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爱吃甜食?不但会胖,还会让你更抑郁!

2023-01-30 20:40 作者:积极心理学实践基地  | 我要投稿

年初的时候我发过一篇推文,是我对自己进行了一周简单观察之后的总结。

新年寄语:比起培养和巩固好习惯,这些坏习惯更要改掉啊!

这次观察的主要目的是找出自己身上不易察觉的一些坏习惯。就这么大致地主动觉察了一周后我发现,自己至少有20多个不良习惯,从那以后,我就刻意地去避免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虽然很多坏习惯的改正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而在与诸多坏习惯的对抗过程中,与甜食的对抗是最困难的。每逢过年我们回老家,公婆和爸妈知道我和两个小孩子都喜欢吃零食,尤其是对巧克力、开心果之类的毫无抵抗力,因此他们都会特意给我们准备很多。比如今年回家,婆家早就给我们准备好了一大袋零食。

开始两天我没忍住,吃了一些,等我开始记录和察觉坏习惯时,我就减少了吃零食的次数。

因此,当我们初五回到居住的城市之后,我发现今年准备的这些零食还剩下不少,尤其是往年很快就会被我吃光光的巧克力,今年竟然意外地还剩了一大半,而且被吃掉的一小半里,绝大部分还是我两娃以及其他一些来家里做客的客人家孩子给吃光的。我仔细地回想了一下,今年我在婆家待了将近8天,但是这8天里我自己吃掉的巧克力,不到10颗。

比起以往每天几十几十颗的吃,八天只吃掉几颗,简直要喜极而泣了!

我想,就算未来我只改掉爱吃甜食这一个坏习惯,这为期一周的观察都是有意义的。既然取得了一些进步,那么为了将来取得更多的进步,我必须要进行一下复盘。

我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今年我不再那么疯狂地爱吃甜食了呢?可能是自己刻意地觉察了自己的感受。但其实,更值得探索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之前我无法克制零食的诱惑呢?

原因可能是自己存在情绪上的问题。

从什么时候开始养成的爱吃甜食的习惯,我已经记不太清了。但我非常清楚地记得,我是在看了一篇讲述“吃巧克力能够让我们更快乐”的文章之后才爱上吃巧克力的。

我在农村长大,一直到上大学之前都没吃过巧克力,巧克力似乎是突然来到我的生活里的。虽然巧克力的香甜可口是吸引人类吃掉它们的主要因素,但其实,人类背后不易被察觉的心理需求:想要变得快乐起来,才是让人爱上甜食的真正原因。

我之前并未意识到自己有这样的心理需求,可想而知,我这个吃甜食的习惯养成过程很有可能遵循这样的模式:

心情不好——想要变得开心——看到巧克力——(想法:吃巧克力会让人变开心)——吃!

经过十几年的强化,这个习惯就根深蒂固了下来。现在回想起来,20多岁之后,我确实有一段时间很难控制情绪,从而经常摄入零食,这期间体重就一直在上涨、皮肤也不停爆痘。这些年里遇到了积极心理学之后,我的正面情绪应该是在上升的,通过努力,我还养成了每天晨间运动的习惯,只是这几年体重一直下不去不说,皮肤冒痘痘一直在困扰着我。通过这一周的记录我才知道,原来是嗜甜这个习惯在抵消着我的锻炼成果。

后来我才发现,吃巧克力等甜食,根本就不能让我们变得开心!那篇文章一定是哪个无良广告商发的!

巧克力中的成分确实能够让人在摄入巧克力之后的一个较短时间里变得开心起来,甜食几乎都有这个效果。但是,这一切都是暂时的,甜食的兴奋和愉悦作用,最多只能维持半个小时,就像人们普遍认为吸烟会减缓焦虑和压力、咖啡有提神醒脑的效果一样,这些作用都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它们对人身体的益处甚至不能抵消产生的副作用。

我特意去搜了一下文献,其中这篇2017年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的研究:《甜食和糖,常见精神障碍和抑郁症的糖摄入:Whitehall II研究的前瞻性发现 》引起了我的注意:

研究结论认为:甜食/饮料等的糖分摄入对长期的心理健康有不利作用,较低的糖分摄入可能与更好的心理健康相关。这就解释了为何当初我心情不好的时候酷爱甜食。这两者其实是一个相互加强的关系:心情不好加重我的嗜甜行为,而嗜甜行为又加重我的不快乐水平,这不就是进入了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嘛!

即使不看文献,单凭我们对生活的观察,我们也很容易理解为何甜食会让人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你想啊,一个喜欢吃甜食又心情老不好的人,他很有可能就会变得越来越胖,肥胖不仅让我们更难喜欢自己,还让我们受到刻板印象的威胁,最终不就是遭遇到更多的坏运吗?心情怎么好得起来呢?

现在我发现我的娃们也部分地延续了我的饮食习惯,他们也爱吃巧克力,我公婆准备的一大袋巧克力里,很多都是他们两个吃掉的。幸好我及时察觉了这一点,希望从现在开始引导,还不算太晚。

我深知改正一个坏习惯是极不容易的,甜食有时候就像烟瘾一样难戒。不过,觉察就是改变的开始啊!


搜索微信公众号“积极微习惯”,传递积极心理学的力量!

爱吃甜食?不但会胖,还会让你更抑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