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0分钟记住地理(番外篇 1):夏令营中的日本小超人

2020-08-29 23:47 作者:最后的遥远  | 我要投稿

全文字数|4.6千
阅读时间|16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

1.堪比奥特曼的昭和少年

2.从地理角度解读东亚特殊性

3.扩展阅读:东亚激烈竞争的表现

一、堪比奥特曼的昭和少年

有这么一篇批判「中国孩子」的文章,它通过《读者》等杂志火遍全国,并被国家级部委、媒体反复宣传,被很多中国老师和家长念叨了一辈子,最终成为80、90、00乃至10后们「难忘」的记忆……

它,就是由孙云晓在1993年11月25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发布的《夏令营中的较量》,俗称《日本小超人》或《人间昭和奥特曼》等。该文流传之广、影响力之深在中国教育届绝无仅有。

文章大意为:

1992年8月,来自中国的30名孩子和来自日本的77名孩子在内蒙古大草原上一起参加了「草原探险夏令营」,结果中国孩子被日本孩子全方位无死角吊打,作者由此得出结论:中国教育为什么不行?中国孩子危险了!中国要在全球竞争中落伍了!

文章中有很多中日孩子对比的「名场面」,比如:

① 日本(11~16岁的)孩子人人负重20公斤,计划1天步行100公里路。

在作者笔下,日本小孩能背个中等大小的袋装面粉,一天内从北京南北二环路往返超过10次*1,「日本小超人」「昭和奥特曼*2」的称号由此而来。

*注1: 北京南二环到北二环的直线距离是8.5公里左右。
*注2:参加夏令营的日本小学生都出生于平成元年(1989年)之前。

后来作者在质疑声中被迫把「20公斤」改成了「不到11公斤」,把「100公里」改成了「19~21公里」,相对来说这个数据还比较真实。

②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原文:矮小的男孩子黑木雄介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球如豆。中国领队发现后,让他放下包他不放,让他坐车更是不肯。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向教师和家长交待?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

黑木君真乃铁骨铮铮昭和男儿,「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交代」——满嘴正宗昭和味儿,不知道是他亲口所言还是孙云晓替他编的?

如果令和年间还有「脸色苍白,汗球如豆」的小孩背着10公斤以上的重物走20公里,那监护人进一趟局子是跑不了了。

③日本市议员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原文: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驱车赶来,看望了两国的孩子。这时,他的孙子已经发高烧一天多,许多人以为他会将孩子接走。谁知,他只鼓励了孙子几句,毫不犹豫地乘车离去。这让人想起昨天发生的一件事:当发现道路被洪水冲垮时,某地一位少工委干部马上把自己的孩子叫上车,风驰电掣地冲出艰难地带。

亲孙子,亲爷爷!高烧一天毫不犹豫离去,不愧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好公仆(日本市议员≈中国正市级领导),但这是真的吗?

关于日本社会,建议大家回顾一下名侦探柯南第6部剧场版——《贝克街的亡灵》,好好看看动画中日本议员、财阀的孩子的表现,尤其是被反复引用的这一段:

《贝克街的亡灵》对日本社会现象的批判。图片来源:CCTV新闻频道截图。

灰原哀:“简直就向走向腐败的日本世袭制的缩影,正是伴随着这种世袭制,人类的错误历史被不断重演。政治家的儿子长大依然是政治家,董事长的儿子依然是董事长。这样的话,无论过多久,日本也不会有所改变。”

显然「把孙子送国外受罪还置之不理」的市议员和《贝克街的亡灵》不是一种画风。事实上,《夏令营中的较量》一出,关于「乡田实」的这段话就被强烈质疑,因为很快就有人翻到「乡田实」并非宫崎市议员,而是日方夏令营队长。

目前在公开媒体上没有看到「乡田实」本人的表态,但作为日方队长的老先生至少应该是一个思维正常、做事理智的人,一个正常人是不会对自己的亲孙子那么绝情的。实际情况可能是老先生确认孙子病情不严重后做了妥善安置再回去,比如「给你带了感冒药,按时吃,好好休息,如果明天没好就不用勉强自己了」。

孙云晓不懂日语,通过臆测两句话把乡田实塑造成了一个铁血昭和法西斯老头的形象,还伪造了个市议员的身份!也亏了当时该文没在日本广泛流传,否则乡田一纸诉状要求赔偿名誉损失费,孙云晓铁定败诉。

其他的桥段还有很多,比如:

