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命运石之门》— 宿命轮回中所映衬出的成长

2021-09-13 21:55 作者:信评动画  | 我要投稿

2011年对于动画来说绝对算得上是相当传奇的一年。

为此,我在之前也分别写了近10年最具代表性的原创动画《魔法少女小圆》,以及私心认为堪称日常喜剧天花板的《日常》,来纪念这独特的一年。

然而,如果说到2011年,却又不提“那部”被众人所喜爱的作品的话,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而它指的不是别人,就是在十年前的今天完结的——《命运石之门》

《命运石之门》是各大动画评分网站位列高位的常客。

在我去年整理的10年代动画数据里,它几乎毫无悬念地位居在榜首的位置;甚至如果我们连同00年代一同考虑,它也能够挤进前三。这样的一份数据,即便放到一年后的现在,也几乎没有多大的波动,足以见得这部作品一直都深受动画爱好者的喜爱。

当然,如果要我去评价《命运石之门》,我依旧会觉得本作在叙事上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瑕疵与问题,所以以我个人的眼光去进行抉择的话,那本作将不会是2011年里我最推荐的作品首选;只是我也不能否认,即便存在着这样的瑕疵,它也透过那令人惊艳的结局,征服了不少不少观众,让这部作品得以取得如此高的评价。

那么,我所说的这些瑕疵究竟是什么?
作品又是如何克服这些问题,最后为我们带来这个惊艳的结局?
这样的结局又是如何征服我们的?
作品透过这样的故事,又想要表达些怎样的价值?

这些,都是我的这篇专栏,想要来逐一回答的问题了。

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分享、关注来支持up主哦! 


注:本篇专栏将会涉及诸多本作核心悬念的讨论,因此会有严重的剧透成分,还请大家自行斟酌阅读。


叙事上的平淡与割裂


首先第一个问题:本作在叙事上有些怎样的瑕疵呢?

想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简单把本作的剧情按照集数进行简单的切分:
第1~2集,提出作品的核心悬念以及介绍角色;
第2~7集,铺垫有关Sern与时空轮回相关的设定;
第7~12集,D-Mail的使用与Time Leap时光机开发;
第12~15集,绝望的轮回与解决的方案;
第15~20集,恢复世界线与各角色的支线故事;
第20~24集,最后的抉择与核心悬念的揭示。

在这样的切分之后,我们就可以按照功能性,进一步将前12集的三段剧情,那主要在铺垫设定的篇章,归纳为“铺垫篇”;以及后12集,那正式开始解决各种问题的三段剧情,归纳为“揭示篇”。

而本作的第一个瑕疵,就在于本作的“铺垫篇”,还是叙写得有点平淡了。

我相信大多数后来补番的观众,在被别人推荐本作的时候,推荐者一定说过类似的话:“《命运石之门》是一部比较慢热的作品,撑过前面比较枯燥的部分之后,后面就全程高能了!”

由此可见,即便本作被许多动画爱好者所吹捧,它前期那相对平淡、甚至都有那么一点无聊的叙事表现,其实也是大多数观众都能够意识到的问题。

而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地深入探讨,究竟是什么,促成了本作前期叙事上的“平淡”。

在我看来,本作前期之所以“平淡”,其实是因为本作的“铺垫篇”缺少了一个目标鲜明的主线。

在这个阶段的剧情里,作品如我前面所总结的那样,其叙事的重心都放在了设定与剧情的铺垫上。虽说在这个过程中,作品也并不是丝毫没有剧情的推进,让人无法接受;但是,大方向上,我们其实并不知道角色们所讨论的这些设定与理论、所研发的D-Mail与时光机,究竟会将我们带向何处。

换言之,在这个阶段里,虽然也有剧情在推进,但目的地是哪里,这群角色究竟最后想要干些什么,其实直到“揭示篇”之前,一直都是模糊的。

当然,模糊的剧情主线,本身也不是特别致命的事情,毕竟像是一般的日常作品,即便缺少了这样的主线目标,我们观众也依旧可以看得很开心;甚至不关心所谓的主线,在这类作品中才是常态。

