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起义【1】:桓灵二帝
本系列是《三国杂谈》开篇,先说一个故事:诸葛亮和刘备谈到用人问题的时候,刘备都会对汉桓帝、汉灵帝感到叹息与痛恨,这是当事人诸葛亮的回忆,见于“真名世”的《出师表》中。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刘备)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汉桓帝)、灵(汉灵帝)也。
那我们也好奇,刘备为什么会对这两位皇帝感到“叹息痛恨”呢?同样,诸葛亮在《出师表》里阐发自己的观点:“宠信奸臣,排斥贤臣,这是汉末衰亡的原因。”我们根据这个思路,找找桓灵二帝是如何“亲小人,远贤臣”的。
诸葛亮《出师表》: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汉桓帝曾在一天内就封了五位宦官为侯,史称“五侯”。“五侯”最知名的部分是在陈琳的《讨贼檄文》里,曹操的爷爷曹腾就和“五侯”狼狈为奸。当然,檄文存在夸大其词的部分,不可尽信。用《后汉书》的话形容,“五侯”的存在,加剧了社会的不安。
《后汉书·宦者列传》:(左)悺、衡迁中常侍。封超新丰侯,二万户,(徐)璜武原侯,瑗东武阳侯,各万五千户,赐钱各千五百万。悺上蔡侯,衡汝阳侯,各万三千户,赐钱各千三百万。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又封小黄门刘普、赵忠等八人为乡侯。自是权归宦官,朝廷日乱矣。
陈琳《讨贼檄文》: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
另一面,汉桓帝也开启了“党锢之祸”,延熹九年,正式颁布了“党锢”令,涉及到的士人组成了不同的小团体。“喜托龙门”的李膺是“八骏”,意思是人中英杰。刘表则是“八及”之一,“望门投止”的张俭和刘表并列,意思是人中领袖。
《资治通鉴》:六月,庚申,赦天下,改元;党人二百馀人皆归田里,书名三府,禁锢终身。
《后汉书·党锢列传》:是时朝庭日乱,纲纪颓陀,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同上书: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祐、魏朗、赵典、朱禹为“八俊”。俊者,言人之英也。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陟为“八顾”。顾者,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为“八及”。及者,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
《后汉书·张俭传》: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王勃《滕王阁序》: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谭嗣同《绝命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汉灵帝时期,又掀起了一次党锢之祸,六七百名士人因为这一次党锢之祸,遭受了严重的打击。汉灵帝对此表示坚决打击,又借助曹鸾的上书,加强了政治迫害。这还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是列举完全,恐怕也很难写得完。大概能解释桓灵二帝是如何“亲小人,远贤臣”,让刘备“叹息痛恨”的吧!这对你了解《出师表》起到一点作用。
《后汉书·党锢列传》:自此诸为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眦之忿,滥入党中。又州郡承旨,或有未尝交关,亦离祸毒。其死徙废禁者,六七百人。
《资治通鉴》:永昌太守曹鸾上书曰:……帝省奏,大怒,即诏司隶、益州槛车收鸾,送槐里狱,掠杀之。于是诏州郡更考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在位者,悉免官禁锢,爰及五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