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的“苦”
今天不想发什么存货了,大部分存货都还是未完成品,完成了的又还要总结一番才算是合格品。于是干脆就随便聊聊吧——关于人生的“苦”。
看观们有异议也无所谓反正我也不在乎别人怎么想,毕竟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选择直接右上角点X还是就评表达异议都行,但是拒绝阴阳怪气污言秽语出现在评论区。我先把话放这儿了。

现在大一点的平台都请了算法的专业人士编写程序,导致有时候一些话题会集中出现在我接触了每个社交平台。
这几天就又出现了这么一个话题——非物质生活上的苦,算不算苦?
单提出这么一句话,我猜,大部分人的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吧?
但是一旦拿出了对比,我发现人们就不再客观了。
比如我最近接触的两个话题的主角,一个是希腊最后一人国王,一个是身价不菲的资本家。

前者其实我是无意间路过的一个讲那位国王的皇后的视频。
此段跟本文主题无关,纯属吃瓜内容,不感兴趣可以直接跳过,但是我的吃瓜心理实在是控制不住想把瓜发上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咳,不对,是“吾”家有女初长成,便被皇储预定了,希腊最后一任国王还是皇储的时候一见钟情看上了丹麦三公主安妮玛丽,然后开启了他们公主与王子的童话故事。咳,那时候她才13岁,若不是他们的爱情故事持续到了彼此白发苍苍我真怀疑那王子有恋童癖-_-||
童话般的公主与王子的故事来到现实也难免波折,年轻的国王遭遇了政变自此流亡他乡,多年之后军政府倒台后国王还未来得及回国,希腊便已公投成立了共和国,废除了君主立宪制。曾经的君主表示尊重人民的选择,然而这样的言论也未能换回回国的许可。以后的许多年希腊政府跟防贼一样防着他,跟拦着侵略者一般拦着他,而他想回到家乡却也需要挖空心思,比如趁希腊的官员都在休假“趁虚而入”,又比如借着雅典奥运会他国际奥委会成员的身份方才正大光明地踏上了一次故土。甚至其实希腊政府连公民身份都不愿意给他,因为他没有希腊姓氏😂
好在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他借着希腊政府财政困难的机会通过捐赠一笔巨款,终于心念达成得以回到故土生活。从流亡到终于归国,已经过去了46年。
然而,在一些人的观念里,无论是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回乡偶书》贺知章)
还是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哀郢》屈原)
亦或是
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醉落魄 离京口作》苏轼)
中的那些愁苦好像到了这位曾经的君王身上便不适用了,因为众所周知的“欧洲皇室皆亲戚”所以这位康斯坦丁二世夫妇流亡国外后物质生活过得也还不错。
这种观念,我实难认同。
自幼生长的土地常年回不去思乡之苦,不苦吗?
生于斯长于斯却被迫离开,回去一次还需要找各种借口,最终还被赶走,不苦吗?
甚至常年连希腊人的身份都不被希腊当局认同,不苦吗?
且不说他,就说我自己,我现在生活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也是我的成长地,最长一次离开大约是两个多月,而在一个月的时候我便已十分想家了。思乡之苦、离别之痛若是长达半生、半个世纪之久,我觉得还是蛮苦的,那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痛。
我至今还记得初中时课本上的那首诗

而曾经长时间离开过家乡的人,有多少又未曾体会过这种苦呢?

后者我记不太清了,只记得应是一位企业家遇到了什么人生中的磨难,有人在知乎上提问问他苦不苦,打开问题高票是清一色地用物质比他苦的人来说明他不苦,甚至有人拿出了中国贫困地区的照片。
他们两人的人生有着不同的遭遇、不同的困难,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物质生活过得挺好,而人们反驳认为他们生活“不苦”给的理由,也是一致——因为他们有钱,物质生活过得好。
这里我不想谈什么“仇富心理”,我想说的:
虽然人与人的感情是不相通的,但你不能认为他物质生活过得好,他的苦与你的苦不一样他就不苦了。
人生在世,每个人的苦都不一样,甚至程度也不一样。又有谁自打出生起一个“苦”字未曾叹过?
甚至事实上除了物质原因还有很多人苦得快活不下去,也年年都有很多人受不了非物质原因的苦而自杀。
而每个人的“苦”也并不是要做个“谁能比我惨”的大比拼。
你可以对谁谁谁所遭受到的人生的波折不屑一顾,说一句比他苦的人多了去了,但是,你不能否认,之于他,那就是人生的“苦难”之一。而理不理解那是旁观者自己的选择罢了。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