只是,本作显然不是这类偏向日常的故事,尤其考虑到它在开篇就引入了一个非常令人在意的悬念,这就使得观众打从一开始,就很难将本作归类在日常向的范畴里,很难不去期待着这个悬念究竟会如何被揭示开来。

但是,在第一集之后的故事里,作品仿佛遗忘了这个悬念一样,开始讨论起了其他的内容,并夹杂着一些相对零散的剧情,这才会让观众因此而产生迷惘。

与此同时,作品在这个阶段所讨论的,就是实打实的设定铺垫,就是对于时空穿越的各种可能性讨论。

然而,这样的内容对于非科幻迷来说,可能还是会显得有些枯燥的;再加上作品为了将这些设定解释清楚,有时还会反复地进行讨论与说明,甚至出现过一整集就只讨论了一个核心设定,这样信息量略显低效的情况,这就更进一步地促使本作前期的平淡了。

在此之上,作品整体色调上的选取也是冷色调,氛围也极力烘托出夏日的闷热感,让那本就显得平淡的叙事,变得更加沉闷。

当然,从故事的中期开始,也就是第12集之后的“揭示篇”开始,前面的这个平淡问题,就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仅出现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主线目标,作品也不再需要一味地讨论设定,让观众终于能够感受到剧情走上正轨,并开始享受与期待后续的剧情发展了。

而这,很显然也是大家之所以会说“后面全程高能”的理由了。

只是,在我看来,本作后半也并非真的“全程高能”,它依旧存在着一个叙事上的瑕疵,那就是各角色的支线故事和当下的主线剧情,其实多少是有一些割裂的。

这些所谓的“支线”,其实就是在解决其他“女主角”的个人事件,很显然是作为Galgame的原作,为了攻略其他“女主角”所进行的情节设计。

当然,我这里并不是完全地否定作品这样的设计;毕竟想要达成最终目标,就需要设计相对应的困难。因此,我认为作品在前半段剧情中,透过D-Mail去埋下这些支线剧情的伏笔,并到了后半段揭开这些伏笔的同时,将它们设计成通往“真结局”所必将遭遇的难题,这绝对算得上是一个非常精妙的设计思路了。

但是,故事的核心目标,是拯救真由理,这个已经被渲染得足够严肃、也足够悲伤的事件;作品却在必经之路上,安插了伦太郎与其他“女主角”的互动,这或多或少会分摊掉观众的沉浸感,甚至可能会让人在某个瞬间对伦太郎的目标产生动摇。

不仅如此,即便作为“难题”,它们说实话也没有带来真正的困难与挑战。

无论是菲利斯还是琉华子,其实都是相当白给地直接进行妥协了。说实话,如果他们坚持不妥协,不愿意放弃当下的这个世界线的话,虽说也不是完全无解,但绝对会让伦太郎非常头疼,让这段剧情变得更加复杂、也更具有戏剧性。与此同时,透过这样的方式,我认为这些角色也能够被塑造得更有魅力;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让人觉得她们有点过于倒贴伦太郎。

当然,即便是现在这个相对白给的处理,扼杀他们美好的回忆依旧会在伦太郎的心中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记;只是在我看来,作品显然在这里选择了一个比较“偷懒”的做法,一定程度地降低了这部作品可能存在的更高的上限。

也因此,直到结局以前,我认为本作整体的叙事别说完美了,甚至都算不上特别优秀。


载体切换下的无奈取舍


前面一段,我着重讨论了本作叙事上的瑕疵与问题。

但是,很显然的,这些问题最终对于观众观感的影响,并没有我所论述的那么严重,否则本作也不会被那么多观众所喜爱与吹捧了。

所以,如果我们再回过头去思考我所说的这些问题,无论是前期的“平淡”,还是中后期的“割裂”,很可能都不是无意形成的问题;实际上,我认为这些所谓的问题,可能只是作品所进行的无奈取舍而已。

那么既然作品舍弃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相对的它又能够换来什么呢?

