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随笔-我们为什么喜欢悲剧?

2022-02-05 22:45 作者:度光Yimi  | 我要投稿

悲剧作为一种表达美的艺术载体,其内容往往蕴含着人与环境的冲突,不可违抗的宿命。既然悲剧总是描写悲伤与绝望,那我们为什么喜欢悲剧呢?悲剧这一艺术载体,能够流传至今的原因是什么?

1.文学作品中的悲剧总是带有一种疏离感,使我们得以一种旁观者的身份去欣赏悲剧。

文学作品中的悲剧总是以奇幻的设定、朦胧的表达、已经逝去的历史等,拉开故事与读者身处的现实世界的距离。

例如童话《快乐王子》以“在一座城市”开头,并不具体交代故事的发生地,模糊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且本文中富有童趣色彩的设定同样暗示了这是现实中不会发生的事情。

将读者拒绝在故事的门外,能够避免勾起读者在现实生活中的悲伤的回忆,过度的与故事中那种强大的、不可逃离的绝望与悲痛共情,无心欣赏眼前的戏剧。这是我们为什么能够欣赏悲剧的前提。

2.悲剧是因为让我们多余的欲望、对他人施虐的恶意得以发泄出来,所以才被人喜爱的吗?我认为不是。我们欣赏的并不是作品中痛苦的情节,而是欣赏主人公在面对巨大的无法抗拒的命运时,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的精神。我们为悲剧而哭泣,并不是悲剧勾起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痛苦的回忆,而是我们被主人公所表达出的难言的神性的美所震撼。

不顾逻辑地肆意描写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分离、角色的死亡的所谓“悲剧”,净是些绝望的情绪,没有最后的升华,没有表达出神性的美,这样的悲剧并没有得到群众的自发的广泛的传播。

而流传至今的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其典型人物必定有种“神性的光辉”。(这种神不是指宗教意义上的神,而是集合了人类至今所有对美好的期望的一种概念。)

3.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悲剧“激起怜悯和恐惧,从而使他们得到净化”。然而我认为真正净化这些负面情绪的不是悲剧本身,而是上文提到的“神性的美”。是这种美净化了我们,刺激了我们的大脑产生催产素,使我们产生平静愉悦的感觉。

正如上文提到,单纯的绝望并没有得到群众自发的广泛的传播,反倒是借悲伤的内容映衬世间美好的作品历经时光磨练仍熠熠生辉。

4.相较于其他艺术载体,悲剧展现的戏剧冲突更为强烈,更容易通过矛盾冲突体现时代特征和人物性格。如过山车一般张弛有度的情节内容能够更强烈地刺激大脑。其刺激能使戏剧形象更容易烙印在人们的记忆里,人们能够更容易的想起剧中的细节、人物的性格,为戏剧带来了广泛传播的契机。

悲剧带来的震撼人心的美,那种震撼的感觉将会更为长久地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人生短暂,但如果能借助作品,让自己的名字随作品一同在人类知识的星河中奔涌,命运与共,那也是一件极为浪漫的事情啊。


哲学随笔-我们为什么喜欢悲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