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旧文回顾】京剧“四大名旦”的来历(刘东升)

2023-02-05 23:56 作者:秋思听戏  | 我要投稿


图片
(后)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 、(前)程砚秋


清代乾隆年以后,古老的昆腔因“曲高和寡”和其它各种原因而日趋衰落,到了民国15年前后(20年代)更每况愈下,益发出现了“门庭冷落车马稀”的不景气局面。而此时,“善取百腔之长”的皮簧腔(京剧),迅速崛起于京都舞台,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一时出现了“自有皮黄百不如,徽汉昆高尽删除”的空前局面。因受观众欢迎,故尔学唱皮簧的人也就与日俱增。据当时《戏剧月刊》载称,这期间“戏班如林,名伶云集,角逐争胜之风极盛”。演员们为了生存而各极其殊的竞争形势,推动了京剧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京剧艺术的繁荣。拿旦角行当为例,在激烈的艺术角逐局势下,1929年梅兰芳率先奇峰下突以深厚的艺术造诣,雄踞京都艺坛,成为“广大同业仰望而敬佩的圭皋”,接着尚小云、程砚秋相继崛起,京剧界进而出现了声望相埒的“三大名旦”鼎足之势。后来唱梆子的荀慧生(白牡丹),也于19岁那年改唱京剧,并成就斐然,观众中顿时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崇拜者群,并号称“白党”(即白牡丹派),此时又产生了京剧“四大名旦”的称号,且以成名先后排列次序为,“梅,尚,程,荀四大名旦。”


1931年,由刘豁公主编,上海大东书局出版的《戏剧月刊》上公开号召读者来投票选举皮簧名伶,并以“天资、嗓音、字眼、腔调、台容、身段、台步、表情、武艺、新戏、旧戏,昆戏、品德”等栏目让读者评选打分。选举结果是,梅兰芳获1230分,程砚秋获1220分,荀慧生获1210分;尚小云获1140分。从此社会上便出现了为人公允的四大名旦”排次先后,即:梅、程、荀、尚,并一直沿续到今天未辍。这就是中国戏曲史上誉贯盈寰的京剧“四大名旦”的来历。


【刘东升,1994年《戏曲艺术》】

【旧文回顾】京剧“四大名旦”的来历(刘东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