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0语文考试应试作文《论学》
题目: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是诸葛亮在临终前给儿子诸葛瞻写的家书《诫子书》,文中寄予了他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他认为做人治学的重点是“静”,同时切忌“躁”,接着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以勉励儿子勤学之志。
以上材料对你有何启示?请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论学》
卧龙诸葛孔明先生自三国时代以来佳话不断,千百年来无人望其顶部,后人更是以“武侯王”敬称之,其人物之精神,学识之渊博,思想之高深都值得尔等后辈学习。《诫子书》有云:夫学须“静”切忌“躁”,实在有理。
“衣裓著文章,自言学雕虫。抢榆念陵厉,覆篑图穹崇。”对于学习之渴望应有如上种种,即为读书人最高之追求。何为学?在生活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土地,将未知变为知识,化为己用,提升自己的行为,即为学。而读书,正是学习的一种。
“改变人生的从来都不失读书,而是学习。”此言妙哉,但我认为,读书却是最为便利且灵活的道路,能者达济四海,乏者灵能自乐。可有“长风破浪会有时”之奋进,亦可有“独向昭潭制恶龙”之夙愿。但达到如此高度,须下决心之:“夫学需静,才需学。淫慢不励,躁不治性。”
南山有猿,其名姓不知。一日,猿下山觅食,见芝麻,喜而收之,复见杏子,弃芝麻而收杏之。如此反复,待到过重之西瓜滚入山间堑地,就为时已晚。果腹后亦寻,有何不可?切莫着急,忌躁而求静之。置于学习亦若此矣。尔等书生,不过书海一蠹,能力有限,因而当更为谨慎。今日之事,今日毕,切莫留给明日。对于学识,应静心领会,吸取完备后亦可继续前进。“石可破也,破而不夺其坚。”学习应当如此,切记。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尔等书生,不过书海一蠹,能力有限,应当反复。学习之余,莫忘复习,纵使有凌云之志,若不复习,次日便会付诸东流,到时空梦一场,悲吟梁父,将复何及?不过是坠出青云,止增笑耳。复习应当有序,有谋略,孔明先生有“石兵八阵”,亦称为“八阵图”,我等虽力不及也,但也可窥见其中之妙,即为:有序且讲究。不可呆板麻木,不得变通,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不过愚勇罢了,切记。
如此这般,均为余个人之见解。但“外道邪山千万重,真言一发尽摧峰。”吾之谬论,不过千万邪山之一重,但只可惜“真言”尚未到来。当今学术界对于学之论众说纷纭,百家争鸣,若不得真言,那就让自己变为真言。“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为何学?以儒家思想看来,报效祖国,力展宏图,即为读书人之终极目标。有理,但人生亦有命,勿须为此奔波,“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若为金玉,即可“礼予天地四方。”若为浑琼,力求“瞑仍不移其辉。”君子懂得见好就收,但勇气不可遗失。此条歧路,我不能欣然选之,但只求不愧对于自己,不愧对于世间。“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望尔等书生,能在回首往事之际,不曾有过南柯之悲,黄粱之叹;毕生所学,不曾有过“书到用时方恨少,白首方悔读书迟。”之感。风雨犹祝,山海同欢,是承天地之佑;星移斗转,沧海桑田,烟火人间依旧;功名在我,百岁千秋,勿忘秉烛夜游;今古诸事,激荡中流,宏图待看新秀。共勉!
————Therions,20211120

各位看官好,我是UP主Therions楚治酶以。相信各位也看到了,我运用了大量原神里面的句子,你要说我抄袭那也无可厚非,但是这篇文章,是我与2021年11月20日,在半期考试的考场上写出来的,从这一点看来,我自认为不算什么所谓的抄袭,最多是“引用”。
作文最后的分数是49/60分,当时的作文全校最高分是50,虽不是自夸,但我的文章确实是全校第三,也不能说是实至名归吧,毕竟自己只是个臭写小说的,没什么文采,拿到这个分数只能说我运气很好吧。分享这篇文章给各位只是因为,我写它的时候很爽,从头到尾一泻千里,就没停过。自己也很少写出这么爽的考场作文。不想让它埋没,于是通过互联网记录了下来。
希望各位看官看个乐呵就行,也不要计较这些,不喜欢也请多多包含,本人高二学生,没什么古文经验,用古体写法只是写着玩,有用得不对的地方欢迎各位dalao指出,我定会虚心接受(抱拳)。
那就祝愿各位陌生人(bushi)每天开开心心,如果下次还有我写得认为不错的考场作文,我也会以这样的形式分享给各位。
小说别催啦!写完这个就去写(笑)
————Therions,20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