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拜仁1-1柏林联 中场攻防均无力,火力缺失造平局

今日凌晨结束的德甲比赛中,继面对不来梅、莱比锡之后,拜仁又一次在柏林联的主场遭遇了平局。这三场比赛都有一个非常大的共同点——穆夏拉均有超过60分钟的比赛时间。

双方本场的首发都有些残缺:柏林联方面,本赛季回到德甲,更多出任前腰且发挥出色的克鲁泽伤缺,主力后腰安德里希停赛,因此排出的4-1-4-1更侧重于利用两名中前卫切断拜仁中场的联系;拜仁方面则是在后卫线和后腰位置上遭遇了伤病潮,戴维斯刚刚复出就连续两场首发,后腰位置由于基米希的长期缺阵、哈马的伤缺以及托利索伤愈状态不稳定,因此弗里克仍然选择了用格雷茨卡搭配穆夏拉使用,不过本场穆夏拉的位置稍稍靠后,因此更接近4-2-3-1的阵型。

穆夏拉并不像哈维·马丁内斯和罗卡这种能够拖后站住位置的后腰,也不是基米希和托利索这样拥有大局观、能够在后方做出长距离调度的球员,同样的道理放在格雷茨卡上似乎也不为过,这两名球员虽然从体型上看天差地别,在功能上却都相对单一,他们最大的功能在于持球推进和对进攻端的策应,但是在遭遇压迫的时候没有足够办法完成从后向前的渗透传递,以及在防守站位上两人习惯也一般。结果就是,两人都没有足够的回撤接应的习惯,拜仁在中路的推进上手段非常单一,对方的两名前卫作用就是驱赶拜仁后场向边路发展或者回传门将。

缺少中场的组织者直接造成了拜仁在开局阶段的出球困难问题。如果从赛后的数据来看,本场比赛博阿滕一人就送出了24脚长传(10脚成功),全队的长传次数也不过68次,这个数据从侧面说明,中场缺失的情况下对两名中卫出球能力的依赖。然而中卫始终和中场球员相比,站位靠后,传递的距离更远,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也就越长,对方防守球员就有更多时间移动贴防,因此对中卫的传递精准度要求就更高,这样才能让己方前锋有足够的接球机会。然而遗憾的是,本场比赛两名中卫的31脚传递中,仅有11脚找到了队友,尤其是博阿滕,经常是在面对对方前锋的对抗时送出长传,准确度难免低下。
不得不说的是,柏林联本场比赛的布置相当大胆,两名中前卫的设置很好地抓住了拜仁后腰无法出球的问题,而他们引以为豪的后场防守在本场比赛几乎没有犯错,甚至利用他们平均185以上的身高通过定位球三次对拜仁球门造成了威胁——包括开场的那粒进球。
这种中场的失控是双面的,不仅让后场无法有效地传递到前场,也无法在形成围攻之势的时候做出对禁区外围的控制,每当球发展到边路的时候,由于穆夏拉和格雷茨卡的跑动接应不足,边路球员几乎没有向中路靠后位置直接回传的选择,只能往禁区里将这次进攻终结为止。而在反击时,站位过高带来的防守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如果不是诺伊尔和科曼一如既往的神勇发挥,可能弗里克的球队很难从客场带走一分。
除此之外,连续作战以及伤愈复出的多名球员本场的状态并不足。虽然戴维斯仍然在本场达到了本赛季德甲最高的35.94公里/小时的冲刺速度,但是在比赛中出现了几次肉眼可见的出传球失误,刚刚伤愈就连续两次首发也许对他来说还太早了些;格纳布里本赛季整体的表现都不算太好,上半场在一次绝佳的单刀机会中自己停球失误,仅仅59次触球就丢失了23次球权,传中9次仅有1次找到队友,尽管他在防守上仍然保持活跃,但作为前锋,这样的表现很难让人信服。

但是即使是如此情形,弗里克的调整来得还是有些晚,而且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63分钟换下穆夏拉的是更“边锋”的萨内。萨内上场后格纳布里和他两个人轮流往中路靠,后腰仍然是格雷茨卡,结果我们看到的是,回到中后场更多做防守和组织工作的是原本的前腰穆勒。

尽管这次换人之后四分之内拜仁就扳平了比分,但是看上去几乎和换人没什么必然的关联——这粒进球几乎完全是科曼的个人秀。穆勒回撤到外围做出转移,戴维斯拿球后短传到科曼脚下,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样一过二的残暴一幕。

弗里克建队的思路仍然是按照几个关键词进行的:4-2-3-1,高位压迫,边路进攻。然而如今的这个体系在主力球员状态不佳或是伤缺的情况下,已经无法再维持下去,而对于小将穆夏拉的使用到了一种令人无法理解的境地。诚然这名17岁的小将浑身都写着“天赋”二字,但是相对于他如今单一的作用,罗卡已经在欧冠面对萨尔茨堡红牛的比赛中证明了自己有能力作为基米希的替补来维持这个体系,然而如今他的出场时间甚至还没有穆夏拉的一半多。更糟糕的是,格雷茨卡也在本场伤退(可能是较小的肌肉问题,但也有可能缺席1-2场比赛),刚刚伤愈复出的托利索在接下来的20多分钟里起到了良好的回撤接应、帮助出球的作用,但目前状态还需要调整,不能操之过急。
距离基米希的复出还有半个多月,弗里克能否意识到问题,在接下来面对狼堡和勒沃库森的比赛中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