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微论-王夫人

后世人对于王夫人的评价不高,很多人是不喜欢王夫人的,认为她无能,认为她是害死晴雯的元凶,认为她不喜欢黛玉,总之很多所谓的坏事都是王夫人干下的。从文本中看,要说王夫人能力不强,是可以的。她是不像凤姐那样家里千头万绪的事情都能理清楚。她出身于金陵王家,也是官宦世家,也曾是金枝玉叶,所以这些俗务她是不擅长的。王夫人应该说是个好人,这个好人是站在当时的主流价值观来看的,而非是站在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的。况且王夫人身上的污点,或许应该要重新审视。

王夫人所谓的第一恶就是逼死了金钏。从整个事件来看,王夫人逼死了金钏是真么?王夫人是赶走了金钏(赶出了荣国府),但并非不是将其自于死地。金钏是自杀。金钏是不是除了自杀外别无活路呢?不是的。金钏完全可以活下去,可以结婚生子.金钏家里的妹妹玉钏以及妈妈还在府里当差,她们的钱即使是养一个金钏也是够的.所以金钏虽然被王夫人赶走了,但是是有活路的,不是活不下去只有寻死一条路.。金钏要自杀不是出于被逼,不是因为毫无活路,死亡是唯一的选择。贾府中被赶走的多了,要说自杀的,文本中就只有金钏一个。所以说金钏不是被王夫人逼死的。金钏的死多是因为自己觉得没有脸面,羞愧。何况导致金钏被王夫人赶走的原因全在于金钏自己,而非是王夫人。确实,王夫人打了金钏,但是王夫人不是因为金钏说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的话而震怒的,就王夫人的意思来说,或许真的就是未来将金钏放在宝玉房里的。金钏是千不该万不该当着王夫人的面挑唆宝玉去贾环那儿捉奸。所以王夫人才会说“好好的爷们,都叫你们教坏了”。情色是王夫人十分忌惮的,从金钏到绣春囊到晴雯,都是基于这种思想。而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呵护孩子,让他远离一些情色纵欲,不是自然的吗?需要去批判吗?即使放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母亲在性的问题上对儿女管教严一些也是很正常的,甚至是正当的。或许很多人会说,袭人和宝玉都做过了,但是王夫人很欣赏袭人,这是虚伪。但是要注意,没有证据表明王夫人知道袭人已经和宝玉做过了,她对袭人好,是因为袭人能说出她心中所担忧的事情,能为宝玉的前途贾家的脸面着想。
王夫人的第二恶是赶走了晴雯,这在很多人眼里是王夫人最大的恶。固然我们可以说王夫人是冤枉了晴雯,将晴雯认为是狐狸精是玷污了晴雯。但是王夫人仅仅是因为晴雯长得好看,略有些风骚就对晴雯有成见吗。不是的。王夫人说“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王夫人对晴雯的坏印象是因为晴雯的行为轻狂而非是外貌俊俏。凤姐接下来说的也是这样的——“论举止言语,他原有些轻薄”。而王善保家的对晴雯的谗言“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趫趫,大不成个体统。”着眼点也是晴雯斗狠,行为凶恶,长得好只是她认为晴雯的一种依仗的资本而已。假设晴雯也如袭人平儿一般:不那么张扬,不那么火爆脾气,不那么好骂人,即使她长得再好,王夫人也不会注意到她的。所以将晴雯的悲剧全部归结于王夫人,而对晴雯自身的性格弱点视而不见,是不公道的。另外,王夫人这样厌恶晴雯,或许另有隐情。这个隐情就是赵姨娘。为何呢?因为晴雯在某些方面是和赵姨娘相似的。晴雯如何和赵姨娘这样不堪的人有相似点呢?确实有的。这就是一言不合就骂人。这就是王夫人口里的那种“狂样子”。赵姨娘是不是狂呢?你看她在探春主政的时候的表现就可以知道了。但是赵姨娘即使这样不堪,王夫人也有些无奈,甚至在赵姨娘和贾环害宝玉,王夫人依然不能有所惩治。为何呢?因为王夫人有忌讳,这就是贾政。贾政对赵姨娘是有所庇护的。所以王夫人看到晴雯和赵姨娘有相似的地方,她就不能不设想有朝一日晴雯或许会变成赵姨娘第二。虽然我们会说晴雯不会是赵姨娘,但是在王夫人看来,要防患于未然。这或许是王夫人对晴雯偏见的很重要的原因。
在赶走晴雯的同时,王夫人还赶走了芳官。王夫人说: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此也被人认为是王夫人十分厌恶貌美的女子。我觉得,这或只是一方面而已。王夫人后面还说:前年我们往皇陵上去,是谁调唆宝玉要柳家的丫头五儿了?幸而那丫头短命死了,不然进来了,你们又连伙聚党遭害这园子呢。你连你干娘都欺倒了,岂止别人!所以王夫人并不仅仅是因为芳官貌美而心生恶意。也是芳官有把柄在王夫人手里。这个把柄就是芳官越权了,越礼了。除开这,或是王夫人还有一段不能公开的心思。在书中,宝玉唯有一次受到了痛打,那次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蒋玉涵。蒋玉涵是什么人?也是唱戏的。那一次宝玉几乎被打死,此事对于王夫人来说,肯定是刻骨铭心的,她是不能忘怀的。因为蒋玉涵是唱戏的,所以王夫人对于唱戏的没有什么好感是自然的。王夫人当然不会认为是宝玉多情-“沾花惹草”,而只会是认为蒋玉涵在勾引宝玉。况还有柳湘莲。柳湘莲也是唱戏的,柳湘莲痛打了薛蟠,王夫人是薛蟠的姨妈,她定会对柳湘莲也没有什么好的印象。这些人和事结合在一起,可知她对唱戏的成见是很大的。所以她不喜欢芳官,或是也有这方面的缘故在里面的。
王夫人对于宝二奶奶的人选有何考虑,文中没有明示。不过,王夫人比较喜欢宝钗是明显的。王夫人是不是厌恶黛玉,不好说,至少是不太喜欢的。而这种不喜欢主要还是性格以及行为举止上的。黛玉小性儿是有目共睹的,而黛玉和宝玉之间因为耍脾气,闹得很大,还摔玉,也不是一次两次的。这些王夫人都是看在眼里的。如果读者自己是作为宝玉的长辈,当一次次宝玉和黛玉闹矛盾,而致使宝玉将自己的贴身之神物一而再再而三地出气,能对黛玉有好感?况且,就私情而言,宝钗是王夫人的外甥女,更是亲近一些。王夫人偏向宝钗也算不得太偏心。
在续书中又是她用了调包计,让宝玉娶了宝钗。所以她更让那些喜爱黛玉的读者厌恶。单就这件为宝玉娶亲的事情来说,王夫人真的有那样的罪过吗?看待这个事情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在那个年代里,向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你是皇帝,是王子皇孙的,也要这样的。所以,王夫人以自己的喜好来定儿子的亲事放在那个时代才是正理。即使是在当下,虽然说是婚姻自由,但是婚姻依然还是更多地牵扯到了两个家族,所以长辈的意见或许更显得重要一些,特别是对于那些“豪门贵胄”的家族来说,更是如此。

