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州人物第27期】河南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餐厅创始人——侯秉辰

2019-07-18 12:23 作者:中州网  | 我要投稿


人物介绍

侯秉辰,男,汉族。1990年12月出生。河南焦作人。

中原豫善房(河南省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餐厅)创始人。河南大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

人物经历

2010年出国留学,在澳洲悉尼大学攻读金融学学士学位。2013年学成回国。之后在北京工作。

2015年第一次创业。创办罗萨意式餐厅,2016年下半年创业失败,损失三百万元左右。

2016年下半年第二次创业,创办河南大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2018年初完成500万元天使轮融资。

2019年4月左右将完成Pre-A轮融资。目前“大圣文化传媒”公司正蓬勃发展。

人物采访

中州人物:您在“大圣传媒”之前还做过什么工作吗?

侯秉辰:第一次创业做了四家西餐厅,罗萨意式餐厅。首次创业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包括团队的问题、资金的问题、定位不清晰的问题,很多原因糅合到一起,第一次创业算是失败了,赔了三四百万左右,那次我们摔得还是挺疼的。

中州人物:从西餐厅跨到做非遗产业链,跨度还是挺大的。您怎么会想到创办“大圣传媒”?

侯秉辰:第一次创业失败后,想从餐饮行业爬起来的话,一定要转型。首先方向就要改变。中餐的市场比西餐大很多,所以决定要做中餐。当时河南缺少很有代表性餐厅,就想到做豫菜餐厅,这是最初的初衷点。在(第二次)创业初期的时候,吸取第一次创业失败的教训,不能靠自己和朋友投资,(如果失败)这摔得是很疼的。当时互联网金融思维对我的影响力是比较大的,就想到和资本结合。但互联网的思维或者资本的思维是不认可你做一个餐厅的,而是认可做一个产业、或者有爆发点的事业。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把初衷的想法进行放大。我们为什么不能做一个代表河南文化特色的产业链出来?我们进行了一些头脑风暴,见了不少的人去碰撞我们的思路。最后整理思路,加上本身自己的一些想法,整个非遗产业链的思路就基本成型了。

中州人物:“大圣文化传媒”的主要业务是“非遗文化产业链”,请问您构想的“非遗产业链”具体包括什么?如何实现?

侯秉辰:非遗产业链计划通过三大步实现。第一步是通过《匠心·传承》纪录片对河南的非遗传承人和非遗项目深入的挖掘、包装、宣传,通过传媒的方式进行整合。比较幸运的是这个项目上报之后得到了河南省文化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第二步就是运营和发展好非遗餐厅,因为餐厅是非遗文化的聚合呈现。第三步是以餐厅为主IP,打造大平台进行销售。在线上有天猫、京东的专卖店;线下有非遗餐厅,也会在机场、高铁站之类的场地开设非遗衍生产品专卖店。

中州人物:非遗纪录片《匠心·传承》拍摄的进展如何?

侯秉辰:这个片子已经剪好了,在餐厅开业之前会进行播放。餐厅开业的时候就开始播花絮,之后就是一集一集播。

中州人物:在拍摄过程中给您印象最深的“非遗传承人”和“非遗文化”是什么?

侯秉辰:有些传承人将非遗项目发展得很好,让我为他们感到自豪。比如高水旺老师把唐三彩从陪葬品打造成艺术品。他们靠自己的能力将(非遗项目的)企业做得很好。非遗项目已经做成企业了,他们的孩子也在学这个,这种(非遗项目)就不愁传承。但是同时也会为他们感到担忧。近些年来,整个工艺品的销量在断崖式地下跌,接下来他们要面对如何打开市场的问题。这样反而给我们一个合作的机会,我们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双方共同融合发展。

还有一类是让我们比较感动的传承人。武陟油茶的传承人郭宏禄老师讲他的这个创业经历时就流泪了。他年轻时为了做油茶,卖了房子和家当,地也卖了,很多家人反对。老爷子讲的创业经历让我首先是很感动,另外我很有共鸣,因为我也经历过资金困难甚至倒闭的问题。他们通过创业,磨练摔打出来之后将企业做的越来越好。

第三类让我们感到心酸的传承人。怀梆戏的传承人赵玉清老师在和我们沟通的时候,首提到她年轻的时候学戏是为了糊口,抗日战争的时期她经历过的家庭变故,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了一波三折的事情,到现在她还在为怀邦戏的发展做贡献,但是却没有人接班。赵老师其实是很典型的中国文艺人的浓缩。所以接下来如何让这类项目传承下去,那不能仅仅靠70后、80后,更要靠90后去完成。聊完之后,我们觉得我们做的这个事情很有意义。

中州人物:如今市面上关于非遗文化的纪录片越来越多,如《匠心》等,咱们这个片子内容的特色是什么?这部纪录片在营销和宣传上有创新之处吗?

