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多数的优秀,其实都是经年累月刻意练习的结果

2020-05-06 12:44 作者:LSmiler  | 我要投稿

又是一篇“常规且乏味”的碎碎念——它没有内涵,只是分享我的思考

我们都知道有1套邪念成为“7宗罪”,同时,不知道是不是曾国藩说的这句“人败皆因懒,事败皆因傲,家败皆因奢”也很值得思考。对于个人而言,懒惰、怠惰乃是成功的最大阻碍,有时我也在想,我们常说的“蠢”,一方面,的确有先天基因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后天的成长环境中缺少一种“思考”的积极性——说白了,还是懒的去想,懒的去做。

我曾经也“拜读”过一些“10天内快速背单词”等书籍,但后来我就意识到这种书只是利用人性中的“速成”来刺激销量(俗称的“骗钱”),也许书的确有效果,但我认为这种“强化记忆”的底层逻辑是有问题的——因为大脑的记忆是会不断迭代,牢记一个单词需要的是反复强化记忆。

以我自己的经验看,想提升英语能力,说到底还是不断练习,看原版书籍、听不带字幕的原版电影(或者带英文字幕的电影)、与英语是母语的人时不时多交流等都是相对更实用的方法。

同时,我们再认真想一想,如果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并不是过于依赖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等),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一门语言其实性价比并不高。毕竟,科技的进步会让常规的跨语言交流不是难事儿。

当然,这并不是让我们放弃学习、追求怠惰的借口,事实上,这么多年的经历,让我意识到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谎言、虚伪和愚蠢。我们的慵懒会让我们以为“别人说的都是对的”,而真正的问题是“别人说的都是对的吗?”

大多数的优秀,其实都是经年累月刻意练习的结果。它的反面则是,大多数的愚笨,其实都是经年累月刻意怠惰的结果。

优秀的维度有很多,比如素养、文笔、成绩、技术等

先来说文笔和技术,这点我想很多创作者都有感触,如果一段时间不码字,提笔之时会难免觉得文思枯竭,碎碎念再差也比只是看零散段子对文字的感知力提升更有帮助;技术也是,不管是PR、PS、AU等常规软件,还是更高级的专业软件,都是需要不断创作才能对软件提升理解,做的烂和完全不做是两种状态。

成绩这种东西则更有代入感,我想,几乎每个学生的周围都有一个每天都和大家疯玩但依旧成绩名列前茅的学霸。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寓言故事,大概是牧羊人和砍柴人聊了一整天,牧羊人看上去什么都没做但依旧收获颇丰,砍柴人却空手而归。学霸是用玩来自我调节和放松,而非学霸则真是把玩当玩,视为“绽放生命的奇迹”。

可能你不曾想过,大多数学霸的优秀除却天赋异禀,也都需要经年累月的刻意练习,也许对方有一套更卓越的“学习思路”(育成逻辑),但真正能运用好这套“秘法”,肯定也是需要大量的练习,由不得一丝慵懒。

素养也是,其实素养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也许是个人的谈吐气质,也许是一个人所透出的思考逻辑。不论如何,个人的素养差,一定是缺少经年累月刻意练习的结果,毕竟,素养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各种强制方式来调整提升的。

我有时觉得身边一些已经为人父母的男男女女,对于自己的幼子幼女缺少管教,美名其曰“自由成长”,甚是愚蠢。熊孩子的出现并非都是幼儿的天性,而是父母本身缺少家教,父母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上一辈的管束,导致过于散漫,这种习性也自然会传递到下一代——其实还是自己缺少独立思考能力,并不知道自己期待下一代应该成长成什么样。

“大多数的优秀,其实都是经年累月刻意练习的结果”只是一个引子,因为背后折射的是“独立思考”,虽然我经常说“你们看我的视频、专栏作品有助于吹牛哔”,但你稍微想一想就知道这是玩笑话,看书、看专栏也好,看视频也好,重点并不在于你看了什么,而在于能否通过你的所见所听去提升你的所思所想

我极端厌恶聒噪,因为噪音会影响思考,但聒噪本身也并不是没有价值,比如,我们可以去分析聒噪生产者的基本属性——样貌、妆容、服饰搭配、口音、家境、工作、子女等,来进行一些深度而冷血的社会学分析,当我们收集的现实样本越多,对人性的洞察力也就越深刻。

所以,你以为曾国芳的《冰鉴》是“麻衣相书”?肯定不是,我们大可以把它视为社会学论文来看。不过,你把《冰鉴》视为奇书、宝典,又显得有点笨。比如,你怎么知道《冰鉴》是曾国藩亲著?《冰鉴》的内容都是对的吗?这本书被吹得这么神,你怎么知道后人在“改编”过程中没有夹带有心思的私货?

很多事儿,或者夸张一点讲,天底下的所有它都有一套逻辑(规律)驱动,自然科学有自然科学规律,人文科学又有人文科学规律,古人说“格物致知”,直白一点就是努力去想且用正确的方法去想,才会有新知。但这种新知,并不是靠着某些热门软件给你推送的“新资讯”就能获得的——扪心自问,那些讯息中的99.99%和你的真实生活有关吗?不过只是在浪费你的时间罢了。

天底下没什么事儿能一蹴而就,踏踏实实做点事儿,远比好高骛远强上1000倍,能装进脑子里的(知识、逻辑)、能握在手里的(技术、资源)、能在胃里好好消化的(实物)等等这些,才是实实在在的。

少玩游戏多读书,少有杂念多思考,虽然短期看没啥屁用,但远期回报还是相对比较高的。

大多数的优秀,其实都是经年累月刻意练习的结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