首先,作品前期缺乏主线目标,促使了叙事上的平淡,乃至于无聊;这是一个确实的问题。

但与此同时,它也并非没有意义:正因为没有主线目标,作品才能够在这个阶段,尽情地把叙事的篇幅,花在设定的铺设,以及角色关系与互动的描写上。

诚然,如同我前面提到的,本作这些有关时空穿越的理论设定,对于不感兴趣的观众来说,显然是单调与无聊的;但即便是这样,作品后期的几乎所有剧情上的爆发,其实都仰赖于前期扎实的设定铺垫。

毕竟如果作品不预先将这些内容交代清楚,到后期才唐突地一股脑抛出这些繁杂的设定的话,那对于观众来说,这反而充斥着机械降神的意味,导致后期回收伏笔的时候,无法像现在这样如此令人惊艳。

不仅如此,本作单是涉及时空穿越的方式,其实就有三种不同的方式:只能够发送信息到过去的D-Mail;能够将记忆往回传、变相让自身穿越回过去的Time Leap 时光机;以及来自未来的,能够真的将实体传送到过去的、真正的时光机。

说实话,要厘清三个不同时空穿越的设定,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如果不把这些细节说清楚,那么观众反而会对后期频繁交错的不同穿越方式,感到更加困惑。

所以,作品前期不抛出主线目标,观众也就只能专注在当下的设定交代,并借此机会,好好理解并消化作品这复杂的设定架构。

反之,一旦作品在这个阶段开展了明确的目标或主线,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进行如此详尽的设定交代,一定会带给观众更加糟糕的观感。毕竟观众清楚当下需要立即被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却还要被迫忍受这些繁复的文戏,这样一种刻意的拖沓感,说实话比起“平淡”来说,我认为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还要更加的严重。

另一方面,前期这样相对漫无目的的、偏向于日常的情节设计,对于搭建人际关系来说,也是最好的叙事手段。

毕竟没有明确的目标,那么人物之间的互动,显然就是此刻最大的看点;也因为没有特定的目的,角色之间的互动,才能更好地反映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且将那种陪伴与帮助所带来的关系提升,细致地描写出来。

而前期越是将这种“日常”所能够带来的平凡的幸福给表现出来,后期这种“日常”被夺走后所带来的反差与痛苦也就愈发强烈,让重新夺回这份“日常”,能够顺理成章地成为故事后期的核心目标。

实际上,这是很多Galgame都会采用的叙事思路,同时也是Galgame之所以难以改编成动画的理由之一。

毕竟游戏有着其第一人称的视角所带来的沉浸感,所以可以借此去对抗前期“日常”内容的平淡。但是动画站在上帝视角,失去了沉浸感的我们会更需要目的与意义,去指引我们对于故事的期待;因此当一部使用着这样的叙事方式的Galgame,被改编成动画的时候,它前期叙事平淡的问题,我认为几乎就是无解的。

作为原作是Galgame的本作,自然也无法从这样的问题中摆脱开来。

只是,在有着相对充裕的篇幅的情况下,它依旧很好地将这种叙事的优势,也就是人际关系的扎实搭建,给展现出来;同时,它也借着这样的机会,详尽地将本作那繁杂的设定交代清楚。另外,本作前期虽然没有大方向上的目标,但是它其实在每一集的故事里,也会安排新的小悬念,并快速地予以解决,甚至利用这些微小的悬念与揭示,作为它交代设定的手段,让观众不会过分地对此觉得单调,也不至于真的感受不到剧情的推进。

所以,即便这样平淡的叙事依旧是本作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但一来它本身仍有实质的剧情推进,让观众不会因为过分平淡而坚持不下去;二来,本作最后结局的精彩,其实也很依赖前期这段扎实的剧情铺垫。

相似的取舍其实也可以解释中后期的“割裂”问题。

我前面也已经提到,中后期的支线设计本身其实非常精妙,所以不可能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而完全删减掉这部分的内容。

而且即便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这些支线里的“女主角”最终所进行的牺牲,也能够很大程度的对伦太郎的精神造成压迫,让伦太郎心里对于时空穿越的这个沉重的事物,产生更多、也更加明确的思考,并以此成为他成长的契机。

