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碳中和系列6——汽车企业碳中和应对建议之二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汽车行业碳中和系列的第五部分:汽车企业碳中和应对建议之一
今天和大家分享第六部分:汽车企业碳中和应对建议之二
1、定市场目标
2、定工厂目标
3、定产品目标
4、汽车全产业链低碳资源整合
1、定市场目标
交通领域碳中和对产品的选择:不同交通方式碳排放差异巨大,公共交通及绿电电动车单位周转量碳排放极小,而摩托车、火电电动车、燃油车单位周转量碳排放值较高;公路运输的单位周转量碳排放高于水路运输和铁路运输5-6倍。
数据来源: 《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研究报告(2021) 》强化减排情景
交通领域碳中和对产品的选择:纯电动汽车的减排空间还在不断增大。
数据来源: 《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研究报告(2021) 》强化减排情景
2、定工厂目标
工业领域碳达峰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工业领域碳达峰总体思路:在经济发展(“两个一百年”目标)和碳减排(“双碳”目标)这两个“天花板” 限制之下,要求组织层面做到强度总量双控,以强度为主、总量为辅。
汽车企业碳达峰规划:企业是否达峰主要面临的是来自地方政府达峰压力的传导(国有企业还要来自国资委关于率先 碳达峰、碳中和的考核要求),因此企业必须以实现产量增长与碳排放增长脱钩的方式进行规划。
工业碳达峰对于汽车行业要求:为实现工业碳达峰的目标,汽车制造业将面临碳排放强度下降指标,在“十四五”期间,汽车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需较2020年水平下降20%,“十五五”期间,汽车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需较2020年水平下 降37%。
3、定产品目标
汽车产品低碳规划:汽车产品方面的压力主要来自于碳强度的竞争,包括国内碳强度政策要求、出口产品碳强度政策要求等,主要对标对象为国内政策节点、欧盟情景、欧盟相关法规节点。规划以企业产品线为维度进行。
产品碳足迹竞争:自下而上,可以看到各类材料、能源、产品的碳排放强度现状以及预测未来的趋势走向
4、汽车全产业链低碳资源整合
根据规划对象的变化,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案选择,建设“汽车全产业链低碳技术库”,尽快抢占低碳供给资源。
快车通道:
在公众号发送以下关键字可以查看相关系列的内容:
国际碳市场
中国碳市场
碳中和
碳交易
碳资产
碳计量
碳排放
林业碳汇
绿色金融
CCER
ESG
CCUS
锂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