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武志红讲心理10-6/1-13/7-11,病态嫉羡/共生分离/高手境界~

2022-04-20 16:22 作者:八戒自由自在  | 我要投稿

哎,学习武老师的视频会上瘾。。。应该是能破除我心中的很多疑问吧,能帮助我更好的睡眠^_^

来吧

不相信世界上有美好存在的人,自然不懂什么是感恩。

课前思考:

我忽然就想到,建立我和你的关系,其实肯定是筛选的,比如这上面讲的这种人,难道也要和TA建立关系吗?人追求的应该是自我的完善吧,对他人,应该可以理解和包容,但肯定不需要都建立联系的——超过几十个就该晕菜了。。。

课中学习:

做了好事反而被反咬一口——所以做好事一定要录音啊,感觉这个陆先生这么机智。。。厄,他是不是之前被人坑过啊。。。反正比较喜欢他^_^

嫉羡心理的人的特征:不管怎样都要抢占自恋高位,哪怕是别人帮了他天大的忙

对待这样的人,纵容只会让他们蹬鼻子上脸。。。

当我看见那些美好的事物,觉得他们高高在上,唤起自己的羞耻,想要占据高位,小时候可能遭遇到这种羞辱,警告自己不要再相信世界美好,也要羞辱对方,让对方也不再美好

还有些碰瓷的老人,他的无力控制感摔倒,要找到一个人去指责

大人冤枉小孩,小孩没有错大人找不到人去责怪,还会失控打小孩,而且自己错了也不会道歉,就是对方太蠢导致自己犯错。。。。

课后思考:

我们不知道遇到的人他曾经经历了什么,他天性里面是不是就比较敏感,或者后天遭到了很多的羞辱,或者全能自恋——所以,帮助人之前先判断一下,一般来说,帮助的心理是我强你弱,所以我能帮你,但是实际上对方是不是弱,愿不愿意接受弱的设定,这个得评估一下

凡事都不是能不假思索的去行动的,自己的全能自恋或精神需求也可能害了自己

学习到新认知了~

来看一下滥好人

课中学习:

发生了很多妈宝男。。。

共生关系只有在婴儿半岁前跟妈妈构建的母婴共同体是正常共生,六个月之后构建的共生关系,都是病态共生

在中国家庭,病态共生非常常见,分为两种,巨婴-圣母,好孩子-好母亲关系

巨婴是主体,圣母在过度牺牲自己,巨婴是个欲壑难填的坏孩子,圣母是宠溺过度的母亲

另一种母亲完全以孩子为中心,道德上无可挑剔,孩子也表现的像个道德模范,这关系里虽然没有绝对中心,但是这里一样存在着对人性的严重压抑,甚至是彻底的阉割

有些人认为只有两个绝对好的人才能解决问题——理想完美

小时候会想跟母亲共生,自己就得做个好孩子,不敢表达一点坏,害怕有一点坏,就会失去母亲的爱,就会永远的失去共生的机会

而这个坏,就是攻击性

有两种母亲会让孩子阉割了攻击性,一种是母亲控制欲很强,道德点高,另一种是母亲非常的虚弱,使孩子不敢表达攻击性

有了坏,关系才能分离

有些人关系拖了很多年都不能分手,哪怕没有感情,因为他表达不了坏,如果想要分离,的确需要发起一些攻击

控制与反击,共生和分离,你们都按照我的来——共生,共生幻想的破灭

共生关系都含有控制,反抗和让对方难受是需要的

大多数共生是孩子最初想建立的——控制,孩子都会经历很多失望——我们永远不可能满足另一个人的所有需求

课后思考:

这里来理解共生和分离,理解很多所谓妈宝男、樊胜美什么的——樊胜美真的广为人知啊,n个人都给我讲过了

共生里面都有一种控制——按照我的来,两个人的思维只能表现出一个一种,或者两个人都压抑了人性——人性里面有善,也有攻击性

所以共生的本质是,个性自由生长的反面——其中一个个性不能自由或者两个个性都不能自由^_^

感觉这像是数学题

表达出攻击性,表达出反抗,挣脱控制——这是我们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都需要去做的

所以有句话叫,一个巴掌拍不响,一段不好的关系,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原来就是这个意思啊^_^,感觉又学到了,真开心~

哈哈,来get下真正的鸡汤和毒鸡汤的区别

课前思考:

难道这三点是,感觉、真实和热爱?^_^

课中学习:

