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看显微镜下的大明一些想说的话
最近看了显微镜下的大明,前期几乎没有宣发和热度的剧。因为前期看了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以及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对明朝的历史产生了一些兴趣,于是抽空追完了这部剧(其实每天踩点等更新doge)。实际上相比于情情爱爱的肥皂剧和通篇家长里短的国产伦理剧抑或是现在流水线生产的古偶仙侠,历史剧是很难拍的正确甚至是出彩,其中涉及的礼仪服饰,官职称谓,甚至说话的语气在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由于我在这方面不属于专业,便在此不做过多的评价,只是单纯的说说我的感受。该剧是根据小说改编,我并没有看过原著,因此只说剧版。该剧的历史背景是明朝万历年间,距离诡异的万历十五年差不多还有10年的光景。从整体上来说这个时期的万历还是励精图治,勤勉政务的形象,一代首辅张居正也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其威望朝野上下无人不晓,明朝在经过严党几十年的摧残后在这个时期得到喘息,可以说一切事务都在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前代首辅徐阶隐忍数十年终于利用嘉靖皇帝扳倒严党,功成身退,而接下来高拱和张居正开展了激烈的夺权斗争,最终张居正取得了这场较量的最终胜利。剧中所涉及的人丁丝绢案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展的。以前阅历尚浅,总认为这个世界非黑即百,好人就是绝对的好,坏人就是绝对的坏。可是好与坏之间又拿什么标准来衡量呢?剧中的人物便是如此,即使是站在主角的对立面也不能说是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发点和立场,都有自己要为之守护的东西。一生勤勉朴素的任主簿,为了自己的子民不均摊税负,即使知道人丁丝绢税不对,也要跳出来反对。同阳县令邓知县,最开始的时候也是想做一名为百姓办事的好官,可是身不由己,身为流官的他以一己之力却也无法与当地手下官吏抗衡,只能在无奈的妥协与退让中拼尽全力守护住心中那簇火苗。即使是站在主角一边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量,帮助彻查人丁丝绢对他们来说都有利可图,有的为了功名,有的为了仕途,不为一己私利只为造福百姓的质朴之人是没有的,人性是复杂但是你又不能否认这种复杂会带来好处,一个双赢得局面对双方来说何乐而不为?说完了对以上人物的一些思考,我要来讲讲记忆深刻的一些历史小细节,学了好久的中国法制史,看到主角讲述一条鞭法和官守官解制的时候 DNA狠狠的动了,在此之前中国的税收是征收实物税的,在这种情况下征税过程中可操作性非常大,征收者的主观意志对于税收数目有很大的影响,不得不说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将百姓实物税都折成了可计量的白银,控制了税收的损耗,减少了官员暗箱操作的空间,所有税收都以白银来代替也规范了国家得税收制度;其次是关于明朝的死刑复奏制度,在大结局中兵备道马文才私自决定斩杀老帅,方知县和马文才的对话让我的DNA又动了,马文才对于老帅的定罪属于十恶不赦中的一类,一般死刑犯问斩都在秋后,犯十恶不赦的罪名绝不待时,也即死刑立即执行,可即便如此还是需要刑部审判,大理寺复核,然后报皇帝批准,这个过程体现了慎刑慎罚的思想,马文才私自斩杀的行为显然违法了明朝的死刑复奏制度,属于越权行为。其实关于还原历史的地方剧中还有很多体现,我就不一一列举啦,喜欢明朝历史得小伙伴可以一看,入股不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