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军事科普】我军专业技术军官的摇篮: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大)

2023-09-02 13:46 作者:永磁-老鼠  | 我要投稿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简称国防科技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直属中共中央军委领导的军队综合性大学,也一直是国家和军队重点建设的院校。是一五计划时期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是中共中央1959年确定的全国20所重点大学之一,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院校,是全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院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计划的军队院校,是唯一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行列的军队院校,是唯一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支持的军队院校。 国防科技大学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著名的“哈军工”。1970年学院主体南迁长沙,改名为长沙工学院。1978年,学校在邓小平同志的直接关怀下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江泽民主席签署命令组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学校以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防信息学院、西安通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以及陆军工程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为基础重新组建,校本部设在长沙,内设学院位于长沙、南京、武汉、合肥等地。 学校设有八大学科门类61个本科专业;有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两院院士29人。 1953年,国防科技大学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成立,即著名的“哈军工”,陈赓大将任哈军工首任院长兼政委。军事工程学院创建时,毛泽东主席亲自为学院颁发《训词》,为院刊题写刊名“工学”。 1970年学院主体南迁长沙,改名为长沙工学院。 1978年,学校在邓小平同志的直接关怀下改建为国防科技大学。 1999年,江泽民主席签署命令组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并于2003年为学校题写“厚德博学、强军兴国”校训。 2007年,胡锦涛主席勉励学校为推进科技强军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3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亲临学校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加快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努力把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办成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高地、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的伟大号召。 2017年,学校以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防信息学院、西安通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以及陆军工程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为基础重建,校本部设在长沙,内设学院位于长沙、南京、武汉、合肥等地。 2022年2月14日,入选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 2023年9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国防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 国防科技大学取得了以“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关键技术、“天拓”系列微纳卫星、激光陀螺、超精加工、磁浮列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为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作出重要贡献。学校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连续六次摘得世界超算桂冠。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以理工类重点学科为核心,以军事文献为特色,理、工、军、文、管、经、哲协调发展的文献资源体系,有印刷型文献330多万册(件),其中:中外文图书230多万册,缩微平片90万件,印刷型科技报告及内部资料10万册,每年订购中外文现刊3400多种;建成了包括98个大型综合数据库,160余个专题数据库或子库的数字图书馆,实现了SCI、EI、CPCI-S(原ISTP)三大系统及其他各类外文文献数据库的国际同步检索;与国内外图书情报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关系。 学术刊物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是自然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主要刊登航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与系统科学、物理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等学科领域的有创新性的论文,有创造性、实用性的技术成果报告,重要学术问题评述等,被中国国内外多家著名检索数据库、刊物收录: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国《国际宇航文摘》(IAA)、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电子科技文摘》、《中国力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系统》。 获奖情况:2001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2006年教育部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09年中国高校学报研究会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2010年教育部第3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12年教育部第4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13年总政治部首届解放军出版奖期刊奖。 《模糊系统与数学》 《模糊系统与数学》内容涉及模糊拓扑、模糊代数、模糊分析、模糊测度与积分、模糊逻辑、模糊决策、模糊规划、模糊控制、模糊神经网络、模糊可靠性、模糊图像处理等领域,是美国《数学评论》(Mathematical Reviews)核心引用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版)数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杂志已经加入“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域出版平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收录,并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签署了全文转载协议;2009年获“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执行优秀期刊奖”,2012年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全军唯一获此殊荣的期刊);另外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及大英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日本国会图书馆、韩国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等收藏了该刊。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是计算机类综合性学术刊物,1973年创刊,是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主办。现为月刊,每月25号出版。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的办刊宗旨是为计算机界同行发表有创见的学术论文,介绍有特色的科研成果,探讨有新意的学术观点提供理想园地;活跃计算机界学术气氛,扩大国内外交流,为发展中国的计算机事业尽一点微薄之力。本刊强调学术性、及时性和普及性。 《国防科技》 《国防科技》是军事学核心期刊培育建设期刊,2015年荣获“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辟有科技前沿、装备动态、安全观察、战略论坛、将军论坛、院士评论、外军瞭望、历史钩沉、学术争鸣、作战训练、科苑感言等栏目;2016年,重点关注控脑技术、4D打印、量子通信技术、无人装备、军事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发展。 学校有两院院士1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5人,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全军优秀教师152人,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27人,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人选152人。有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牌表彰团队1个、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创新团队10个。 国防科技大学校徽、校训、校风、校歌 校徽主体由八一军徽构成,包含成立时间 精神文化 校训 厚德博学,强军兴国 厚德博学,强军兴国 校风 忠诚、严格、科学、勤奋、文明 校歌 《国防科技大学校歌》 石祥 词 傅庚辰 曲 我们从北国雪原走来, 带着哈军工的风采; 我们屹立在湘江之畔, 重任在肩 豪情漫怀。 时代的号角, 把我们召唤, 和平的目光, 把我们期待, 厚德博学, 强军兴国, 厚德博学, 强军兴国, 精心培育一流的新型人才。 我们向科学高峰攀登, 拥抱崭新的世界, 我们勇于开拓创新, 立足发展, 放眼未来。 向祖国交出合格的答卷, 为军旗增添新的光彩, 忠于祖国, 听党指挥, 忠于祖国, 听党指挥, 我们是继往开来的新一代。

【军事科普】我军专业技术军官的摇篮: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