侯秉辰:我们拍的是河南本地的非遗项目,这本身就是内容上的特色。河南的非遗项目是全国最多的,光国家级的就有二三百项。全国很多有名的项目都在河南,像钧瓷、豫剧。

市面上有很多非遗纪录片,而且他们投资很大,所以从片子的营销和宣传上来说,我们的优势不是很明显。但是,我们立刻会有落地的实体项目跟进。非遗餐厅是片子内容的聚合式的呈现,这是和别的纪录片走的不一样的路线。第二个是我们是有官媒在支持,现在和报业集团、大象融媒的合作就比较多,他们会以官方的方式向河南的百姓甚至在全国范围内推非遗项目。除了官方宣传,我们的自媒体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中州人物:餐厅参考的非遗文化具体有什么?

侯秉辰:非遗餐厅是纪录片内容的集中呈现。我们计划通过视觉、听觉、嗅觉三个方面展示非遗文化。从视觉方面来说,通过硬装和软装把河南的传统工艺品进行融合。比如木门上的年画是木板年画,餐厅的灯是洛阳宫灯、焦作龙凤灯等,钧瓷、汝瓷也会有专门的板块进行展示。我们还有一个舞台,把很多的文艺类的非遗项目比如影戏、坠子进行融合,仅文艺表演一类就有20个节目,每天会有不一样的传承人表演不同的节目,一般是在就餐热点的时候进行表演。在上午的空档期,我们也会将场地提供给文艺爱好者组织的小剧团,或者民间的剧团剧院。餐厅至少有100道非遗特色菜品,能给消费者提供非常好的服务。

中州人物:餐厅的产品有什么特点和优势?

侯秉辰:我们知道能和文化接触的区域有博物馆、会所、文化产业园等,但那些(区域)不能让更多的人对文化进行更深度的体验。餐厅典型的特色是让普通人通过体验式的消费深入接触和感受非遗文化。我们的餐厅有三大核心优势,第一,百位非遗传承人的融合店。第二,我们是官方唯一认可的代表河南非遗文化的餐厅。第三,小小的餐厅后有将近20个企业家和行业的精英参与众筹,这20个企业家和精英共同为餐厅助力,让我们发展非遗文化,河南省没有第二家这样的餐厅。

中州人物:针对的客户群体是什么?餐厅的人均消费大概是多少?

侯秉辰:首先,这个餐厅很重要的受众人群是年轻人。我们不觉得年轻人不愿意接受河南文化的。国家已经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转化为提高全民文化素养的阶段,年轻人有接受非遗文化的基础。至少我们公司的这几十个年轻人对餐厅的期待度是非常高的。第二是有情怀的中年人,或者老年人。既然是河南特色菜,那么就可能会出现有老家的菜肴,或者小时候吃过的菜。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来河南出差、旅游、探亲的外地人。这样的话如果有一家餐厅能够代表河南文化,那将是他们(用餐)的首选。我们想通过非遗餐厅向外地顾客展示悠久的河南文化。餐厅产品的人均价格在70 元左右。

中州人物:如何推广非遗餐厅?

侯秉辰:第一,(餐厅设在郑州)大卫城这个地方就是优势之一,(我们可以)借助大品牌去推我们的品牌。第二,餐厅开业后,我们会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官媒主要是从非遗传承这个角度进行宣传。第三,通过其他媒体,使用资金去做宣传。

中州人物:公司未来的发展可能有什么风险,需要如何规避?

侯秉辰:整个文化产业近些年来一直向好发展,这绝对是个趋势,就看哪家公司能够把它(文化产业)做得好、做得大、做得强。对于我们公司的话,我们会遇到很多风险,第一关于餐厅的运营风险,第二个资本能否对接上。第三个是对整个运营团队的考验。如果团队强大的话,能够把这个事情有机会做成。

作者:付梦园


【中州人物第27期】河南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餐厅创始人——侯秉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