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art教授:数学房屋消除中文之屋
在当代哲学中,约翰·塞尔提出了一个叫做中文之屋的思想实验,下面Strongart教授把它改造成数学房屋,然后得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这个被学术界广泛讨论的思想实验竟然是冗余的!
中文之屋的大意是在一个房间内有一个完全不懂中文的人,房间只有一个窗口可以相互传递纸条,房间内的人有一个包括了所有中文对话的翻译手册。当房间外的人用中文提问时,他就在手册上寻找对应的回答,再把这个答案传递给房间外面的人。试问:房间内的人是懂中文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他却能够通过关于中文的图灵测试!
为了得到更好的理论直觉,我们不妨把它改造成数学房屋:同样是有一个不懂数学的人,拿着一本数学手册,其中包括了所有微积分问题的解答。当房间外面的人提出微积分问题时,他就对着手册照抄答案,试问:房间里的人懂微积分吗?只会照抄习题解答,当然是不懂的,但他却能够“通过”微积分的考试,因为有答案抄作弊了呗!这里关键的问题是,这个题到底算是谁做出来的?
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书上做出来的,说一本书能够解答数学题,看上去似乎有点奇怪,主要是书这个媒体形式比较落后,在传递信息方面有点障碍,需要有人去翻一下,大致相当于聋哑人甚至植物人,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确实唯一包含着数学题的解答信息。这个信息自然是来自于其解答者,这里的解答者可能不是书的作者,因为习题书一般都是搜集资料编出来的,但不管怎么说,背后一般总有人类作者存在,这个题就是解这个题的人解出来的。(极端情况:如果是猴子碰巧乱敲出来的,该怎么算?此问留作习题)
综上所述,对于数学房屋的问答,就是人类之间在隔空交流,中文之屋的情形同理可得。实际上,这有点像古代军师的锦囊妙计,就是这个锦囊太全面,要用一个房间才能装得下。然后,我们的问题就来了,既然是人类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人工智能之类的哲学问题有什么联系呢?好像还真没什么直接的关系,奥卡姆剃刀!
思考题:Strongart教授指出中文之屋的思想实验与相应领域没什么关系,学术界应该如何回应?
A. 广泛讨论传播,写入基本教材与哲学史,避免后人误入歧途。
B. 选择鸵鸟战术,他在学术界没有影响力,我们不必理会。