日本孩子在夏令营结束时法西斯般怒吼口号「天空蓝不蓝?蓝!」「下次来不来?来!」——其实孩子喊得口号是「日中友好」,也不是用嘶吼的方式喊。

日本孩子礼貌而中国孩子自私——其实两国孩子表现差不多,只是孙云晓故意歪曲事实。

二、从地理角度解读东亚特殊性

后经考据,《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除了人名是真的,其他所有的内容基本都是假的。孙云晓用了夸大事实、移花接木、无中生有、主观认定等「技巧」,炮制出了这么一篇旷世神文,虽然当时就被严厉批判*,但该文着实影响了中国几代人。

注:*在文章发表次年,就有专业人士全面驳斥了里面的谬误,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搜索《杜撰的较量——所谓日本孩子打败中国孩子的神话》一文。

常言道,「如果一个生物看着像鸭子,摸起来像鸭子,叫声和鸭子一样,那它就是只鸭子」。文中谬误如此明显,可在当时还是掀起了惊天波澜,从中央媒体、教育部到各个学校,全国都在学习这篇文章,学习文章中的日本孩子。因此可以认为:

夏令营的「日本小超人」虽然不是真正的日本小孩,但着实是当时国人心目中臆想出来的「别人(国)家的孩子」。

也就是说,中国社会从1990年代至今对孩子「优秀」的要求一直都非常高,不仅要学习好,还要团结、懂礼貌、体力充沛、意志顽强,还不会因为爹是市长而娇生惯养。

即使没有「夏令营中的较量」这篇文章,也可能会有冬令营、国际竞赛等舞台,至于里面的「日本小超人」可以换成韩国、美国等,只是日本和中国近邻且历史上长期竞争,更适合作为纯粹的「工具人」罢了。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本质上反映了东亚文明的特殊性。尽管文章的背景是1993年,但27年后的今天, 里面描述(或者说夸大、编造)的很多内容仍然深深烙印于包括中日两国在内的东亚社会中。歪打正着的是,几十年后,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逐渐和投影融为一体了。

文中所说的「负重20公斤走100公里」「顶着高烧不休息」「市议员不管孩子」这些事情,其实只是东亚激烈竞争中的一角。

现在但凡家里有点钱的,谁不给孩子报几个兴趣班,私下里补课?有点权的更不必提,给孩子安排学区房、好老师都是小儿科,大学教授的小学六年级儿子都能能剪切基因攻克直肠癌了,为的不都是让自己的孩子多加几分?

上述所有情况都和「地理」因素密切相关。

东亚地区季风气候显著,耕地丰富,有大片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和欧洲、中东等地区不同,东亚板块特别完整,中国本土有「三级地形」,中国大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也是紧密相连的,数千年前就有丰富的交流。

东亚板块没有和外界完全隔绝,自古就有「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但东亚板块又相对独立,东、南临海,西南有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这样的天堑,西北有大片沙漠,外敌主要入侵的压力来自北方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和东北的渔猎民族,使得东亚板块面临「一定的」却又「不是特别强大」的外地压力。

也就是说,东亚形成的文明不仅不容易分裂,而且战斗力很强,经常能够长期延续下去。常言道「中华文明绵延上下五千年」,但事实上「日本文明」「朝鲜半岛文明」和「越南文明」其实也绵延了数千年,只不过较为久远的记录往往体现在中国的史书中。

长期的文明发展使得东亚各国都诞生了璀璨的文明,并且重视教育,鼓励竞争。在二战结束后,科技的发展和世界的总体和平使得各国的孩子都获得了更好的教育环境,也促使内部竞争更加激烈,这就是《夏令营中的日本小超人》一文出现的背景。

近几十年来,以「重视教育、鼓励竞争」为主题而臆造出来的文章还有很多,大多数主角都是日本,由此也可看出我国近几十年来对日本的态度。比较知名的文章包括:

①日本甲午战争前天皇砸锅卖铁买军舰,拿到赔款后天皇自己啥都不买,全投到教育上。
②日本学生冒雪上体育课,不穿(保暖)外套坚持长跑。
③日本盘子洗七遍,中国留学生偷懒洗五遍被开除,还被骂没有教养。

上述内容,全都是假的,不过每个事件倒也有类似的原型,其杜撰原因也和《夏令营中的较量》类似。

下面综合分析下相对「东亚」地区,其他古代文明起源地的劣势:

1.印度。印度板块最大的问题是过于封闭,使得古代整个印度地区基本不和交流,没有统一的动力,却又容易被外敌从西北角的「开伯尔山口」入侵。

2.中东。无论是古巴比伦地区还是古埃及地区,都有了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是该区域气候过于干旱,沙漠太多,限制了文明的发展;二是两个古文明地区过于开放,可谓四通八达,无险可守,一旦有一个方向有过于强大的外敌就容易失守。

