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世界中古史(侯版):日本

2021-04-02 14:15 作者:张念君  | 我要投稿

日本

法国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布洛赫《封建社会》中将中世纪西欧同日本对比的内容,两者大体上的相似之处如下:

①中世纪的西欧和中古日本各自都受到了先进文化的影响。西欧受到罗马文化的影响;日本则受到当时中国文化的影响。

②中世纪的西欧和中古时期的日本又各自保留不少部落制度的残余,并逐渐演化出一些具有某种相似性的制度。如西欧的封臣制和日本的武士制度。西欧有骑士集团,日本有武士集团。

政治线索:

大和国——奈良和平安时期——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战国时代——德川幕府。

与其他古老文明的发源地相比,日本原始社会持续时间长的多。中古时代的日本第一个国家是大和。大和国在公元3世纪后期兴起,首脑称作“天皇”。到公元5世纪大和国基本统一日本。

奈良与平安时代持续时间是710—1192年。710年日本皇室把都城迁至平城京(今奈良),794年又一次迁都到平安京(今京都)。

······看书······

幕府政治:出现的基础是贵族私人大土地制度的发展和武士集团的崛起。

武士集团最初是庄园主的私人武装,后不断发展为以地方豪强为核心力量的军事贵族集团。武士和武士集团的首领(将军)结成一种特别的主从关系(与封君封臣制度类似)。将军有义务保护跟随自己的武士。如果武士没有土地那么将军还可以赐给武士土地。武士要随将军出征打仗、卖命。

日本的武士明显受到儒家“忠信为本”的影响。

幕府建立后,日本最高权力由天皇转移到幕府将军手中。虽然如此幕府将军和手下武士要尊敬天皇,天皇在名义上仍是日本最高权威。

 

经济线索:

大和政权时期基本的社会制度称作“部民制”,传统观点认为部民制就是一种具有日本特色的奴隶制度。

646年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当时的改革派(皇室一部分加上曾在唐朝学习制度典章的人)主张仿效中国隋唐进行制度改革,目的是要建立中央集权制。传统观点:将大化改新视作日本由奴隶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

8世纪大化改新所推行的基本制度开始瓦解,班田制无法维持,贵族私人土地占有制度不断地发展。在此过程中庄园制开始出现。

伴随着庄园制日本社会开始兴起武士集团,武士集团的兴起就使得庄园在司法与行政上成为日益独立的地区,进而导致割据局面。实际上从8世纪末出现的局面说明大化改新仿照隋唐在日本推行的班田制与中央集权制并不能与日本的实际情况相吻合。

13、14世纪日本工商业的发展带来城市的繁荣,而且日本的一些城市也拥有了自治权利。如著名的“堺市”(位于大阪湾),工商业繁荣且拥有自治权利。但总体上看日本的市民力量相对于西欧市民阶层力量相对较弱。虽然日本有一些城市取得了自治,但整体上还是处于封建主的控制之下。

 

 


世界中古史(侯版):日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