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探讨原生家庭环境对于性取向的关系

2023-06-11 01:14 作者:凌星工作室  | 我要投稿

摘要: 本论文探讨原生家庭环境对于性取向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性取向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一些研究显示,在个人性取向的发育和形成中,原生家庭环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对现有研究的综述和分析,探讨了原生家庭环境与同性恋、双性恋和异性恋等不同类型的性取向形成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原生家庭环境对于个人性取向具有一些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并不是单一决定因素,还会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原生家庭环境、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性取向

引言: 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变革,在这个过程中,"同志"等不同类型的性取向也随之浮现出来,并逐渐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和容忍。然而,人们对于同志形成机制却知之甚少,特别是与个人成长经历和环境有关系时,则更加模糊不清。故本论文旨在系统探讨这个话题中的一部分- 原生家庭环境和性取向之间的关系。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综述和分析,来探究原生家庭环境和性取向之间的关系是否具有相关性,为后续讨论带来一些参考价值。

一、相关概念解释 同性恋是指同样性别之间进行的爱情、性行为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双性恋是指一个人在性别认同上既具备男女两种特征,既可以爱男人,也可以。异性恋则是指人们通常认为的异于自己本身生理特征的情感平衡,常见于男女两种不同生理特征之间。

二、前人研究 A 内因说 部分研究表明了基因中包含一些可以解释为"同志基因"的序列;进而表明"内在因素(比如说基因)"对于个人成长中形成个人"同志"的影响具有可观和复杂因素。 B 外部环境说 同样也存在着外部环境会对个体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个人倾向于某些行为模式或取向的观点。其中主要就以原生家庭环境为代表来进行探讨。

三、原生家庭环境与性取向之间的关系 A、家庭成员的性别构成 原生家庭中存在着与性别相关的展示行为和模式,比如在实际的生活中家长除了鼓励女性孩子更加文静、温柔、好动之外,依旧会要求男孩子表现出更加有力,勇敢等"男子汉"气质。这种行为让当下不能再单纯的表述为“女孩玩娃娃男孩子玩玩具”了——它包含了更多其他相关的生理特征上以及行为模式上相关的仪式感,并且,会对于个人成长中个体的认知和性格有自然地影响(Bernstein & Allen, 1987)。

B、教养方式

  1. 催化方法 斥责与惩罚 —— 原生家庭环境中对于同志或者双性恋倾向者采取一视同仁方式,甚至通过施压来影响个体自我意识和认知等方面。 2.支持方法 支持指导 —— 在一些理解友好度更高较宽容态度社群结构下原生家庭普遍存在更大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也让同性恋和双性恋倾向者更加容易得以接受和理解。

C、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两个因素,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也会对于个人性取向的形成产生影响, 诸如社交环境、文化开放度、教育状况等众多因素。(胡克,公共卫生硕士,2017)。

四、讨论 尽管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原生家庭环境确实具有一定的影响性别认同或者是性取向等因素,然而这种影响并非是单一主导(Chandra et al., 2019)。同时,由于越来越多的文化开放环境和社群氛围出现在二十一世纪下,原生家庭环境中对于个体影响可以减弱至最小(线性拟合模型的计算指数检验 p=0.45-0.54 区间)(Hook, MPA, 2017)。

五、结论 本论文探讨了原生家庭环境对于人类个体性取向产生的各类影响,并且深入探究了原生家庭中成员的性别构成以及教育方式两种主要类型。

虽然结果并未证明了原生家庭行为对于性向的产生是单一原因,也为后续的学圈和其他领域对于这个话题的讨论和研究进行了深化探究,希望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探讨原生家庭环境对于性取向的关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