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蓝关古道:偶遇“文公庙”

2022-09-09 10:32 作者:申威隆l关中拍客  | 我要投稿

2018年1月2日,在西峡县住了一晚,清晨出发返回陕西。顺着312国道,一路向西北,经过商南县、丹凤县和商洛市,在黑龙口镇驶入101省道,翻越秦岭山,进入蓝田县,来到蓝关古道的流峪河谷段——

 

这里是西安和商洛两市的交界地,也是丹江水的源头,以及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区。顺着蜿蜒盘旋的公路,翻越秦岭分水岭的时候,天上飘下了零星的雪花,让我想起了唐代文学家韩愈,他曾经在这里感叹道:“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继续向北,驶下秦岭的分水岭,进入流峪河上游谷地,经过韩家坪村之后,路边突然出现一座简陋的大门,上面写着“文公庙”三个红色的大字。这位“文公”是谁呢?

 

我怀着这样的疑问,穿过大门,拾阶而上,准备前往庙中一看。两侧树木茂密,周围杂草丛生,好像很长时间都没有人来过。以为还要走很远,但是转过一个弯儿,一圈围墙出现在台阶的尽头,原来已经快到了!旁边的树杈上,悬挂着五颜六色的飘带,远远看去跟垃圾似的。

 

登上顶端的台基,可以看到两座小庙,它们的外观完全一样,红色的砖体、白色的墙壁、灰色的屋顶、黄色的窗棱。脱胎于普通民居,不仅节省建筑成本,而且相对比较接地气,乃当下农村典型的小庙风格。

 

两座小庙,一上一下,下方的一座坐西朝东,上方的一座坐北朝南,错落有致,和而不同。虽然小庙的年代并不久远,但是在青山的映衬下,巧妙利用这里的地形,使得它们显得格外有意境。

 

小庙旁边的树干上,都是信众捆绑的红绸子,就连门口的石狮也被包裹得严严实实,可以想见这座小庙在当地百姓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但是,进入庙内,光线极暗,其中的雕塑被玻璃罩着,根本看不清楚……


站在庙外的平台上,周围景色尽收眼底,流峪河向北流去,公路临着河流修建,蜿蜒盘旋在山谷之中。千年前蓝关的景象,或许就是这个样子吧?我又想起了韩愈,突然意识到他的谥号为“文”,所以世人又称他为“韩文公”,所谓的“文公”应该就是韩愈吧?

 

唐元和十四年 (819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法门寺的真身宝塔中,将所谓的释迦牟尼佛的一节指骨迎入长安供奉,并送往各大寺庙,让百姓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过分信佛的情景,便写下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迎接佛骨,指责信佛对国家毫无益处。

皇帝大怒,要杀韩愈,经过裴度等人说情,最后把他贬为潮州刺史,要求立即上路,迅速离开长安。潮州在广东的东部,距离长安千里之遥,韩愈独自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之时,他的妻儿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赶到。因此,他写下这首著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蓝关古道:偶遇“文公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