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2.4.2 伯恩施坦

2023-05-06 08:11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2、伯恩施坦(公元1850—1923年)


  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右翼首领之一、修正主义的鼻祖。他出身于工人家庭,本人做过银行职员,一八七二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工党[1]。他的世界观始终是资产阶级的,因而终于堕落成无产阶级的叛徒。

  伯恩施坦在早期活动中就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倾向,他在一八七九年发表的《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回顾》一文中,提出工人阶级的政党要吸收“有教养的”、“富有真正仁爱精神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来领导的反动主张,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严厉批判。一八九五年恩格斯逝世后,伯恩施坦发表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文章,公开篡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他赤膊上阵,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猖狂进攻和全面“修正”。

  在哲学方面,伯恩施坦跟在资产阶级教授后面叫嚷:“回到康德去!”[2]他攻击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最致命之点”,“是妨碍对事物进行任何推理正确的考察的陷阱”[3];污蔑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是“夸大”、“片面性”、“独断的措词”、“宿命论音调的句子”[4];反对恩格斯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学说,主张二者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均等的。他公开反对根据客观历史的必然性论证社会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不取决于内在的经济必然性。在他看来,给社会主义提供纯粹唯物主义论据,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如果社会主义是客观的历史必然性,那末社会党的努力”“就是真正的浪费力量”[5]。他胡说,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最恰当的名称”应该是“经济史观”[6]。这说明他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叛徒,并且对革命的辩证法一窍不通。

  在政治经济学方面,他反对马克思的价值论,诬蔑剩余价值论只是一个“假说”,一种“思维的公式”。他拿所谓经济发展中的新材料迷惑群众,否认资本的日益积累和工人阶级的日益贫困,从而否定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

  在政治方面,他鼓吹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主张通过议会斗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他污蔑马克思的暴力革命论是“布朗基主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他提出一个臭名昭著的反动口号:“最终目的算不了什么,运动就是一切”[7]。列宁指出,伯恩施坦的这句话,“要比许多长篇大论更能表明修正主义的实质”。[8]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公开背叛无产阶级,维护德国反动政府的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十分仇视伟大的十月革命和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国家与革命》等著作中,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作了彻底批判。

  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政治性的群众罢工》、《什么是社会主义》等。


注:

[1] 爱森纳赫派。

[2] 《社会主义中的现实因素和空论因素》。

[3] 《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

[4] 《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

[5] 《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

[6] 《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

[7] 转引自《列宁选集》第二卷7页。

[8] 《列宁全集》第十五卷19页。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2.4.2 伯恩施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