不仅如此,这些支线即便最终都被解决的相对草率,但它的出现与存在,无疑也是一个难解的难题;而为了思考对策,伦太郎就需要红莉栖的帮助,进而就增加了两人互动的机会,这就让两人之间的情感,得以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换言之,虽然作品的确在这个阶段引入较为格格不入的“支线”桥段;但,考虑到载体切换过程中的文本流失,以及如何在后期有限的篇幅里,将伦太郎的成长给叙写得足够厚重有力,舍弃掉对于“支线”故事更细致的描写与展开,显然也就是一个合情合理的手段了。

总的来说,本作的叙事有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

只不过,这些问题并不是创作者的无能所造就的结果,而是创作者无奈的取舍。

毕竟,我相信几乎所有观众都会认同本作的结局叙写得非常精彩;而要想写出这样精彩的结局,前期无论是设定上的铺垫还是情感上的铺垫,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因此,如果这样的铺垫,在动画这个载体中必然会带来相对应的问题,那么为了后面更加精彩的内容,进行这样的取舍,我想也是一种果断与勇敢的态度吧!

而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即便本作的叙事并不完美,它也依旧能够征服不少观众吧!


优秀结局的构成与影响


前面反复提及,本作最令人惊艳的地方,就是本作的结局部分。

那么这里就需要再往下回答两个问题:
本作的结局为何惊艳?
一个优秀的结局,对于我们观众又有着怎样的影响?

而想要回答第一个问题,我们或许可以反过来思考:怎样的结局,算得上是一个好结局?

在我看来,一个合格的结局,至少要做到两件事:
第一,这个结局必须将作品所有的悬念,尤其是核心悬念给解决;
第二,这个结局在情节与冲突的设计上,必须是全剧的最高潮。

先来说说第一个。

作品之所以会设计悬念,它最直观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度起观众的好奇心,让观众期待故事会怎么把这个悬念给解决。所以,如果这样的悬念不被解决,甚至如果留下来的是故事的核心悬念,那它带给我们观众的感受,就好比一根鱼刺卡在喉咙一样令人难受。

毕竟因为有了悬念才会有期待,而期待就是我们对于作品所寄予的希望;当作品最后辜负了我们的期待之时,那之前越是期待、越是希望,这个刹那所形成的反噬也就会越发严重。

所以解决故事里的悬念,是一个结局的基本诉求。

那么在这样的基础上,本作又是如何将它的结局推到足以令人惊艳的地步呢?

这其实和本作的悬念设置有关系。

首先是作品将它最核心的悬念,设置到了故事的最前面。这样的做法,让观众在最一开始就会被故事吸引的同时,却又会随着后续各种内容的释出,而逐渐稀释我们对于这个悬念的记忆与印象。这样一个虽然被遗忘,但确实存在的伏笔,在故事后半段,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浮现与解决,又再一次因为线索的串联而被延伸回去的刹那,它所带来的冲击力无疑是巨大的。

毕竟,这个悬念一开始就存在,设定与线索其实也早就抛给观众,但我们因为代入到了男主伦太郎的视角中,沉浸于眼前的目标,所以才会忽略,所以才会意识不到;而这样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往往最能够带给我们惊喜。

尤其,当我们意识到每一个细节,都有着其合理的解释与对应的时候,每一个当初的困惑,现在都能够被完整的设定予以合理的交代与解释的刹那,那种“问题被完全解决”的爽快感,更是难以言喻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喜欢环环相扣的故事,才会对首尾呼应的设计而感到赞叹。

当然,不仅是理性上事件与悬念被完整解决所带来的满足感,一个优秀的结局在情绪上也能够带来足够的感动。

这就必须要提到结局需要做到的第二件事,也就是情节与冲突的高潮设计了。

实际上,依照情绪流来考虑,作品所设计的冲突,理应就该不断地攀升;毕竟,前面已经解决了一定程度的困难,角色也因此得到了相对应的成长,那么下一个难题,理应变得更加棘手,让即便是成长之后的角色,也难以轻易地解决,这样新的冲突才会形成张力,而如此的张力,才能够真正的感染到观众。

