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悦笛】美的历程——美学导论(全50讲)

我们为何对美视而不见?
中心原则:心理上对注意事物的选择。
审美疲劳:对审美对象的麻木和对审美对象的非关注。
如何进入审美化状态?
①去文字化(图样化)文盲
②去内容化(形式化)不熟悉的城市
③去成人化(孩童化)变成孩子
审美疲劳意味着什么?
应对缺乏审美文化的世界,要发现美。
应对审美轰炸,不断重复的世界,要创造美。
匮乏需求(deficiency needs)
①生理需求 ②安全需求 ③爱与归属需求 ④尊重需求
简称D需求
存在需求(being needs)
being就意指人们真正意义上的作为人的“存在”,而不是吃喝拉撒意义上的低级生活。
简称B需求
满足了D需求(低级),就会需要B需求(高级)。
高峰体验
一种本真主义唯美主义的体验,在满足d需求后的体验,在对事物的感知过程中,感觉拥有整个存在的一切属性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