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巴尔干金曲背景大百科【13】:巴尔干民族的再度奋起: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④

2022-05-24 06:38 作者:近卫掷弹骑兵官  | 我要投稿


            塞尔维亚和黑山方面

黑山人进攻德契奇要塞
奥斯曼帝国的旗帜被交到黑山国王尼古拉一世的手中

        塞尔维亚军也同时开始对奥斯曼的西部军区的主力部队采取行动,这些军队在诺维帕扎尔、科索沃和马其顿北部和东部。战略上,塞尔维亚部队被分为四个独立集团:贾沃尔和伊巴尔部队,他们对新帕扎尔的奥斯曼军队采取行动;第三军,对科索沃的奥斯曼军队采取行动;第一军,对马其顿北部的奥斯曼军队采取行动;第二军,从保加利亚出发后,再对马其顿东部的奥斯曼军队采取行动。

        预计决定性的战斗将在马其顿北部的奥夫切波尔平原进行,奥斯曼帝国瓦尔达军团的主力部队预计将集中在那里。

        塞尔维亚最高指挥部的计划是由三支塞尔维亚集团军推进包围并摧毁该地区的瓦尔达军团,第一军从北面推进(沿弗拉涅-库马诺沃-奥夫切波尔一线),第二军从东面推进(沿克里瓦帕兰卡-克拉托沃-奥夫切波尔一线),第三军从西北面推进(沿普里什蒂纳-斯科普里-奥夫切波尔一线)。

        主攻任务交给了第一军,第二军预计将切断瓦尔达军团的退路,并在必要时攻击其后方和右翼。第三军将占领科索沃,并在必要时协助第一军攻击瓦尔达军团的左翼和后方。贾沃尔和伊巴尔部队在计划中的作用不大,预计将确保诺维帕扎尔的桑贾克,并在第三军南下后,就需要接手他们的阵地。

黑山炮兵在进攻贝拉内时的进行渡河行动
达尼洛王储参观黑山的一个炮兵阵地

        塞尔维亚军队在普特尼克将军,后来的元帅和塞尔维亚的一战名将的领导下,在瓦尔达马其顿取得了三次决定性的胜利,这是塞尔维亚人在战争中的主要目标,他们有效地摧毁了该地区的奥斯曼军,并征服了北马其顿。

        此外,塞尔维亚人还帮助黑山人拿下了桑扎克,并派出两个师前往了阿德里安堡围城战援助保加利亚人。

        马其顿的最后一场战役是莫纳斯提尔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奥斯曼帝国瓦尔达军团的残部被迫撤退到阿尔巴尼亚中部。战斗结束后,塞尔维亚总理帕西奇要求普特尼克将军参加争夺塞萨洛尼基的比赛。普特尼克拒绝了,他率领着部队投向了西部,转向了阿尔巴尼亚,因为在他看来,希腊和保加利亚之间要是为了争夺塞萨洛尼基而打响战争的话,会大大有助于塞尔维亚自身对于马季顿当地的领土扩张计划。

        在大国施加的压力下,塞尔维亚人开始从阿尔巴尼亚北部和桑扎克撤出,但留下了他们的重炮部队,以帮助黑山人继续围攻什科达尔。1913年4月23日,斯库台的守军因为饥饿而被迫投降。

          奥斯曼帝国战败的原因

        1912年秋季奥斯曼帝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奥斯曼政府决定对巴尔干联盟1912年10月15日的最后通牒作出的回应,在10月1日下令的动员工作仅部分完成的情况下宣战。

        宣战期间,巴尔干地区的58万奥斯曼士兵面对巴尔干联盟的91.2万士兵。糟糕的路况,加上稀疏的铁路网,导致奥斯曼帝国的动员工作严重滞后,许多指挥官都是新来的,他们在1912年10月1日才被任命。

        土耳其历史学家汉丹-内齐尔写道,当面对巴尔干联盟10月15日的最后通牒时,奥斯曼方面最好的反应是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拖延时间,同时完成动员工作,而不是立即宣战。

        战争部长纳兹姆-帕夏、海军部长马哈茂德-穆赫塔尔-帕夏和奥地利武官约瑟夫-波米安科夫斯基在1912年10月向内阁提交了关于奥斯曼帝国备战情况的过于乐观的报告,并建议奥斯曼帝国军队在敌对行动爆发时立即采取攻势。

        相比之下,许多高级军队指挥官主张在战争开始时采取守势,认为不完整的动员,加上严重的后勤问题,使得采取攻势成为了不可能。

        在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专制和偏执政权下,奥斯曼帝国的军队被禁止进行战演习,因为他们担心这可能是政变的掩护。

        自1908年青年土耳其革命以来的四年里,军队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如何进行大规模演习。1909年和1910年的演习都表明,许多奥斯曼帝国的军官不能有效地调动师和军团等大型部队,科尔马-冯德高兹男爵将军在观看了1909年的战争演习后表示,这一缺陷至少需要五年的训练才能解决。

        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分为两类:正规军部队和后备部队,前者需要在部队里面服役五年,后者是预备役人员,服役七年。后备兵的训练几十年来一直被忽视,1912年在巴尔干的五万后备部队最多只能接受极其初级的训练。

        奥斯曼军队的后勤和医疗服务等支持服务极差。医生严重短缺,没有救护车,担架也很少,为数不多的医疗系完全不足以治疗大量的伤员。大多数伤员因此而伤重不治而亡,这损害了士气。

