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大纲》3、前言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78年 仅供学习参考】
前 言
唯物辩证法是彻底的物质一元论
以上两篇论述了唯物辩证法是一门什么性质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有些什么特征,它对无产阶级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它是怎样产生、怎样发展的,以及我们应当以什么态度来学习它等等问题。从本篇起,我们开始论述唯物辩证法这门科学的理论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世界的一般发展规律,很自然地,它首先就要回答世界的本原问题,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对于世界的本原问题,实际上只能有两种回答。一种回答是:世界的本原是意识,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现象都是意识的产物。这是唯心论的回答。另一种回答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现象都是物质的种种形态,连意识也是物质的产物。这是唯物论的回答。如前面两篇分析过的,只有唯物论的回答才是正确的回答。
但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论是有严重缺陷的。就朴素唯物论来说,它的主要缺陷在于直观性、自发性。它的理论基本上不是从实践检验的具体科学成果中总结出来的,而是从对自然现象的笼统观察中猜测出来的。因此,它对唯物论观点的具体论证不能不包含着许多胡说和废话。就形而上学的唯物论来说,它的主要缺陷在于缺乏辩证法。它的结论基本上是从古典力学的成果中概括出来的。它错误地把当时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的观念同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混为一谈,把当时自然科学关于空间和时间的物理特性和几何特性的观念同哲学上的空间、时间的概念混为一谈,把物质的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一种形式;它错误地否认了千差万别的物质形态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否认了物质世界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它对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解释也是肤浅的、不确切的。而无论是朴素唯物论或形而上学唯物论,在说明社会历史现象的时候都陷入了唯心论。旧唯物论的这些严重缺陷,使它们不能对唯物论的基本原则作出科学的、经得起实践考验的证明,在许多方面不能把唯物论贯彻到底。当唯心论用曲解新的科学材料的手法来攻击唯物论的时候,它们就往往无力抵御,要打败仗。
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即辩证法的唯物论,才综合了人类认识史上一切积极成果和各门科学的可靠结论,对世界的本原问题作出了完全科学的回答。它以无可辩驳的巨量科学材料为根据,确切地证明了以下的原理:
(1)物质是世界的唯一本原。世界上除了物质以外什么也没有。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即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无限多样的,物质的物理的或化学的结构是无限复杂的,决不能把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特定的形态或特定的结构。自然科学在物质形态或物质结构方面的任何新发现,决不能改变世界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这个事实,决不能推翻世界的物质性。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运动的形态是无限多样的,决不能把物质的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一种形式或任何一种别的形式。各种运动形态是相互联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整个物质世界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无限发展过程。
(3)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没有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的物质,也没有不以物质为内容的空间和时间。空间和时间的物理特性和几何特性是多种多样的,决不能把它们归结为古典力学或欧几里德几何学所描述的那样一种特性。自然科学在空间和时间的特性方面的任何新发现,决不能推翻空间和时间的客观性。
(4)意识决不是可以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实体,决不是物质世界的创造主。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高度地组织起来了的特殊物质 人的头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现象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意识一点也不能离开物质。意识的存在丝毫不能推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恰好相反,意识本身只能从统一的物质世界的无限发展中才能得到科学的说明。
上述这些,可以归结为两个基本原理:一个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原理,一个是世界的无限发展的原理。用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世界是物质统一体的无限发展过程。
这就是唯物辩证法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根本观点。这是彻底的物质一元论的观点。它完全克服了旧唯物论的片面性和不彻底性,为整个世界提供了一幅严整的科学图画,使唯心论的一切谬说归于破产。
本篇的任务在于论述这个根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