所以,故事的结局,作为全剧的最后一个情节,它自然要在冲突的层次上,比起前面任何一次冲突都要来得激烈,否则观众的情绪将会难以被调度起来。

而放到本作,作品前期没有明确的主线目标,顶多就是假想的“组织”这个冲突的对象;到了中期,目标是要拯救真由理,冲突的对象也逐渐成为了Sern;到了后期,遇到的难题则是真由理与红莉栖之间的抉择,而此刻的冲突,则甚至可以上升到整个宿命层面。

以此来看,虽然表面上的目标在难度上变化不大,但是冲突对象的格局却在不断变大:从一个假想敌,到了一个真实的组织,最后再上升到近乎于全世界的层面上。而即便我们从伦太郎的内心压力进行思考,随着情节所积累下来的内心压力,在面对着即便相似的难题,它所带来的张力其实也是在逐渐变大的。

也因此,到了最后2集,当伦太郎克服心里的压力,选择与命运为敌的时候,那个刹那,我们才会感到如此的热血沸腾,我们才会被这样的剧情所感染、所激动。

除此之外,作品的结局之所以让人赞叹,也得归功于结局前夕的伪结局设计。

本作的第22集,当伦太郎被红莉栖说服,做了拯救真由理、牺牲红莉栖的这个抉择的时候,如果不是因为作品还剩下2集,知道故事还尚未完结,一定程度上可以预判作品留有后手,否则一定会有不少观众,被这个带有缺陷的结尾给欺骗,认为这就是这个故事当下可以达至的“最完美”的收场了。

而如果确实“被骗”了,确实认为这就是故事的结局;那,当观众看见铃羽所带来的那奇迹般的消息的刹那,它所带来的震撼,也将会更加巨大,最后的真结局,才会在这样的反衬下,显得如此完美,且让人如此感动。

就算没有“被骗”,就算知道“后手”的存在,面对着第22集这样被动且无解的局面,观众也会期待着作品如何去解决。即使无可厚非的,对于这部分观众来说,他所感受到的震撼,肯定远不如那些已经“被骗”的观众;但看着事件能够如此完美的被解决,我相信这份期待,也一定能够得到它应有的回应,且让人因此而感到彻底的满足吧!

所以,本作的这个结局,不仅于理性上解决了它前期所留下的所有悬念,让我们能够因为作品的完整性而感到满足;它还在情感上,提供了一个足够曲折、却同时足够宏大与振奋的冲突与情节,让观众在此刻感到热血,并在看到最后那个完美的结局的时候,心中难免也会流露出深刻的感动。

这,就是这个结局之所以令人惊艳,甚至都称得上是优秀得足以载入史册,的理由了。

好了,我们已经知道本作结局为何优秀了,但这依旧解决不了下一个问题:凭借着一个优秀的结局,真的能够让人不去在意前期的叙事瑕疵吗?

长期关注我的朋友应该知道,我个人对于烂尾结局、亦或是高开低走的态度,一向来都不会过于苛刻;这是因为我个人倾向于一个主张:结局作为剧作的一部分,不该只因为结局本身,就去定夺作品整体的好坏。

所以高开低走,虽然它因结局的处理,无法回应我们对它的期待;但它至少“高”过,所以综合来看我也可能会给予它不低的分数。

同理,像是本作这样,姑且算是中开高走的作品,在我个人的评判标准里,也不会只因为作品的“高走”,就完全忽略前期存在着的问题;这也是我在这篇专栏中,要花费一大段篇幅,去讨论本作叙事问题的原因了。

然而,即便是这样,我也不能否认一件事:故事的结局带给包括我在内的观众的影响,绝对不可能单纯地用理性去划分与切割;结局对于故事的影响,绝对是剧烈的。

换言之,看到一个好故事最后无法善终,以及看到一个垃圾最后竟然透过优秀的结局讲出一点名堂,往往后者最终带给我们的观感,会远比前面来得好得多。

而这背后的道理其实也并不复杂:那就是对于动画的观感这件事,和我们本身的期待值有着密切的关系。

前期的优秀拔高了我们的期待,所以期待越大最后失望自然就越大;而一个我们并不抱持着期待的故事,最后竟然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这对我们而言自然就是惊喜。