很多人是王夫人吃斋念佛是虚伪的善,其实呢,王夫人确实不恶:对下人们——“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当然了后来打了金钏),对姑娘们——“(迎春)从小儿没了娘,幸而过婶子这边过了几年心净日子”,“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探春),才叫我照管家务”。家里的姑娘们是敬重王夫人的,和邢夫人比较起来,当然是跟王夫人更亲一些的。这能说王夫人是坏人?王夫人是卫道士,但是王夫人不做卫道士难道说要去做叛逆者?王夫人站在她的阶级和价值观的立场上难道不是应该的?我们难道因为王夫人和自己——现代人——当下的价值观不合就一味怪罪王夫人,是不是太苛求王夫人了?以理杀人也好,卫道士也好,我们要去批判的不是行为的个体,而是行为的内在逻辑,就个体而言,她们也是“受害者”。
王夫人自己不大管府里的事情,而是授权凤姐去管。一些人就认为是王夫人没有那个本事。确实,某些方面王夫人是不如凤姐精明能干的。不过王夫人不大管府中的事情,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王夫人平时确实是很忙的,她精力上有些吃不消的。为何?因为贾府作为贵胄,时常是需要和其他的王公人家礼尚往来的,婚丧嫁娶都是要走动走动的,还有自己府里在各种节庆之中,也是要接待其他贵胄之家的拜访的。而出去走访和在家接待代表贾府的女主人都是王夫人,她的应酬太多,年纪也大了,实在是不能兼顾府里的事情。为何不是邢夫人呢?因为贾赦不是朝廷命官,只是有爵位而已。贾政是命官,而且在府里也是被认为是正统嫡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