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春节档¦ 影片积压与观众观影习惯

2023作为疫情爆发后第三年,之于整个电影环境个人认为,2023春节还是体现着“影视寒冬”所留下的两个创伤:影片积压 和 观影习惯改变 一、影片积压 其实这个问题最早在2020春节档电影集体撤档时就有业内人士提出,这次《中国乒乓》春节紧急撤档再再再次突显了这个问题(这已不是该电影第一次改档了,其实2022年跳票至今仍未定档的电影还有很多)。按理分析,中国电影应该在前两年的“恢复”中将这个问题解决,但其实经历了“影院不安全不能看”“影片质量太差不想看”等等后,影片积压的影响早已延伸出了更多的问题:如大改行业的映前宣传模式,各个影片突发预告光速定档,如电影上映后出现出了更多的恶性竞争...... 换个角度,影片积压对观众来说理应是好的,政治课本上说:当商品供大于求,形成对买方有利的市场。但电影行业实则不然,个人根据近几年走进院线的观影总结 第一,宣传周期的缩短大大降低观众的观影热情,不仅影迷们接收到的信息少需要主动去查,而且宣发组为了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宣传目的,各种虚假炒作、货不对板、宣传与电影内容出入太大的案例参差不穷,近年来十分严重。以上情况对于路人观众十分不友好,例子太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第二,电影方经受了影视寒冬的亏损后急于回本盈利,出现了更多的反常操作甚至不良竞争,实际上观众在这样的情况下买票走进电影院看到佳片的概率无明显提升,也没有明显得到更好的观影体验。如今年春节档《流浪地球2》《无名》《深海》都在抢IMAX的放映场次(这类电影专门为IAMX版发行与制作,它们值得),但却被《满江红》莫名其妙地占有大部分的黄金时间段和场次。 二、观影习惯改变 先上一组数据,{历年春节档观影人数} 2018年 1.45亿人次 2019年 1.32亿人次 2021年 1.60亿人次 2022年 1.14亿人次 2023年 1.29亿人次 疫情过后有起有落,只能说今年春节档比去年好,但其实还需要加很多很多把劲。当然,观众的观影习惯是一个很大的讨论范畴,比如它还包括观众一年当中走进电影院的次数、对电影相关信息的关注程度、以及其它娱乐方式的选择、电影知识的普及等等 这里再提一组数据,{春节档只看1部影片的观众占比} 2018年 81.2% 2019年 81.6% 2021年 84.0% 2022年 86.3 % 2023年 86.3% 不难发现春节档只挑一部影片去观看的观众非常多,且这个比例呈上升趋势。也这解释了为什么在“百合齐放”“分道赛跑”的春节档下(其实各种档期都是如此),每一部影片都要拼了命地力争第一压过对方,我们的电影市场从来就不是公平的,这由我们观众的基础盘决定。 而影视寒冬最大的伤害就是改变了观众的观影习惯,改变了电影市场的基本盘。观影习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电影院关门和大量无诚意之作上映是表面,更深的是挫败了观众对电影的热情与兴趣,加之疫情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娱乐方式,消费有了更多的选择,看电影不再成为人们观念中性价比较高的活动(用钱换取精神的愉悦与丰富)。 大家有没有察觉身边以下情况越来越多: 我们外出玩乐不再想到电影院,我们茶余饭后不再讨论电影的上映,我们也不再讨论有无大荧幕的必要,我们不再注重电影的背景而在意有哪些演员参演,我们观影不再细心地挑选所要看电影......普通观众对电影的态度真的改变了许多,或许是因为太久没走进电影院了,或许是对国产电影失去了耐心,又或许是遭受到了来自世界与钱包的暴击...... 总之,我们的观影习惯,大抵是变了 ——最后的分割线—— 2023年春节档仍然是影视寒冬的缩影,新病旧患依旧存在在那儿,只要能遇到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实属不易,且看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