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文学考研知识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

③魏晋南北朝文学特征之三:玄学的流行
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末句形容道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言道幽深微妙。东汉末至两晋是两百多年的乱世,统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正统儒家名教之学也开始失去魅力,士大夫对两汉经学的繁琐及三纲五常的陈词滥调普遍感到厌倦,于是转而寻找新的、形而上的哲学论辩。
魏晋之际,玄学含义是指立言与行事两个方面,并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远为玄远旷达。“玄远”指远离具体事物,专门讨论“超言绝象”的本体论问题。因此,浮虚、玄虚、玄远之学可通称为玄字。玄学家又大多是当时的名士。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向秀、郭象等。它是在汉代儒学与经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之不足而产生的: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
何晏、王弼提出“名教出于道家”说,治理社会要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本,以儒家的名教为末。阮籍、嵇康为竹林七贤之首领,其学有“竹林玄学”之称。他们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强烈反对儒家的名教,驳斥何、王二人之“贵无论”。向秀、郭象、裴頠等则认为万物皆是自然而生,主张“名教即自然”,则名教亦是万物之一。玄学主要涉及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名教与自然、圣人有情或无情、声有无哀乐、言能否尽意等形而上的问题。
④魏晋南北朝文学特征之四:魏晋风流
指魏晋时期流行的一种符合人类本性的、返归自然的生活,是一代新人所追求的那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是“玄”的心灵世界的外观。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是玄心、洞见、妙赏、深情。魏晋风流表现在外的特点则可以概括为:颖悟、旷达、真率。如果再加以概括,则可以说是追求艺术化的人生,或者说是用自己的言行、诗文、艺术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这种艺术必须是自然的,是个人本性的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