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庆市高2023届12月金太阳好教育联考

2022-12-08 23:48 作者:橙子辅导  | 我要投稿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数字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归园田居(其一)

教材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中的一首诗,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欣赏古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第七课的两首诗都是魏晋古诗,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学习这两首诗为后面学习唐诗奠定了基础。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彻底告别官场、回归田园后写的一首诗,是诗人田园诗的代表作,通过描绘美好的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初中时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诗歌,但要求只是读背和了解大意,学生的诗歌阅读鉴赏能力较差。通过学习本诗,使学生进一步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人文素养,是本节课的努力方向;学生在初中学过陶渊明的诗歌和文章,对陶渊明其人、其文有一定的了解;第一单元讲授过诗歌意象的相关知识,为本诗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⑴熟知作者及其影响。 

⑵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能力目标: 训练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目标:通过学生对诗歌的审美领悟,绘画出诗歌的诗意图,由此促进学生与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方法目标:以引导为主,学生体验为辅,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诗歌的鉴赏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从而加深学生的文化积累,领悟诗歌中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精神,同时要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诗中形象及描写手法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课前知识积累:

作家作品: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字元亮,曾更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田园诗人。他幼年失去父亲,家道中落。由于社会动荡,早年一直没有出仕,后为贫穷所迫,陆续做过州祭酒、参军、县令等一些小官。为官期间,尔虞我诈的官场使他认识到社会现实的黑暗,终于从彭泽令任上弃官归田。  

陶渊明受时代思想和风气的影响,早年就有爱好自然的一面,所以在他政治理想破灭后,他选择了洁身守志、栖身田园的道路。陶渊明归隐后亲自参加了劳动,与下层人民有了较广泛的接触,同时对自然也更热爱了。在此基础上,他写出了大量赞美田园风光、赞美农村纯朴劳动生活的诗篇。由于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   

陶渊明的诗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平淡自然与深厚醇美的统一。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在表现方法上,这些诗歌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少见华丽,但这并不意味着平淡无味。在田园诗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陶渊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同时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富有意境,所选的景物多具有鲜明的特征,且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特征。

写作背景:

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而他所处的东晋末年时局动荡:宗室内部的斗争,军阀对政权的野心,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乃至激烈的火拼。这种社会动乱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在社会上层也造成严重的不安感。这使陶渊明的政治雄心不得不有所消减。


重庆市高2023届12月金太阳好教育联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