高手是怎样炼成的。。。艾玛,又是一篇知识含量极高的课啊。。。

来吧~

每件事情都有其本质,对这个本质有没有感知——不是那么复杂,比如说,好不好吃,好不好看,能不能打交道。。。。

看别人怎么说选出来好的——这就是普通人的境界。。。

从小就知道怎么能聚拢人气召集大家,能敏感感知到别人是否认可她,也能够让别人认可她

高手的境界:感知颗粒度、关键性细节、过程主义还是结果主义

普通人看大概,高手看细致,神人看的非常细腻——比如赛车手的感知

感知颗粒度变细的时候,就变得笃定,缺少感知度的时候缺少把握感,总是在焦虑——我把握住这件事情了吗?也就是无法建立很深度的关系

在感知颗粒度细的领域,会有自信,相信只是需要时间,自己一定能做得到

关键性细节,跟事无巨细强迫症不同,这种抓不住重点,然后陷入细节非常抓狂,这就是只是在学习方式,但抓不住本质,也会变得很焦虑

而抓住关键性细节的人,他们有感觉的时候,心是安定的,不焦虑不乱,越是关键的时候,越是笃定,就越安静

比如那个打网球的书,不要在意正确的姿势,去注意那个网球,当你全神贯注的时候,甚至能看到网球的纹路,时空会发生变化

高手说,细节决定成败,啊!!!!!!我要用一排感叹号PS,艾玛,细节决定成败这个鸡汤真的很多年,我现在才get,原来是关键性细节,原来是这些有感知的领域颗粒度上的细,而且还是本质相关的重点关键细!!!!而不是每天注重细节QAQ。。。。我真的要哀悼。。。。忍不住在这里抓狂呐喊。。。。

放弃各种各样的假设和预判,和这件事情建立了关系,关系越深,感知颗粒度就越发生变化

所谓的潜能,未必是潜能,可能是从小到大练出来的

普通人特别关注,什么时候结果出来呢,什么时候能考第一名呢。。QAQ膝盖中了一万箭

总是在想,什么时候能如愿以偿,什么时候愿望实现

高手一旦开始做事情,就进入了过程主义,会忘掉结果和目标,全情投入过程,完全活在当下

如果注意力在结果上,那么对方只是个工具,就只是想在对方身上实现你的结果,这时候你就是自恋状态,假如你能建立关系,你能感知对方的存在,你就能不着急,关键在于更多的了解这个事情,碰触这个事情的本身,结果会自动浮现

高手是过程主义者,普通人是目标主义者,而神人就是完全的活在当下,结果不结果的没结果没关系,越是能投入,感知越敏锐,感知颗粒度越细

容忍模糊的能力,把注意力只是放在和你的关系上,至于到底会生出什么结果出来,不知道,这种时候反而是有创造性的,如果你总是说,我知道事情会怎样发展,当你自恋的时候,你就不可能有创造力,只有我没有你怎么创造力呢

一万小时定律。。。。但是有人很短时间就成为高手

如果你能在一件事情上有很深的高质量的心流体验,这时候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很快的成为高手

普通人,不断的投入,感知从最初的1分,有了心流体验,感知颗粒度变成0.1分,再投入不断的锤炼,颗粒度变成0.01

需要时间和耐心

课后思考:

艾玛,这又是一个想要标重点的课。。。。

我想,高手的重点,感知颗粒度,关注过程,关键性细节,其实再抽取,其实有一个关键,就是热爱投入,做的时候就很喜欢很热爱,要什么结果。。。。比如我其实写这些文的时候,我当然每天都看一下阅读数据。。。但是也只是看一眼,我在这过程中就收获了非常多,内心变得宽广丰盛。。。

当热爱投入的多了,会变得专业,知道本质核心在哪里——比如我学习的多了,我会知道自己的关键点,如何能开始和持续的学习——真的一定要搞清楚不放过——心里有疑惑想搞清楚,想讨论,想发散的时候,如果都不能,而是为了看完一本书或一节课。。。。那就会堵上很多问题,好像自己的内心空间都被堵光了,没有路了,不能呼吸了,没法继续了。。。

但如果耐心,想要抓住的都不放过,都搞明白,应该要总结的时候——就做应该的事情,绝不跳过,就这样,就能持续,不会停止

而感知颗粒度,不确定,我能感知自己在get的是不是真正的本质,能感知要点背后的要点,能感知出自己问题真正的就在这里,现在我能很多的感知自己情绪的变化心情的变化哪里能解决哪里有真正的答案。。。我变得有耐心。。。

关键性细节,那就是真正的本质要点吧,我在上班工作这件事情上建立了一点感知,越笃定什么的——我觉得用不了太久了,我会能够不知道结果但知道方向没错

容忍模糊。。。其实这在性格分析上应该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我本来就觉得确定性让人窒息,但是我绝对不去搞有风险的不确定性,已经能预判结果不好的,就不用去撞墙了吧

喜欢啊太喜欢武老师的课了,每天都像挖矿^_^

搜高手境界的图片时搜到了金毛狮王屠龙刀——那些武功高手听风辩位——这感知颗粒度啊。。。

取个境界吧^_^

over~~

武志红讲心理10-6/1-13/7-11,病态嫉羡/共生分离/高手境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