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先后“失去”两部新台柱,《周刊少年JUMP》的未来,路在何方?

2020-06-12 21:00 作者:隔夜也很宅  | 我要投稿

前段时间,作为2019年年度新番的《鬼灭之刃》也走完整一个漫画连载历程了,就在剧末鳄鱼老师玩起了穿越,也让一众主角获得了幸福美满的大团圆---

如此剧情走向对于动漫迷来说定然是相当欣慰的,但与此同时这部日漫的终结,也没少给我们带来多一分的焦虑。

难得的现象级爆红作品,难得的可以在销量上与《海贼王》媲美的新台柱之作。但最后也终究在蹿红的一年后走向了终末,唯留新番的改编能为我们期待。

不仅如此,时间到来2020年6月中旬,我们居然还看到另外一部JUMP台柱的“完结宣告”,而这无疑也令动漫迷的心情越发沉重了---

这部作品名为《约定的梦幻岛》,自2016年连载以来也就仅仅过去了4年而已,动画新番也同样在19年年初登上了荧幕,整体发展的节奏几乎与《鬼灭之刃》如出一辙,而它也曾一度被视作JUMP的新台柱之一。

只不过最后也不得不在新番上线的一年后面临到“完结”的境遇---漫画已在最新期的JUMP杂志上完结(主角艾玛失去了全部记忆但却拯救了小伙伴的性命,最终也以大团圆落幕),而最终卷也确定在今年10月发售---

从前文可以看到,《周刊少年JUMP》正面临着一部又一部台柱级佳作走向终末(尾田也多次宣告《海贼王》在5年内结束了),再加上后继作品普遍出现人气乏力的现象(岸本新作腰斩了,《我英》又在取名事情上作大死了),那这家日漫出版社还能够继续保持昔日的龙头地位吗?

未来的JUMP还凭什么去和小学馆以及讲谈社竞争呢?难道这家刚刚度过50周年的日漫巨头,就不得不面临日薄西山的厄运了?(注:集英社的《周刊少年JUMP》、小学馆的《周刊少年Sunday》、讲谈社的《周刊少年Magazine》被公认为日本三大少年漫画杂志,下文的对比也集中在此)

今天这期内容我将会就上述问题给各位带来详细解答,先开宗明义吧:取代是不可能取代的,但同时也亟待转型,谋求更广阔的商业变现道路!

01.青黄不接已成为日漫领域普遍的事实

我曾在不少文章提到过这样一个观点“日漫领域是无聊的”。这不是说日漫无佳作,而是说通常一眼回看过去数十年的发展,真能算得上佳作的也就只有屈指可数的几部而已。

而且往往所谓的台柱还会一坐就是十几二十年,并且断送他们台柱地位的也往往不是新作的强势,只是剧情走向终末罢了---

《龙珠》《灌篮》如此,《火影》《海贼》同样如此,后来的《约定的梦幻岛》《鬼灭之刃》也几乎是在前三大民工漫相继完结之后方才涌现出来的。

日漫领域不配拥有黑天鹅事件,而这种枯燥的确定感也使得日漫在长久以来不可摆脱岌岌可危的发展境况。

就如同李佳琦和薇娅对某宝直播带货的重要性一般:如果平台的流量都被他两吸走了,那他们的离去也代表着某宝平台在直播带货维度的“破产”---

过去数十年间,《周刊少年JUMP》已经在“破产边缘”徘徊过好几次了。虽然每每后来都总能遇到“接班人”,但谁能确保这不是最后一次呢?谁能保证在《鬼灭之刃》《约定的梦幻岛》以及几年后的《海贼王》也走向完结后,还能有新作传承衣钵呢?

岸本齐史已经用《武士8:八丸传》的腰斩向世人证明了“屡攀巅峰”的艰巨性,哪怕你拥有鼎沸的人气支持,满足不了读者需求你也得面临“破产”,而这个事情不仅在漫画家身上适用,这同时也是对JUMP的一种警惕---

当然,作为日漫出版龙头的JUMP如此,那紧跟随后并同样采用漫画创作形式的小学馆和讲谈社又岂能幸免呢。

请留意下方列举的三大杂志的佳作销量(从左往右分别是JUMP、SUNDAY、MAGAZINE)---

首先可以看到,JUMP的单部漫画销量已非其它两间杂志社可比的,足足多了一个数量级。

再来就是所谓的“青黄不接”问题,事实上在其余两家杂志社身上就更显严峻了。

比方说《周刊少年Sunday》,占据前十排名的都几乎是连载了数十年之久的老番,而真正扛鼎的那部《名侦探柯南》最近几年也常常因为作者的身体问题而不得不屡屡休更,剧情也越发从过去的悬疑探案逐渐往热血对抗的方向转变(悬疑实在太耗脑细胞,而热血对抗往往只需要大场面震撼就够了,不过也因此被很多动漫迷吐槽“江郎才尽”)---

再来就是《周刊少年Magazine》,挤占这本杂志前十销量的也大多为上了年纪的老番,而即便如《进击的巨人》这样的超现象级口碑和人气双丰收的神作,我们也在前两天被谏山创官宣只剩下5%的剧情可追看了---

毫无疑问,如上三大少年漫画杂志的发展历程也都是“无聊乏味”的,其在过去数十年间能够上得了台面的也就仅有屈指可数的几部而已,并且这三大杂志也都面临着旧台柱完结(或创作力匮乏)而新作又掀起不了多少波澜的厄运。

由此可见,所谓的青黄不接的焦虑,其实充斥着整个日本动漫领域,没有一家杂志社是能够幸免于此的。

不过俗话也有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鉴于《周刊少年JUMP》长久以来的强势,那在面临同样的青黄不接厄运的时候,又怎么可能不继续保有昔日的龙头地位呢?