        特别是组织不力的运输队效率很低,无法为战场上的部队提供食物或者是其他的不急,这迫使部队不得不从当地村庄征用食物。即使如此,奥斯曼帝国的士兵每天的饮食也低于生存水平,只有90克奶酪和150克肉,但却不得不整天行军,这又导致了不少的士兵病倒,疲惫不堪。

        1912年秋季的大雨使巴尔干半岛的泥路变成了泥潭,这使得向战场上的军队提供弹药极为困难,这导致了前线的持续短缺。

        1908年革命后,奥斯曼帝国的军官队伍变得政治化,许多军官以研究战争为代价投身于政治。 此外,军队的政治化导致其分为多个派别,最明显的是联合与进步委员会的成员和其反对者之间的分歧。此外,奥斯曼帝国的军官队伍被分为Alayli(军士)和Mektepli(军校生)两种,前者是由军士和士兵晋升的,后者是由战争学院毕业的军官。

        在1909年的反革命企图之后,许多Alayli都遭遇到了清洗。军队中的大部分人,即来自安纳托利亚的应征农民,相较于那些军校生而言,他们更适应的是和自己基本上是来自于同一社会环境和阶级的Alayli。

        此外,首次征召非穆斯林的决定意味着1912年没有使用圣战这一奥斯曼军队的传统激励力量,而向奥斯曼人提供建议的德国军事使团的官员认为这对穆族的士气不利。

        1913年5月30日,《伦敦条约》结束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根据停战时的现状,埃内斯-克耶柯伊线以西的所有奥斯曼帝国领土被割让给巴尔干联盟。该条约还宣布阿尔巴尼亚为一个独立国家。被指定用于组建新的阿尔巴尼亚国家的几乎所有领土目前都被塞尔维亚或希腊占领,它们只是不情愿地撤出了军队。

        由于与塞尔维亚在马其顿北部的分割问题上存在未解决的争端,与希腊在马其顿南部的分割问题上存在未解决的争端,保加利亚准备在必要时以武力解决问题,并开始将其部队从东色雷斯转移到有争议的地区。

        不愿屈服于任何压力的希腊和塞尔维亚解决了他们之间的分歧,并于1913年5月1日签署了针对保加利亚的军事联盟,甚至在《伦敦条约》缔结之前。此后不久,又于1913年5月19日/6月1日签订了 "相互友好和保护 "的条约。因此,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场景已经形成。

                          大国

        尽管导致战争的事态发展受到了大国的关注,但它们对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完整达成了官方共识,从而对巴尔干国家发出了严厉的警告。然而,在非官方方面,每个大国都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方式,因为该地区存在着利益冲突。由于共同的官方警告的任何可能的预防作用都被混合的非官方信号所取消,它们未能防止或结束战争。

        ●俄国是建立巴尔干联盟的主要推动者,并将其视为未来对其竞争对手奥匈帝国开战时的一个重要工具。

        ●法国觉得没有准备好在1912年对德国发动战争,采取了强烈反对战争的立场,并坚定地告知其盟友俄国,如果俄国和奥匈帝国之间的潜在冲突是由巴尔干联盟的行动导致的,法国将不会参与。然而,法国未能实现英国参与共同干预以阻止冲突。

        ●大英帝国虽然在官方上是奥斯曼帝国完整性的坚定支持者,但却采取了秘密的外交措施,鼓励希腊加入联盟以抵制俄国的影响。同时,它鼓励保加利亚对色雷斯的渴望,因为英国更希望色雷斯是保加利亚的,而不是俄罗斯的,尽管英国对俄罗斯在那里的扩张作出了保证。

        ●奥匈帝国为退出亚得里亚海而苦苦挣扎,并寻求以奥斯曼帝国为代价在南方扩张的途径,完全反对任何其他国家在该地区的扩张。同时,奥匈帝国也有自己的内部问题,那就是大量的斯拉夫人口反对德国和匈牙利共同控制这个多民族国家的运动。

        塞尔维亚对波斯尼亚的渴望并不是什么秘密,继而被认为是敌人,是俄罗斯阴谋的主要工具,而俄罗斯阴谋的背后是斯拉夫臣民的煽动。然而,奥匈帝国未能获得德国的支持而做出坚定的反应。最初,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告诉奥匈帝国大公弗朗茨-斐迪南,德国准备在任何情况下支持奥匈帝国,甚至不惜发动世界大战,但奥匈帝国犹豫不决。最后,在1912年12月8日的德意志帝国战争委员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德国至少要到1914年中期才会做好战争准备,并将有关说明传给了奥匈帝国。因此,当塞尔维亚人同意奥匈帝国10月18日的最后通牒并从阿尔巴尼亚撤出时,无法采取任何行动。

        已经严重介入奥斯曼帝国内部政治的德意志帝国是反对这场战争的。然而,由于德国看到了奥斯曼帝国解体的必然性,因此德国努力为中央大国赢得保加利亚,这使得德国玩弄了一个想法,即以《圣斯特凡诺条约》的边界,用一个友好的大保加利亚取代巴尔干半岛上的奥斯曼。这是基于保加利亚国王斐迪南的德国血统和他的反俄情绪。最后,当1914年7月塞尔维亚和奥匈帝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再次升温时,塞尔维亚支持的黑手组织暗杀了弗朗茨-斐迪南,没有人对可能发生的冲突有强烈的保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巴尔干金曲背景大百科【13】:巴尔干民族的再度奋起: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