更重要的是,结局所产生的“失望”与“惊喜”,就是整个作品留在观众心里最后的事物;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观众对于这部作品的印象,很可能不会是前期的好或坏,而是结局所能够烙印在观众心中的,最后的感受。

这就是一个优秀的结局的重要性了。

当然不仅仅是观感上的残留,一个优秀的结局,它也能够借着其高度的完整性,让作品得以更好地承载创作者的想法,甚至让观众为了对此进行解读,自发性地开始去考究故事中的细节。

而一旦走到了这一步,这部作品所承载地意义与价值,也不是一部烂尾、或者说低走的作品所能够相比的。毕竟,如果连故事本身都无法讲完整,如果故事中的核心问题被悬空、无法被有效的解决,那么我们观众又该怎么去判断创作者对于这个核心问题的态度,进而去解读整个故事可能存在的表达呢?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向来都主张在讨论内核与研究细节之前,我们更应该先要求一部作品能够讲好一个故事;只有故事讲好、讲完整了,后续的深挖与考究,才可能存在意义与价值。

所以总的来说,《命运石之门》之所以能够在有着叙事问题的情况下,成为一代经典,就是因为它透过一个优秀的结局,让这个故事变得完整,进而让它最终得以拥有一个确切且令人动容的内核表达。

而实际上,作品的精彩,虽然很大程度地依托于这跌宕起伏的结局;但比起这个,作品借此所表达出来的内核,我认为很可能才是本作最令人有所感触的部分。


宿命轮回中所映衬出的成长


前面聊完了本作的叙事,在最后,我们再来花点时间,去和大家分享一下在我心中,《命运石之门》这部作品,之所以让我们有所感动的地方,亦或是说它透过这个略带科幻的故事,所想要传达的内核,究竟是什么。

实际上,我相信不少人会和我一样,比起那些看着很酷炫的科幻设定、比起作品各种时间线跳跃来改变过去的这种庞大格局的故事,这部作品最让我们有所感触的一幕,应该是看到最后,我们又看见那中二病满满的伦太郎,带着这份中二病独有的狂气,说着要将过去的自己,连同全世界一同骗过的那个刹那。

换言之,这部作品虽然有着一个非常庞大且复杂的设定,它最终的落点,依旧落在了伦太郎这个角色的成长身上。

而如果想要讨论伦太郎的成长,我认为可以先从“中二病”这个标签来进行切入。

伦太郎这个角色在初期的时候,其实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非常讨喜的角色。这不是因为别的,正是因为他那过于中二的各种台词与发言;尤其他那种无论别人做了什么,都高高在上的态度,说实话真的很难让我对这个角色产生过多的好感。

然而,在实际看过整个故事之后,就如同我前面提到的,作品最终最让我们有所感触的一点,恰恰是临近结局那中二病爆满的宣言。

那么,究竟是什么,改变了我们观众的看法呢?
又或者应该这么问:在这个过程中,同样的中二病台词的背后,是什么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中二病台词,它所承担的职能,就是在进行掩藏。

前期伦太郎之所以中二,是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和其他人沟通,所以只能够借着这样的发言,去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在他小的时候,他确实依靠着这样的方式,拉近了他与真由理之间的关系,这就让他在那之后,逐渐养成了这样的说话方式与习惯。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只能够借着中二病来掩藏自己内心的孤独,其实或多或少算是一种逃避;它规避了与人正面交流的过程,依赖着其他人对自己的容忍、乃至于放纵,甚至将其他人对于自己的情感,透过这样的方式给逃开了。

