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技术专栏】登峰造极 21:什么才是真正好的发球

2022-09-16 14:51 作者:黑马聊乒乓  | 我要投稿

这是一个全新的、技术为主的专栏。以问答的形式。答疑的神秘人物为:不愿透露名字的两位前国手(都是资深教练)。他们只想岁月静好,安稳睡大觉,不想出名。 

黑马君觉得与大家分享这些技术心得,是颇有价值的。也是对“黑马聊乒乓”的一个补充。 

于是,“登峰造极”栏目应运而生。


图片



练习放高球有用不?可以使个人作风更顽强么?还是说,跟个人作风无关,只要脚下利索,就能连滚带爬地救回来?

我看丁宁救球,好像就是比别人救得“远”,她是步法比别人快吗?

比赛中放高球,那是没办法中的办法。但主动去练习放高球,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练心态,高球放好了,心态必然好;另一个是练手感。

丁宁实际上不快,是“绵”,跟张怡宁类似。连续性好、战术套路好。所谓“绵”,就是被动的时候能缠住对手,坚持把球打过网。当然啦,个大腿长是优势,意志品质也没问题。


请问如何简化发球,感觉自己发球种类太多,变化也不错,但总觉得效果过于平淡。

怎么样的发球才是真正的好发球呢?

发球想要发得好,并不是说要发得多快、短、冲、奔、拱等。

发得好的情况,是几乎相同的动作,但旋转差异非常大,让人难以判断。

首先你要放松,通过手臂和手指去感知触球一瞬间球的重量和触拍的点。去练习这种“感知”,待到感知精确了以后,手指加速摩擦。

再精确了以后,练习“手腕带动手指加速摩擦”;

再精确了以后,练习“用身体的重心带动手腕、手指去摩擦”。

一步步来,不用着急,最后用身体去控制球的落点。

你要学会用手指和球拍去碰球。球出去后,离板大概一厘米,手指瞬间加速,这就是所谓的假动作摩擦。假动作摩擦,结合“真摩擦”,这个旋转差异就非常大了,让对手难以判别。

(黑马君旁白:我一边编辑,一边感叹“这部分真的还是适合2000分以上的球友研读”。)

好的发球,其一,是碰板瞬间的加速,时间非常短。其二,通过触碰板面的不同位置来改变球的转速。

其三,发球利用的都是角速度。可以利用手腕的角速度,也可以利用腰的角速度,之间的差异非常大。

你想想马琳的打法特点,回合、摆速、连续性、暴力指数、速度,哪一个方面他都不是上乘,很多甚至都不如省队队员,为什么能拿到奥运冠军。靠的是什么?一是大脑,二是发球,三是变化。


五六岁的小孩,动作框架定型一个月够吗,每天练的话?

这么小的孩子,技术动作框架的定型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让他感觉通过身体重心去打球。

每天练练找重心,练练颠球即可。脚要实,这是第一步。然后第二步,找重心。这么小的孩子不用着急上台。

球好不好,稳不稳,爆不爆,包括连续性、旋转、角度和节奏,都离不开重心。这个是重中之重,动作再难看,再不规范,只要找到重心,长久下来,这个人的球,就不会太差。



【技术专栏】登峰造极 21:什么才是真正好的发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