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老师的赏曲记录(1996-2002)
向日葵老师姓王,是天津的一位小学英语教师,向日葵是他的网名。他自90年代末喜爱曲艺,那时正是天津曲艺演出市场红火的年代,当时涌现了一大批出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曲艺观众,王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
那时他进出各大曲艺演出场所,记录下了当时演出的情况,近来找王老师把曲艺的部分翻拍了一下,我再做一下文字整理,传流百年,也是一个很好的史料。
从这些记录中,可以发现,随着顾曲阅历的提升,他逐渐地倾向于去听民营团的演出,而且从开始的听整场,后来开始逐渐地“赶场”,或是听半场、挑着听。这种现象应该在当时同龄观众中并不是个例,说白了耳朵“刁”了,哈哈。
这些记录可以与之前所发过的西瓜青青女士和陈祖荫先生的赏曲记录结合起来看,便是一部天津民营曲艺团体的历史。
90年代末至00年代初是天津民营曲艺演出最红火的时期,后来随着很多老艺人、老演员离开舞台,观众群也日渐萎缩,到08年左右,演出频度比较高(每周能演6场)的民营曲艺团体仅剩雅盛、振北两家,这时正是我开始进园子听曲艺的时间点,记得那时园子里青年观众是少得可怜的,确实如果从自90年代末一路走过来的青年观众的角度,当时的状态确实是没什么可看的,因此青年观众在当时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又过了几年,雅盛、振北也相继土崩瓦解了。
而这两年青年观众又多了起来,这是让人没有想到的,看未来会如何发展吧,希望曲艺的常态化业务演出能够多陪伴我们一些年。

1996.11.9,天津老曲艺家艺术团,中国大戏院
这一场只记录了演员的名字,王老师说这是他第一次看曲艺,还什么都不懂,当日演出的情况除了宋东安的节目之外,其他的也没有印象了。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懵懂的时期,等到懂了的时候,发现自己错过了太多。

1998.12.3,白派京韵大鼓专场,中华曲苑
王老师说他是从这个时候才开始入迷的

1999.2.9,天津市曲艺团青年队,中华曲苑

1999.2.19,天津市曲艺团青年队,中华曲苑
能注意到杨菲这时候还在天津市曲艺团

1999.3.1,天津市曲艺团京韵大鼓专场,中华曲苑
天津观众太喜欢京韵了,那个时候就经常搞京韵专场,能注意到减了一个节目,平时是8个节目,京韵专场只有7个节目,返场肯定比较多


1999.4.18,天津市曲艺团鼓曲队,中华曲苑
天津观众管这个队俗称叫老年队,与青年队相对,夺笋呐

1999.8.7,京韵大鼓专场,名流茶馆
没想到关黄对刀这个节目还有人在演
陆倚琴拿丑末寅初攒底,有些不厚道了,那时候她才65岁,听另外一位朋友念叨,那天很多老头儿在骂街……

1999.8.28,京韵大鼓专场,名流茶馆

1999.9.12,民族曲艺团,老鸟市茶园
周玉兰这个时候还在唱本功单弦,骆派京韵大鼓是后改的
小岚云晚年的力作逼上梁山,自她之后只有康俊英和孔晓萌演出过,康如今已经年迈,孔晓萌大概也不太可能再恢复这个曲目了

1999.9.25,天津市曲艺团庆祝建国五十周年优秀节目展演,中国大戏院
都是代表性曲目,亦或是拿过奖的作品,如《春来了》《美穗子(将军的情怀)》《二泉映月》《长江第一漂》。

1999.10.3,民族曲艺团,老鸟市茶园

1999.10.4,京韵大鼓专场,名流茶馆

1999.12.17,庆祝振北曲艺团建团京韵大鼓专场,中华曲苑
在这之前,振北曲艺团还有一个初创时期,只是还没开始叫振北这个名字,大约有一年的时间,详见振北曲艺团那篇文章: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2045196。
原民族曲艺团的底角马慕荣自此加入振北,就基本没在别的团演过,直至2018年振北倒闭。

