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2.2.2 安瑟伦

2023-04-24 12:13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2、安瑟伦(公元1033—1109年)


  中世纪经院哲学早期的主要代表。出身于意大利贵族家庭,做过英国大主教。

  安瑟伦继承和发展了奥古斯丁的神秘主义,确定了早期经院哲学的基本内容。他竭力用哲学来论证神学,主张知识是信仰的奴仆,信仰是知识的基础。他说:“我如没有信仰,我就不能理解”[1]。他所要求理解的“知识”主要是关于“上帝创世”、“三位一体”、“原罪”、“来世报应”等教会的信条,这是非常露骨的信仰主义。

  他是中世纪唯心主义派别        唯实论[2]的主要代表之一,他认为真实存在的不是具体事物,而是一般的共相;理性是依靠纯粹精神的,而不依靠感性表象的。他还认为有一个“无始无终的真理”存在于一切事物之先,各种事物只有和它相符合才是正确的。这种唯心论的先验论,当时就遭到了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唯名论者的批判。

  他第一个用本体论[3]来论证“上帝的存在”。他的论证方法是从上帝的概念推论出上帝的存在,即一切实体都是存在的;上帝是最伟大的实体;所以,上帝是存在的。这显然是一种为宗教服务的诡辩术。他的这种谬论,在欧洲哲学史上流毒较深,长期为宗教和信仰主义者所利用,甚至连十七世纪法国的著名哲学家笛卡尔也用它来论证上帝的存在。

  主要著作有《独白篇》、《论道篇》、《上帝为何化身为人?》。


注:

[1] 《论道篇》第一章。

[2] 也叫实在论。

[3] 关于存在的抽象学说。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2.2.2 安瑟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