
本种的属名在近期内有所变动,国内的资料已经更正。

这是个比较普通的苔螟种类,前翅斑纹花里胡哨,文献描述也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
这种斑驳的外形是在拟态地衣或裸露的岩石。如果身处合适的背景,苔螟真的可以光学隐身。

本种的花纹就简单多了,相应的,伪装水平也会差一点。
上述两种都是国内分布较广且较常见的苔螟。

草螟亚科大多数种类都在拟态枯草,本种模仿的是被霉菌感染的枯草。前翅的前缘有不太明显的金色部分,下唇须的形态与草螟属有所不同。

常见的水螟,最明显的特征是前翅的“目”形斑纹。不同地区出产的个体之间颜色的深浅有变化,图中的个体颜色较深。

体型很小的野螟,触须有一个明显的折痕。
记录不多,可能是因为长得不太显眼。

万万没想到,还能看见我没记录过的切叶野螟。
本种相比于其他切叶野螟,斑纹较少,有时容易与其他属的一些种类混淆。
尤其是掉毛比较严重的个体。

不太像野螟的野螟,前翅过于狭长。
禾本科牧草的害虫,理论上说也能以农作物为食,但是目前没有明显危害作物的记录。

另一种造型奇怪的野螟,后翅被前翅覆盖。前翅有类似夜蛾科的环纹和肾纹。不过小蛾类和大蛾类的区别比较明显,一般不容易搞错。

形态多变的种类,后翅有两个白斑。本种在四川西部比较常见,我在绵阳做灯诱的时候记录过很多。

资料很少的尺蛾,印度也有记录,但他们好像鉴定错了。
看起来跟尾尺蛾属有点像,但是尾尺蛾的黑纹是纵向的。

存疑,角度很不对劲,但我身高不够,只有这个角度。
它的气质跟我之前见过的截翅尺蛾不太一样,所以很有可能出错。

我查了很长时间的球果尺蛾属,准备放弃的时候,发现它的前翅前缘非同寻常的发达,这不是球果尺蛾的特征。
这个属几乎没有资料,可用的英语资料只有2002年的一篇论文稍有提及,国内可用的资料好像只有中国动物志。考虑到动物志实际上给出了标本照片,我认为资料少的原因是本种确实很不常见。

我还以为是紫线尺蛾属的。
相比于斑纹相似的种,本种的特点是前后翅密布紫红色鳞片,总体来说颜色较深。

常见的雪苔蛾,不同产地个体斑纹的深浅有区别,雌雄斑纹也有不同。
其实跟天目雪苔蛾不太一样。

存疑,与动物志的描述有所不同,但是我在当地见到的同种个体之间变异相当大,由于这些变异都是连续的,我只能按照自己的标准找一个最相似的描述。

常见的林业害虫。在原生林中,其天敌(鸟类、食肉昆虫、寄生蜂等)大量存在,但人工针叶林往往缺乏特定的天敌类群,这使得一些老人工林很容易受到松毛虫的影响。

斑纹极其抽象,笑一笑就好,这要是走一遍检索表,头发都要掉没了。
夜蛾科内像这样的奇葩还有很多。

前翅肾纹后有一个橘黄色的棒状斑,此斑前后均有白斑。
资料不多,香港有图片记录,但是那张照片不是特别清晰。

有点像尺蛾的夜蛾,有很多近缘种。本种前翅接近顶角处的白斑很不明显,据此可以与很多常见的眉夜蛾区分。
其实不区分也可以,眉夜蛾本来都长得差不多。

镰须夜蛾亚科是这个账号的特色,不可不品尝。
如果有人看过我在2016年拍的照片,不难发现,当年没少跟镰须夜蛾较劲,你来我往,十分精彩。

存疑,非常奇怪的幼虫,单眼很大,像叶蜂,但是叶蜂腹部的足应该没有退化。
如有错漏,欢迎指出
最后祝你,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