2000.6.11,天津市曲艺团青年队,中华曲苑
名次排位上,四小名旦已经形成了

2000.6.25,民族曲艺团,老鸟市茶园

2000.7.9,名流曲艺团,名流茶馆
这个基本就算是雅盛的前身了

2000.7.25,振北曲艺团,老鸟市茶园
振北成立后初期外聘演员还比较多,几年后就以那几位自己培养的幼儿园老师为主了

2000.10.2,京韵大鼓专场,名流茶馆

2000.10.10,第十一届津门曲荟——新星风采专场,中国大戏院
攒底节目,虫合 虫合……

2000.12.2,民族曲艺团,老鸟市茶园
梁淑华在曲校的时候除了天津时调之外还学过单弦,可惜单弦没有留下什么资料

2001.2.24,亮点来了,打这儿开始,开始有赶场的情况了,先去市团老年队看个前半场(王老师说他主要听梁润珠),然后去长寿园,听陈玉华、廉月儒

2001.3.4,振北曲艺团,长寿园
振北曲艺团这时期好像哪儿都去,除了自己的明月茶楼之外,其他园子如长寿园、老鸟市、中华曲苑也都演过

2001.3.8,依然是赶场,先在老鸟市听民族,然后去长寿园听了陈玉华和廉月儒

2001.3.17,依然是赶场,先听了名流的前半场,然后去老鸟市听了振北的后半场

2001.3.24,振北曲艺团,老鸟市茶园
谭静,马慕荣的徒弟
韩桂芬,英台抗婚,我也听她返过,有花篮的时候爱返这个,就是良小楼那个英台哭坟
刘金乐,刘派京东大鼓,后来英年早逝了
马慕荣,全本愚公移山,现在虽然还在舞台上,可是垂垂老矣,肯定是唱不动了,以后也没够呛能有人拿得起来了,市团演员都流行把智叟那落码掉,其实那落是最能体现愚公精神的

2001.4.7,天津市曲艺团鼓曲队,中华曲苑

2001.3.31,振北曲艺团,老鸟市茶园
三马同台

2001.4.6,长寿曲艺团,长寿园
这往后开始挑着听了,演着半截才进场,只听半场
刘金乐还能唱单弦呢
廉月儒的武十回共四本,探兄、挑帘、托兆、杀嫂

2001.4.8/14/15/22,以上4天都是只看了部分节目,挑着看的,比如市团青年队四小名旦
明月茶楼用歌舞厅的票,挺有意思
南阳关这个节目,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马希英能演,古城会、百山图也是

2001.4.24/27,这两天依然是挑着看的
单弦徐母骂曹带训子,我很喜欢这个节目,听过廉月儒的弟子房桂萍的演唱

2001.5.12,连赶三场
市团老年队只听一个开场的梁润珠,然后去老鸟市听一会儿振北,然后奔长寿园听廉月儒的底。哎呀,想想就刺激,过瘾。
2001.5.4/5/7,这三天都是只听了部分节目
廉月儒的白帝城,是她独有的节目,她的学生杨林继承了下来

时间不详,这应该是四天的记录
民族曲艺团、弘扬曲艺团都在老鸟市茶园演出,这个时候名流曲艺团的演员阵容基本就是后来十年间雅盛的主力演员了

2002.1.3,长寿曲艺团,长寿园
李树盛的庞统献计我也赶上过一次,真是什么活都有啊

2001.8.6,名流曲艺团,名流茶馆
梁妮娜印象挺深,后来在鱼龙百戏打过擂,声音很好听
刘秀英和王莹在后来在雅盛倒底演了很长时间

日期不详,弘扬曲艺团建团,老鸟市茶园
前边已经有弘扬曲艺团的记录了,可能是顺序有点问题吧
这个团存续的时间不是很长,大概有两三年?

2002.2,这大概是七场演出,只有右下角的是完整的看了一场
网上有录像的魏毓环的怯五更大概就是这次弘扬曲艺团在老鸟市茶园演的,怯五更是返场节目,魏毓环没有卸妆

2002.8.19,振北曲艺团,老鸟市茶园
窦娥冤,房桂萍独有曲目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