3.欧洲。欧洲最大的问题就是各区域支离破碎,无论是「意大利-希腊(古希腊、古罗马)」板块还是「法国-德国」板块都无法在欧洲形成绝对的主导权,导致长期分裂。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东亚地区的文明的确相对于其他古文明地区有明显的优势。

三、扩展阅读:东亚激烈竞争的表现

关于东亚文明的特殊性还有以下扩展阅读:

1.「东亚怪物房」

指的是东亚地区有多个综合实力极为强大的国家,好像怪兽挤在小房子一样。

东亚地区中、日、韩三国的GDP均排名世界前10位(中2、日3、韩10),三国的经济实力、人口密度、工业门类、军备战力均位列世界前茅。

其实即使是朝鲜,如果放在中东地区,那就是绝对的地区霸主;放在欧洲且美国解除制裁的话,综合实力仅次于英法德。再考虑到俄罗斯的远东地区、美国在亚洲的存在(关岛、塞班岛、日韩军事基地)的话,东亚地区几乎汇集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2.「内卷」

「内卷」本来是指社会进步停滞不前,由于其非常形象,现在常用来形容国家内部竞争激烈的情形(尤其是中日韩越4国)。

「内卷」的突出表现有2个:

一是「少子化」。表现为年轻人因压力过大而缺乏生育意愿,结婚率和生育率下降,相关词有「佛系」「摸鱼」「有了猫不需要男/女朋友」「爱情会背叛,但狗不会」等。

「少子化」是东亚国家(尤其是日本)几十年之后可能发生的最严重问题,以日本为例,该国多处偏远城镇出现了学校没有生源的现象,「一人学校」的报道屡屡出现。

日本有的县甚至出台政策,鼓励外地乃至外国人移民,比如「1日元购房」政策,生孩子给大量补助政策等,但仍生效甚微。

二是「996」。表现为用工单位想尽办法通过压榨工人来提高提润,相关词有「007」「工贼/奋斗逼」「35岁程序员危机」等。

「996」在三四十年前的日本非常常见,而大约在2018年后,该词成为中文互联网上和「就业」有关的最热门词汇。也就是在这两年,「自愿加班」的行为被列入「奋斗逼」的行列,「工贼」这种带有强烈年代气息的词被重新提起和认可。

3.「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美国学者白鲁恂、亨廷顿等人曾多次提出一个观点,那就是「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这句话乍一看很难理解,因为我们长期生活在中国,对很多事物习以为常,但很多事在世界上是特例。

①「大一统」观念

中国人民自秦朝以来就有强烈的「大一统」观念,「统一」是中国最大的「政治正确」。东亚其他国家也是如此,比如日本列岛在分裂后很快就统一,朝韩双方对外宣称都要统一对方,越战之后北越统一南越等。

这种东亚人民习以为常的观念,西方世界并非常态。比如英伦三岛有独立的爱尔兰,伊比利亚半岛有葡萄牙、西班牙两个国家,丹麦总理表示「格陵兰如果愿意独立我们欢迎」,二战后美英法占领德国西部后合并建立了西德而不是吞并领土等。

很多中西方学者认为,中华文明之所以成就如此辉煌,很大程度上和强调大一统的意识有关系,例如西周时期逐渐形成的「华夷五方论(也称「华夷之辨」)」,孔子提倡的儒家学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并统一度量衡,汉武帝扩展疆域等。上述意识同样影响了东亚其他国家。

②无神论

东亚地区绝大部分人都是无神论者,或者说是非宗教性的「多神信仰」。

一个中国人可能99%的生活和宗教无关,然后1%的生活去拜拜佛祖、太上老君、孔孟、关二爷,甚至城隍庙的土地神等。

日本人大多数信「神道教」,韩国有很多人信「基督教」,但从新闻报道以及韩剧、日本动漫中可以发现,日韩两国的「信仰」和狭义上的「宗教信仰」有很大的区别,更接近中国的情况。

③重视教育

东亚地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是其他所有地区都远远比不上的,中日韩三国的「高考」是世界上最严酷的升学考试。

这种特点甚至随着移民带到了大洋彼岸。以美国为例,亚裔(尤其是东亚裔)的学生学习成绩极为优秀,远远超过其他种族。

西方学者为什么会说「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原因就在于从西方的视角来看,中国和东亚地区的文明不仅非常特点,而且取得的成就非常刚辉煌。

如果把中华文明归于东方文明,把古巴比伦、伊斯兰、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和其他所有欧洲文明都视为「西方」文明的话,会发现两者在17世纪前的两千多年间取得的成果是近似的。

10分钟记住地理(番外篇 1):夏令营中的日本小超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