也就是说,“不敢面对”、“逃避”、甚至夸张点说,“懦弱”,其实才是伪装在那狂气表面底下的伦太郎,真正的面貌。

这样的伦太郎,在后续的故事里,其实也是在不断地逃避着的;不管是被迫的,还是主动的。

举例来说,中前期接收到恐吓邮件之后,不敢再过度使用情境相似的中二病发言,也是他的一种逃避;即便这样的逃避,确实也是一般人本能上的选择。

又像是中期真由理死亡之后,有着时光机的他,表面上看是想要借着时光机去改变真由理死亡的未来,但其实真正在他内心里发酵着的,是他无法面对真由理死亡的这一事实,所采取的逃避。

而既然前面的伦太郎所展现出来的性格,是相对懦弱且善于逃避的;那么可想而知,如果要叙写这样一个角色的成长,那自然就是让这个角色,从“逃避”,逐渐转向“面对”。

那究竟是什么促使了伦太郎去“面对”呢?

其实也不是别的,就只是因为他已经被命运的轮回,给逼上了绝境。

无论怎么回溯,不管自己怎么做,真由理依旧会死在自己的眼前;一次、两次、三次、......、无数次,伦太郎已经逃无可逃了。就在这个时候,发现伦太郎异常的红莉栖找上了他,并选择帮助此刻已经临近崩溃的他。

在经由红莉栖的分析以及铃羽的提示之后,给出了能够解决目前困境的方法;但是,要达成这个目标,只有具有能够保留跨世界线的记忆的伦太郎能够做到;也正是因此,他走上了这个名为“面对”的道路,这个真正意义上面对这个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去解决问题的道路上。

只是,即便是这样,他或多或少也还是有些被动的。

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为了回溯世界线,找到了之前拜托他发送D-Mail的一个个伙伴,并在他们的故事里,知道了曾经的他们也是因为逃避,才会选择发送当初的D-Mail来改变世界线的;也才会因此而意识到即便是这样的他们,最终仍旧选择了直面真实,选择了取消当初的D-Mail,并将世界线复原。

这一个又一个摆在伦太郎眼前的故事,让他逐渐地改变着;毕竟,他因为自己的性格,深知那勇于面对所需要的挣扎与付出,更了解自己身上肩负着这些人的情感,因此,他也必须去面对,他必须要对得起这些伙伴们对于自己的信任。

所以到了大后期,虽然他也还是会被这如深渊般的命运给动摇;但是,即便是面对着真由理与红莉栖之间的抉择,他最终也能够面对并作出选择;即便末尾再一次经历了绝望般的回溯,他也能够在真由理的一巴掌下,迅速地振作起来。

确实,这样来看伦太郎的成长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剧烈;他依旧会犹豫、会害怕、还是会想要本能地逃避。只是,此刻的他,也已经明白逃避无法改变任何东西,也知道有些责任,需要自己去承担。

而我想,这样的一种不完美的成长与转变,其实才更显真实,才能够与我们现实生活里的“长大”,有所对应;而这,或许才是本作之所以能够让我们打从心底里,对这样一个角色,对这样一个故事,感到深深的共鸣的理由吧!

说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去回看本作那偏向科幻的设定,这时我们可能也会注意到,这些设定的存在,其实并不是为了什么宏大的叙事与表达;之所以要设计出时空穿越的设定背景,它的目的,也只是将这样一个从“逃避”走向“面对”的成长,更加具体地突显出来而已。

说实话,如果不从角色成长入手去分析本作的故事的话,对于本作的主题概括,会很容易被作品后期那有关宿命论的表达给蒙骗,会下意识地认为本作的内核,在于讨论一个怎么打破宿命的故事。

但真相可能恰恰相反,作品或许只是想要透过宿命的轮回与打破,去反衬出“逃避”与“面对”。

不断地逃避,就如同中期伦太郎不断回溯,却始终停留在α世界线一样:一味地逃避,是无法跳脱出世界线、是无法打破宿命的;
而当伦太郎,以及其他角色,开始不再逃避并选择面对的时候,世界线才逐渐从α世界线,走向β世界线,并最终去到了Steins Gate世界线:只有选择了面对,命运才会被改变。

