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箭穿心》:一个众叛亲离的女人,一场与生活永无休止的斗争
“电影的最后,李宝莉坐上了建建的车离开了。车刚走没几步就抛锚了,建建在车里喊着推一下推一下,李宝莉一边骂着脏话抱怨一边在车后推着。推了几步,车启动了开向了远方。李宝莉就是这样一个没文化的粗鲁的女人,张口闭口也都是骂人的话,但是生活本来就很粗鲁,你如果想跟生活斗争你只能变得更加粗鲁。”

这部九年前的电影《万箭穿心》现在非常适合重新来审视一遍,因为它的发生地是武汉,也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原著小说作家方方。故事讲的就是一个几近孤立无援的、几乎众叛亲离的女人,与生活间永无休止的决斗。前半生可恨、后半生可怜、渐渐地泛出些可佩、终究还是落回到可叹。
我感觉这样的电影相比较于后宫那些勾心斗角、武侠那些打怪升级,这样的故事才能被称为真正的“大女主剧”。李宝莉很普通,普通到你我身边都有这样的一个女人,但是李宝莉又不普通,她身上贴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最不应该拥有,甚至可以说是让人厌恶”的若干标签:凌厉、絮叨、泼辣、好斗、冷硬、绝情。因为这些标签,李宝莉把生活活成了四面楚歌,把身边的人逼上绝境,甚至是丈夫在临死前的遗书中都没有关于她的只言片语。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标签,她面对生活中最惨淡、最灰暗的“荆棘”中面对一切来犯者无所畏惧。

这是一部悲剧,但是看过剧情之后却抑制不住内心的压抑。这个悲剧在我们眼里太普遍了,普遍到现实中每时每刻我们的身边都有可能正在上演。看完后的压抑太浓厚了,因为我们不知道到底是谁一手造成了这个悲剧,悲伤和愤怒的心情亟待宣泄出来可是我们却不知道该去恨谁、怪谁?
李宝莉的前半生是可恨的
李宝莉的前半生是可恨的,这个凌厉的女人在电影伊始就向我们展示出了她的咄咄逼人。在这个家庭中她就是不可置疑的权威,她不允许任何人来挑战她的权威。在丈夫面前李宝莉是强势的,“我长得漂亮,追求我的人可不是少数,我选你个乡下人是你的福气。”在李宝莉的认知里她这是“下嫁”,你作为我老公理应对我好处处都得听我的。
李宝莉的老公马学武这个懦弱的男人也是可恨的,这幢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本来就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懦弱的马学武面对强势的妻子一再妥协,终于下定决心离婚的决定也因为李宝莉的强势不了了之。以为能在情人面前聊以慰藉的他因为李宝莉的举报也落得主任的职位丢失面临下岗的境地,最终在得知报警举报他的人是自己朝夕相处的“枕边人”时,既可怜又可恨的他选择了投江自尽。

马学武自杀后李宝莉一滴眼泪都没有流,因为马学武不值得她为他哭。面对丈夫的背叛,李宝莉狠下心报警举报。面对丈夫的自尽,李宝莉狠下心接受,因为生活还得继续她还有需要依靠她的儿子、依靠她的婆婆。一根挑货用的扁担,一条小商小贩聚集的狭窄长街,这个狠心的女人在这个几乎喘不过气的“夹缝中”生存了下来。
马学武死后的李宝莉是让人可佩、可怜的
“什么万箭穿心,现在奶奶跟小宝都需要我来照顾,我偏要活出个万丈光芒!”李宝莉非但没有被命运压垮反而活得像她讨生活的那个扁担一样坚强、正直。此时,李宝莉的前半生与后半生也像这根扁担一样被分割开来。起早贪黑讨生活的李宝莉渐渐地让人恨不起来,一种对这个女人的佩服油然而生。这只是一个柔弱的女人,一个被生活和命运的“箭矢”射到千疮百孔的女人,但是在儿子和婆婆面前她像一颗万丈光芒的太阳,不间断地输送着她的温暖。正是应了那句话,“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面对生活的不公和命运的蹂躏,李宝莉好像变得懦弱了、温和了。她竟然能在儿子和婆婆面前嗫嚅着“我确实是没什么文化,但是我的心是好的啊。”这样卑微到有些让人心酸的自辩。或是在那个令人绝望的雨夜里亦步亦趋地跟在自己暴怒的儿子的身后,嘴里一直念叨着“妈妈错了,小宝。都是妈妈不好,你别生妈妈的气了。”恍惚间让我们对李宝莉有了些许同情与可怜。
小宝终究还是恨他的母亲,恨她害死了爸爸
小宝终归还是恨他的母亲的,母亲的咄咄逼人、母亲的强势造成了自己父亲的死,他从心底为自己的父亲鸣不平也痛恨着自己的母亲。母亲没有文化跟他没有共同语言,工作是像个男人一样在街上给人挑扁担这种卖体力的“低贱工作”更是加重了这个青春期的少年对自己母亲的厌恶。这一切就像一颗一直在倒数的定时炸弹,时刻都有爆炸的危险。

小宝对李宝莉的态度其实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他从小就目睹了自己父母之间的不和,再后来自己父亲的死就更加印证了“他的父亲是李宝莉逼死的”这个想法。后来小宝也通过自己的调查得知当初举报父亲打电话报警的人正是自己的母亲,而且也正是这个原因最终才导致了父亲的投江自尽。知道这一切的小宝对于自己母亲的憎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为之后小宝要与李宝莉断绝关系埋下了伏笔。
自己种下的苦果,终究还是要自己品尝。小宝高考摘得状元,李宝莉长舒一口气,这些年的辛酸没有白费,她以为自己的苦日子终于要熬到头的时候,这颗定时炸弹响了。庆功宴上,小宝默默地端起了酒杯冷冷地对李宝莉说:“喝了这杯酒,你我不再是母子。”那一刻,这么多年承担这个家在李宝莉肩上的那根扁担,断了。

李宝莉终归是一个坚强的女人
李宝莉终归是一个坚强的女人,面对几近孤立无援的境地、几乎众叛亲离的她没有倒下也不像马学武那样选择一死了之。这个坚强的女人最终选择了净身出户,因为她终于明白了这么多年其实最亏欠的是自己的儿子小宝,他没有同龄人一样美好和谐的家庭、相亲相爱的父母,她这个母亲带给儿子的仿佛只有无尽的痛苦。

已经过完大半辈子的李宝莉终于从儿子身上学到了怎样站在他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没有和解,没有决绝,没有藕断丝连也没有不管不顾,李宝莉收拾完家中属于自己的行李和几张照片后,挑起自己熟悉的扁担,这个前半生可恨、后半生可怜、渐渐地泛出些可佩、终究还是落回到可叹的女人,走了。
结局
电影的最后,李宝莉一边咒骂着一边推着车,车子启动驶向了远方,电影就这样结束了。这是一个非常反戏剧性的结局——没有和解,没有决绝,没有藕断丝连也没有不管不顾,只有建建口中的那一句“还有半辈子要过呢。”
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李宝莉”了,他们其实都是不算太坏的人,他们也都是大家口中的“刀子嘴,豆腐心”。有时看到电影中的某个镜头,那一瞬间就能将你带入到你记忆中生活的某个片段,生活中的我们没有勇气“回击”,只是一味地隐忍、沉默寡言,总是带着讨好世界、自我解嘲地笑。但她不一样,她好像时时刻刻都举着一把刀,哪怕笑,也像是同归于尽时带着血丝的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