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 认真的吗
今天去看了,长安三万里。 心路历程 “哇,李白”,"哦,李白",“唉,李白”。 怎么说呢,我书读的不多,但是李白这个形象也太恶心人了吧,预告里面的李白是李白所有的高光时刻。 这个电影我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就是他是通过高适的回忆来写李白的。 这个回忆这个高适的回忆让我觉得高适这个人也不是什么特别好的朋友。 在高适的回忆里面,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在高适的回忆里面,李白只有一个高光的时刻,就是初遇的时候。 但是初一的时候我都不觉得很高光,因为初一的时候李白是因为误会他是一个盗贼,然后产生了交集。 之后的李白具体表现为就是情绪不稳定,嗯,动不动就喝酒,去这里喝去那里喝。 虽然他在这个过程中也做了两首诗,但是展现李白就是通过哈哈哈和喝酒来展现的。 在这个里面李白对高士李白的朋友很多,也他也不是特别在意高适。 整个李白最后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还喜欢酗酒,然后身体最后也不好了。还要高适老给他擦屁股,就是这样一个人。 然后这个人物形象的建立是通过高适的回忆产生的。 高适还觉得李白是他最好的朋友。 想问就是为什么你的朋友,你的好朋友会是这样一个形象,就是你对他来说也不重要,然后他本身也是一个这样特别喜欢酗酒,可能唯一值得称赞的就是他有才华,就是他有失才,也不能说他有才华。 高适的回忆中呢,他是他自己是一个就是特别能体会到民生疾苦的人。 高适的回忆总结的来说,就是这样的,他回忆他自己是一个特别体验,民生疾苦,人生起起落落,最后还特别齐的人,然后李白是一个一直下降的人生,然后最后还要他给他擦屁股的人。 那就是按照这样的回回义来说,就是大家都不会和这样的人做朋友吧,那高适也不是一个什么好朋友。 在你的回忆里面你的好朋友会是这个样子吗?就是遇到的时候高光,其他时候都是落落落,然后还喜欢喝酒什么的。 是这样的,不会是这样的,那都不是真正的朋友。电影给我呈现的就是这样,就是标识和李白都是真正的朋友,高适通过回忆李白的不好各种缺点来展现自己的好。 这点就让我非常难受。 然后再就是他的剧情,总之就是想让人睡觉。 他这个写这个电影,他写唐朝写的时间跨度很长,从高是年轻到年老到年迈这个时候。但是都没有给人什么特别的记忆点。 我就是看到后面我也不知道他编剧到底是想讲李白还是想讲高适,或者是说这两个人物都想讲,还想讲他们的兄弟情。 看兄弟情在我这里,反正已经否了。 在看就是人物刻画。如果这个不是糕,是个人的回忆的话,高是高是这个人还是刻画的还算行。 这李白呢,可能会写诗,除了会写诗,其他一无是处的疯子。 嗯,不管从个人情感上还来说,还是从剧情方面来说,我看到李白这个人物形象我都是很难受的。 你把它写成一个嗜酒的疯子。做啥啥不行,有事找朋友。真的让人很难受。 历史人物祝他可以符合史实,但是你这个人物啊,你只写他写了一首诗啊,没有过程没有怎么写的,而没有心路历程就突然就写出来了,觉得so easy是吧?其实喝酒这个事情他就一直都有,他一直还有傻乐,还有情绪不稳定。 重要的一点,李白这个人物通过和高适的对比,写出了李白这个人物都不懂民生疾苦,只有他的功名利禄,他每天都在花天酒地,每天都是借酒浇愁,都看不到百姓的苦。 你说编剧是在写高适吧,但是高适的故事他又相当的少,剧本里的高适这个人物他没有什么可读性。高适本身这个人物就是很收敛的人物,以他本身的性格就造就了他,不可能做什么很出格的事情。这样的话,高适就是他不可能成为一个抓住人眼球的人物。 我就觉得编剧在写什么再写啊,高适真的很受委屈。 总的来说,我看这个电影的感受就是难受,而且无聊。高适和李白这个人这两个人物形象没有相互成就,反而在相互拖累。剧情非常散,想让人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