也就是说,作品架构了一整套完整的世界观,搭建了各种复杂的时空穿越设定,最后的目标,其实只是为了将那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成长,那个从幼稚、从懦弱、从不断逃避,到逐渐学会了承担与责任的成长,给突显出来。

只是,也正是如此严密、且贴合时代背景的设定,才会让观众产生足够的代入感,让观众得以心甘情愿地去关注剧情的进展;也正是因为将如此大气磅礴的叙事,将这样一个牵动着未来的故事背景,去和伦太郎的选择与成长进行绑定,他那对于其伙伴的珍视,以及建立在此之上的面对与成长,才会被突显得如此震撼,才会像现在这样,撼动着我们的心灵。

“一切都是命运石之门的选择!”

这句中二的台词,在故事的最后,却最能感动我们。

毕竟谁又能够想到,这句本来用来逃避的话语,到了故事的最后,却真的成为了一个具有实质意义的“选择”,成为了伦太郎决定去面对挑战的“选择”呢?

即便这样的中二,依旧是在掩饰他心中的恐惧与不安,即便他心里也清楚,如果这次没有达成目标,那他将迎来无尽的深渊;但是,他最终仍然选择了向前迈进与挑战;这么做,不是为了什么世界,这么做,只是为了那个曾在绝境中,义无反顾帮助自己的助手而已。

所以,命运石之门本身没有意义,是伦太郎的面对与行动,赋予了它意义。

而这,不也是《命运石之门》的选择吗?



来到最后,如果你问我,《命运石之门》是不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我的答案绝对是肯定的。

即便,我依旧认为本作中前期有着一些叙事上的瑕疵与问题,让本作整体上的观感其实并不算特别优秀。但,这一来并不是很致命的问题;二来这个问题本身,很可能也只是本作因为载体与篇幅的限制,所做出的无奈取舍;这一切,都是为了那个优秀的结局,所需要的必要铺垫。

而当一部作品有着如此完满的结局,不仅仅是理性上能够因其完整性而征服我们;在感性上,我们的情绪也会因为这样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感到深深地震撼与感动。

尤其,看着这样一个和我们一样平凡的角色,在历经了这些磨难之后,学会了责任与面对,能够怀揣着勇气,去与命运作对;我们又怎么可能不因此感到触动,又怎么可能不对这个角色,产生共鸣呢?

所以,本作的确并不完美;但就如同伦太郎也同样不完美一样,这样的不完美,或许才是最贴近我们,也最能够打动我们的事物了吧!


简单评分:9.2/10


ps:文章里我讨论的主题,其实是一个相对积极的解读;我们可以同样利用这些设定,去得出一套悲观的解读,亦即直到最后,伦太郎仍然是在逃避着的。毕竟,作品使用了“世界线”这个概念,但是只有伦太郎一个人有能够跨越世界线的能力(Reading Steiner);换言之,即便最后来到了β世界线乃至于Steins Gate世界线,α世界线里的真由理还是死去了,只是伦太郎从那个世界线中逃了出来,而如果我们这样去理解这个故事的话,那么伦太郎显然直到最后依旧在逃避着。只是这个解读显然不是作品真正想要的表达,否则整部作品将会彻底失去其意义,所以我也只是在这里提出另一个可能性,而非将其作为正式的讨论纳入我文章的正文中。

ps2:我文章也有简略地提到本作的氛围渲染,无论是那苍白的色调选取、夏日热气的强调、还是各种无配乐的处理,其实是相对“闷热”的;只是,这显然也有着它在叙事上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迫感,进而更加贴合中期往后的“揭示篇”的基调,也让观众得以在潜意识中,清楚地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故事。

ps3:本作的主题曲非常好听,歌词也非常贴合剧情;尤其最后两集还特地改了歌词,可谓是非常用心了,这里分享:

ps4:感谢所有愿意花时间看到这里的朋友,也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文章;喜欢的话也希望能够三连、分享、关注来支持一下up主哦! 

最后,如果大家对于这部好作品还有其他想要分享的观点的话,也欢迎到留言区告诉我哦!


 


《命运石之门》— 宿命轮回中所映衬出的成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