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文学常识|你必须知道的中国历史典故!

2020-06-22 11:47 作者:申论克星王长明  | 我要投稿


孝感天地——舜

据《史记》记载,“三皇”指天皇、地皇、泰皇(存在争议),“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舜的父亲叫瞽叟(双目失明之意),母亲很早去世,父亲娶了后妈并生了弟弟象,这一家人对舜都非常不好,但舜依然很孝顺,孝顺的名声传到尧的耳中,于是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舜的父亲、后母、弟弟都想要谋害舜,父亲瞽叟趁舜在修理粮仓时在下面放火,舜用草帽当翅膀跳下来幸免被害;又趁舜掘井时填土,舜挖地道逃跑,即便如此舜依然很孝顺,尧被感动,将帝位传给他。


三过家门而不入——禹

禹本身不是五帝之一,但治水的事情发生在舜统治时期。禹忙于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向他招手,还是没有进去;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但依然没有进去,治理十三年,终于根治水患。禹治水有功,舜将帝位禅让给禹,禹创立夏朝,要注意此处教科书发生更改,老版教科书认为夏朝是启建立,根据新版教科书则认为是禹开创夏朝,如果遇到了这类问题要选择禹。


阵前倒戈——周武王、商纣王

商朝末期发生牧野之战,即著名的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商纣王过于残暴不得民心,他的军队还没有开打就调转枪头反打了商纣王,部队反水、阵前倒戈,商纣王回到鹿台自焚而亡。


一鼓作气——曹刿

这个典故对应长勺之战,齐国伐鲁国,齐国国君是齐桓公(春秋五霸第一霸),鲁国国君是鲁庄公,齐国指挥的将领是鲍叔牙(管鲍之交),鲁国指挥的将领是曹刿。曹刿论战,齐国攻打鲁国,鲁庄公想要迎敌,曹刿说“等一等,先不要迎敌,现在齐国擂了第一次鼓,正是士气正旺的时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等到齐军擂完第三次鼓后,士气衰落,鲁国迎敌,最终取得胜利。


老马识途——管仲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的第一个霸主,当时孤竹国入侵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带领士兵帮助燕国对抗孤竹国,但在打仗途中迷路了,管仲建议跟着老马走,果然跟着老马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一鸣惊人——楚庄王

楚庄王一开始继承王位后三年不理朝政,大臣非常忧心,伍举给楚庄王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只鸟,三年不飞也不叫,是怎么回事”,楚庄王说“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又过了半年楚庄王开始亲政,采取很多改革措施,诛杀了当时楚国的五个奸臣,对外战争连败齐、晋,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退避三舍——晋文公

晋文公姬重耳(其儿子叫姬黑臀)早年流亡到楚国,为了得到楚成王的帮助,表示“如果你帮我,以后一旦两国交战,主动后退九十里”(一舍30里,三舍90里)。晋文公当上国君后,两国发生城濮之战,在战役中晋文公退避三舍,看似是信守承诺,实则是诱敌深入之计,最终晋文公取得胜利。


高山流水——伯牙

此处人物名称其实是存在争议的,有人说叫伯牙,有人说叫俞伯牙,我们了解一下就可以了,伯牙(抚琴)与钟子期(听琴)是知己,钟子期可以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到高山和江河的声音,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很伤心,破琴绝弦,再也不弹琴。


卧薪尝胆——勾践

勾践的国家被夫差所灭,勾践一度想自杀,后被劝住,服软“伺候”夫差三年,后夫差放松警惕将其放回国,勾践为了记住耻辱,每天睡在柴火上舔苦胆,勾践励精图治,最终复国成功。夫差手下的大臣伍子胥非常有名,一直提醒夫差要杀死勾践,夫差不但没有听反而听信谗言杀死伍子胥,伍子胥临终前表示要将自己的双眼挂在吴国的东门之上,要看吴国到底是如何灭亡的,果然最后吴国被越国灭掉。还有一个点需要大家记一下,伍子胥与年糕是有历史渊源的,伍子胥被杀之前对部下说“一旦你们缺少军粮,挖城墙会有惊喜”,后缺少军粮,其部下于是挖城墙,发现墙砖是用糯米做的,依靠糯米度过。


韦编三绝——孔子

孔子读书刻苦,反复读《周易》,《周易》太难懂了,即便是孔子也读了很多遍,将串连的牛皮绳都翻断多次。


举一反三——孔子

这是一个教育方法,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教你一个要想出三个,想不出来证明资质不够,孔子就不教了。


三令五申——孙武

孙武著《孙子兵法》,孙膑著《孙膑兵法》,这一点要区分清楚。孙武来到吴国见到吴王阖闾,表示自己可以治理军队,为了证明自己找来吴王后宫的很多美女进行训练,其中有两个是吴王的爱姬,无论孙武如何三令五申强调纪律都不听,于是将其杀掉,其他美女看到后非常害怕于是变得听话,在孙武的指挥下变得非常有纪律。吴王看到后重用孙武,后吴王阖闾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负荆请罪——廉颇

战国时期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蔺相如曾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秦王与赵王在渑池相会,秦王让赵王鼓瑟,蔺相如让秦王击缶;秦王要赵国15座城池祝寿,蔺相如要秦国的国都咸阳为赵王祝寿,两个回合下来秦王没有讨到便宜,后赵王封蔺相如上卿),廉颇不服气蔺相如的官职比自己大,于是百般刁难,蔺相如认为如果与廉颇不合,那么国家就完了,不与廉颇发生正面冲突,廉颇听后脱下衣服、背上荆条前去请罪。