但请注意了,这所谓的“胜利”是带有悲情色彩的,是不值得任何动漫喜好者表以欣慰的。说白了,这样的龙头地位JUMP宁可不要,他们此时此刻真正关注的还得属“转型”。

而在我看来,或许国内某网文巨头的做法可供参考呢。

02.阅文集团走过的路,其实可以借鉴

就在上个月初,作为国内网文巨头的阅文集团因一纸“霸权合同”而陷入至舆论漩涡当中。数不胜数的网友举起了“资本压榨”的旗号,而网文创作者也在5月5日相约用“停更”来对阅文的霸权表以激烈的反抗---

归根结底,这都是阅文要得太多了,在新拟定的合约当中居然将创作者置身到了“代笔”的位置,想要完全独占每一部作品的版权。

当然,因为网友和创作者们的反抗,最终阅文也做出了妥协,并准备厘定新的合约好令各方能够享受到合理公正的对待。

这件事情在很多人看来都可属为“勇士手持宝刀屠宰恶龙”的英勇故事,在他们眼中以阅文为代表的资本家都只是嗜血的恶魔,是必须反抗到底的。

但这种对现代商业的理解是极其粗糙和错误的,在充分竞争的各个领域当中,没有任何企业能够通过所谓的压榨来实现霸主地位的保持,相反他们的成功通通都离不开所谓的“共赢共生”---

尤其内容创作领域就更是如此,版权的归属只是合作的起始,而一部创作的成功与否仍有赖于创作者持续不断的绝妙输出以及平台的出色运营。

前者确保了作品的品质,而后者则是将好的作品的潜力最大化的发挥出去,最终实现所谓的互利共赢。

那如此说来,所谓的阅文霸权,我们又为什么不能多一层这样的理解呢:希望能够掌握更主动更灵活的版权配置,好令平台能够使用更多样的优惠策略来获得更庞大的用户群,也好令网文的影视化改编能够减少更多的阻力,实现商业化的最大可能性。

说到内容创作的商业化运营,那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日漫行业的两位大神:鸟山明和井上雄彦---

此两人在90年代初期分别凭借《龙珠》和《灌篮高手》成为了超白金级别的JUMP台柱作者,而他们的作品也在2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畅销于世界的每个角落,依旧是广大动漫迷们心之所向的存在。

不过《龙珠》所能够收获到的商业利润绝对非《灌篮高手》能够媲美的,这不仅体现在漫画销售量上,这更是包括了后续影视化开发的营收维度---

截至目前为止《龙珠》已开发了十多部剧场版,甚至连正统续作《龙珠超》和真人版电影也都上映过了,但《灌篮高手》却只有2013年的重制版而已...

同为JUMP台柱,为何它们却走向了商业化的两个极端?答案就出在两位作者的商业化态度之上!

鸟山明的《龙珠》之所以能够连载至Z篇章,能够从宇宙最强打到人造人再到异次元的魔王,这全是对资本妥协的结果,固然老鸟也曾多次提议过完结,但最终都被合作方说服,继续创作了下去,并创造了当时的销量奇迹。

而井上雄彦的《灌篮高手》就没有如此幸运了,碍于作者对原定剧情的坚持,最终这部动漫也止步在了全国大赛,并以湘北的落败而画上了不完美的句号。

以及出于和老东家的争吵,最终也使得全国大赛的动画改编,至今也未有机会得到上映,成为了无数8090后的青春遗憾---

有人说井上雄彦的精神是值得敬佩的,而鸟山明的妥协态度则是庸俗乏味的。

但我需要强调的是,《龙珠》也不至于沦为不堪入目的读物吧?至少至今为止也都被视作为同等经典的台柱级日漫吧?

而也正因为老鸟的妥协,因为他的持续更新,这部作品方才能够影响更为广泛的人群,并使得他们投身到动漫创作领域吧?

尾田荣一郎、岸本齐史等日漫大师都是《龙珠》的迷弟,没有了鸟山明的妥协或许就不可能有后面的死火海...

既然如此,我们又为何不能给资本方一点的体谅呢?

假如当初《灌篮高手》的改编权是掌握在JUMP手中的,那想来这部日漫经典也一定能够如同《龙珠》一般为各方创作者带来蓬勃的收益,也能够助推集英社的体量变得更加庞大,并以此影响更多的人投入到二次元的世界当中---

当然,前尘已过不可追回,但展望未来我们却大有可为。

尤其站在日漫行业普遍出现的青黄不接的基础上(确证作者方的能力普遍不行,话语权自然也就降低了),那依靠平台运营的给力就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所以不妨从这一刻开始,日漫行业也来一把“霸权合同”吧!

先后“失去”两部新台柱,《周刊少年JUMP》的未来,路在何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