讳疾忌医——扁鹊

扁鹊见蔡桓公(据考证是齐国国君,当时齐国的都城在上蔡,于是将其称为蔡桓公),疾在腠理、疾在肌肤、疾在肠胃、疾入骨髓,最后没法治了,人就死了。


完璧归赵——蔺相如

和氏璧,当时的是秦王是秦昭襄王,比如电视剧《芈月传》中的稷儿是秦昭襄王。秦昭襄王想得到和氏璧,假称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后蔺相如斗智斗勇保住和氏璧,完璧归赵。


纸上谈兵——赵括

长平之战的交战双方是秦国和赵国,秦国的将领是“战神”白起,赵国的将领一开始是老将廉颇,廉颇避而不战,后秦国使用反间计,散播谣言说“我们不怕廉颇,怕的是赵括”。赵国中了反间计,将廉颇换下,让赵括上前,但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最后被白起坑兵40万,经此一战,奠定整个战国的走向。注意:不能将赵括改为沈括,宋朝沈括著《梦溪笔谈》。


前倨后恭——苏秦

苏秦一开始比较贫困,他嫂子不给饭吃,后苏秦发达身佩六国相印,嫂子一看他发达了,于是蛇行匍伏爬着见苏秦,苏秦看到后说“何前倨后恭也”,正如“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毛遂自荐——毛遂

战国时期,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到楚国求救,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经过挑选发现还少一人,此时毛遂走上前来说自己去,后毛遂一顿“嘴炮”说动当时的楚王,成功让楚王帮助赵国。


立木为信——商鞅

商鞅实行变法(当时的国君是秦孝公嬴渠梁),一开始百姓不相信,商鞅立了一块木头,表示谁将木头从都城南门搬到北门就赏十两金子,无人搭理;后改为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人将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商鞅真的给了五十金,以此取得百姓的信任,变法得以顺利实施。


围魏救赵——孙膑

桂陵之战是魏国攻打赵国,齐国派孙膑前去救援,孙膑攻打魏国来救赵国,魏国的军队赶紧往回撤,在撤回途中了埋伏,孙膑取得大胜。马陵之战使用的计策是减灶诱敌,灶台逐渐减少让庞涓误以为孙膑的士兵都逃跑了,庞涓贸然深入中了埋伏,最后庞涓自杀。


田忌赛马——孙膑

田忌与齐威王赛马,但马比不过别人的,于是田忌改变马的出场顺序取得胜利。


奇货可居——吕不韦

吕不韦一开始是商人,认为嬴异人以后会有出息,就像好货囤积起来可以涨价,可以卖个好价钱,于是就辅佐嬴异人,并将自己的爱妾赵姬嫁给了嬴异人,后嬴异人当上秦王,吕不韦官至相位。


一字千金——吕不韦

吕不韦找门客编撰《吕氏春秋》,写完之后将书摆在城门,表示谁改一字,就赏千金。


图穷匕见——荆轲

燕太子丹让荆轲刺秦王(秦始皇嬴政),荆轲带樊於期的首级和燕国地图见秦王,打开地图到最后出现了一把匕首,荆轲拿到匕首一下没刺中,秦始皇拔出宝剑把荆轲砍翻在地,刺杀失败。


入木三分——王羲之

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典故: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后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墨守成规——墨子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典故:战国时期,木匠出身的墨翟主张兼爱与非攻,到处推广他的学说。楚国要去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军设计攻城的云梯。墨子急忙去劝阻这场战争,楚王让墨子与鲁班比试比试攻防演习,墨子善于防守,鲁班败北。楚王只好放弃攻打宋国。

后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典故: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后指能够给别人纠正一个错别字或者指出哪一个字在文章语句中欠佳的老师。比喻从别人那学到一点东西也是自己的老师。


口蜜腹剑——李林甫

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典故: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书李林甫,虽做官却不正正诚诚的办事,而是一味迁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触。也总是在外貌上表现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里并说尽所有可以说的好听的、善意的话。可是实际上,他是一个非常狡猖阴险,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的人。日子久了,人家就发现了地这种伪善,于是大家便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

指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老当益壮——马援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释义: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投笔从戎——班超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暗渡陈仓——韩信

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嗟来之食——黔敖

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怒发冲冠——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手不释卷——吕蒙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力透纸背——颜真卿

出自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典故:南宋陆游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留下了9000多首诗,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代表作有《关山月》、《农家叹》、《示儿》等。清代诗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评论陆游的诗:“陆游的诗才气豪健,意境清新,立意深刻,语句精练,力透纸背。”

后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洛阳纸贵——左思

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典故:西晋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名叫左思。左思出身寒微,不善交游,而且相貌丑陋,说话还有点口吃。他的父亲左雍对此十分失望,有一次,竟当着他的面,对自己的朋友说:“左思这孩子的学习,还赶不上我小的时候呢!” 这事对左思的刺激很大,从此他便潜下心来,发愤读书,终于写的一手好文章。后整整用了十年写出《三都赋》这一文学巨著。起初,不为时人所重,后经黄埔谧、张华等名流推荐,于是富豪之家争相传写,以至洛阳纸价也昂贵起来。 后来,人们便用“洛阳纸贵”来形容文章作品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后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Ps:以上由初心公考教育整理

以上视频是【公务员考试素材积累】,典故素材可以在文章写作和面试中让你文采飞扬。

联系考拉老师还可领取【言语220组成语辨析电子版】【结构化面试逆袭秘课13节+电子版讲义】,【有方法有道理的申论小课25节+电子版讲义】,【申论万能词句39节+汇总文字版】,【基层政府实务5节】,【“五位一体”公考热点6节】,【申论素材积累19节】

PS:【考拉老师\/:chuxinkaola,添加时备注:B站+需要的资料】



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文学常识|你必须知道的中国历史典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